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称取0.5g金属铪样品置于瓷坩埚,加入0.3g纯铁和1.5g钨锡粒助熔剂,设定高频燃烧红外碳分析功率为80%,吹扫和延迟时间均为10s,比较水平为2,以钢铁碳标准物质样单点校准设备,绘制校准曲线,并用标准物质验证曲线准确性,建立金属铪碳含量测定方法,测量范围为0.001%~0.040%。采用该方法对2个厂家金属铪碳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8%,在2个金属铪样品中加入钢铁碳标样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5%~106%之间。

  • 标签: 金属铪 高频燃烧感应 红外吸收法
  • 简介:研究样品分析功率、助熔剂、浴比、标准加入法等对脉冲加热红外吸收法测定Nb-Si粉末合金氧含量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i作为助熔剂、分析功率为5kW、标准加入法进行测定时,可消除基体干扰,氧含量测定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7%,加入回收率为98.3%~103.5%。此方法能够准确测定Nb-Si合金氧含量,可拓展其他类似合金氧含量测定。

  • 标签: 脉冲加热红外吸收法 标准加入法 Nb-Si合金 助熔剂 浴比
  • 简介:采用选晶法在真空定向凝固炉,制备了C含量分别为0.019%、0.048%、0.074%和0.094%单晶高温合金,合金表面吹沙后分别在1250、1300℃进行真空热处理,研究不同C含量对单晶高温合金再结晶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金C含量升高,碳化物含量增多,其形态由块状转变为骨架状、发达骨架状;随着C含量增加,合金再结晶层深度无明显变化趋势,这表明碳化物对合金再结晶无明显抑制作用,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再结晶厚层深度明显增加;C对单晶高温合金再结晶抑制作用与形成碳化物形态和密度有关,在合金表层形成高密度碳化物,从而对再结晶晶界形成钉扎作用,阻碍晶界迁移,能够起到抑制再结晶作用。

  • 标签: 单晶高温合金 C含量 再结晶
  • 简介:晶粒尺寸在金属拉伸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定量评估金属晶粒,必须在金相图像确定晶界。针对高温合金高倍显微图像晶界模糊或断裂、析出相、抛光颗粒杂质干扰等现象,提出一种晶界提取方法。通过拉普拉斯锐化和直方图均衡化等处理来增强图像对比度,再用Otsu法进行分割,将得到晶界图求最大连通域去除独立点,最后作平滑细化操作得到完整晶界并计算出晶粒特征参数。对GH4149、GH706、GH738金相图片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效果接近传统软件提取加人为后续加工效果,省去了重复工作,具有一定可靠性。

  • 标签: 晶界 边缘检测 特征参数 定量评估
  • 简介:列出称量定容法和体积定容法理论公式,并分析两者异同;比较分析不同酸度下称量定容法和体积定容法在ICP-AES酸度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ICP-AES法,用称量定容法可以更好地校正溶液密度、粘度对分析结果不利影响;用称量定容法制备钢标准物质溶液,并建立钢多元素校准曲线,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称量定容法和体积定容法对比分析不同基体样品,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称量定容法 体积定容法 ICP-AES
  • 简介:针对23Co14Ni12Cr3Mo超高强度钢材料,研究喷丸强化对其表面性能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白光干涉仪等设备,分析喷丸强化对试样表面形貌、粗糙度、硬度、残余应力、元素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喷丸强化后,试样表面留有大量弹坑,产生明显塑性变形;表面粗糙度增大,算术平均粗糙度为1.33μm;硬度显著增大,最表层硬度由喷丸前HV476增加至HV497,硬化层深度约150μm;试样表层残余压应力值由375MPa增加至475MPa,最大残余压应力值约518MPa,位于距表面50μm深度处,喷丸形成残余压应力层深度约为134μm;喷丸后试样C、Si、Cr等各元素质量分数均略有增加。喷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23Co14Ni12Cr3Mo钢材料表面性能,有利于提高其疲劳抗力和耐腐蚀性。

  • 标签: 喷丸 23Co14Ni12Cr3Mo超高强度钢 粗糙度 硬度 残余压应力
  • 简介:3月4日,由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中南大学、西部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有色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高水平产、学、研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复杂铜基多金属固废绿色协同冶炼技术与成套装备研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长沙召开。

  • 标签: 成套装备 冶炼技术 金川集团 多金属 计划项目 固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