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工艺(EB—PVD)制备了针对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的热障涂层,用SEM观察分析了不同成分粘结的热障涂层热循环试验后的结构和晶体形貌,在N2条件下对比了不同成分粘结材料与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的热膨胀系数,分析了热循环试验后粘结与热生长氧化(TGO)成分、厚度及完整性情况。结果表明:NiCoCrAIYHf与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热膨胀系数更为接近,匹配性更好;采用EB—PVD工艺制备的热障涂层在热循环试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垂直裂纹使涂层具有良好的应变容限;粘结中Al元素含量的提高以及Hf等元素的加入,使得热循环试验后涂层TGO的A1203纯度较高、生长缓慢无块状物生成,并且极大地改善了粘结和合金基体的内氧化,涂层1100℃循环氧化寿命达到1200h以上。

  • 标签: EB-PVD 热障涂层 单晶高温合金 热膨胀系数 高温热循环
  • 简介: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是提高其表面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直接影响其适用范围。较系统地总结了铝合金微弧氧化中影响膜耐蚀性的因素,包括电解液和电参数2大部分。电解液主要由主盐、添加剂及NaOH等组分组成;电参数主要是电流、电压、占空比及频率等因素。提出了几种提高微弧氧化膜耐蚀性的后处理方法,探讨了各因素对膜耐蚀性影响的作用机理。

  • 标签: 铝合金 微弧氧化 耐蚀性
  • 简介:从无卤FCCL和覆盖膜相关专利入手,分析了环氧体系所用的增韧剂,综合来看以丁腈橡胶、丙烯酸酯和聚酯为三大流派,同时有日本专利采用酚氧树脂或聚酰胺酰亚胺来改性环氧树脂,此外亦公开了多种新型弹性体的合成方法,并将其成功运用于三法FCCL和覆盖膜的制备。

  • 标签: 三层法FCCL 覆盖膜 增韧剂 端羧基丁腈橡胶 聚酯 丙烯酸酯
  • 简介:在硅酸盐、磷酸盐、焦磷酸盐或其混合电解液中对锆-4合金进行等离子电解氧化。通过实验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并运用电化学技术、显微硬度、SEM、XRD等技术对膜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纯的硅酸盐电解液中得到的膜很不均匀,且在添加磷酸盐后,膜均匀性仍然很差。在焦磷酸盐体系中得到的膜比较均匀,但硬度低。在焦磷酸盐体系中添加硅酸盐后,膜的均匀性和硬度都得到改善。XRD结果表明,膜的主要成分为单斜氧化锆和四方氧化锆。添加硅酸盐后,有利于四方氧化锆的形成。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在焦磷酸盐以及焦磷酸盐与硅酸盐混合体系中得到的膜具有较强的耐蚀性。

  • 标签: 锆合金等离子电解氧化耐蚀性显微硬度
  • 简介:在K2ZrF6-Na2SiO3电解液中对Y(NO3)3浸泡预处理的AZ91D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在镁合金表面制备Y2O3-ZrO2-MgO复合膜(YSZ-MgO膜)。运用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X)、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分析与高温氧化等方法研究YSZ-MgO膜的组成与结构、耐腐蚀性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YSZ-MgO膜主要由Y2O3、ZrO2、MgO和Mg2SiO4等物相组成,和未经Y(NO3)3浸泡的膜(ZrO2-MgO膜)相比,YSZ-MgO膜的厚度较小,但膜的致密性较好,表面粗糙度较小;且腐蚀电流密度较小、开路电位较正、极化阻抗较高;在5%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低于ZrO2-MgO膜的,约为AZ91D镁合金的8%。YSZ-MgO膜比普通ZrO2-MgO膜具有更强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耐热冲击性能。

  • 标签: 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Y2O3-ZrO2-MgO复合膜腐蚀性能耐热性
  • 简介:采用磁控溅射法成功制备Al2O3/Au层状复合纳米涂层,所制备的涂层结构致密且由Al2O3和Au交替组成。采用高温循环氧化实验对复合涂层在不锈钢基体上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Al2O3/Au层状复合纳米涂层极大地改善不锈钢基体的抗氧化和抗剥落性能。其抗氧化机理与涂层能够有效地抑制氧向合金基体的扩散并促进不锈钢基体中Cr元素的选择性氧化有关;抗剥落机理可归因于复合涂层中的Au和纳米结构的Al2O3能够有效地松弛高温热循环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从而提高涂层的抗剥落性能。

  • 标签: AL2O3 Au复合涂层 磁控溅射 抗氧化性能 抗剥落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