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2-苯乙醇是一种具有玫瑰香气的芳香醇,作为重要香味添加剂之一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及烟草行业中。国内外崇尚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天然2-苯乙醇。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单相单菌株产量分别达到3.6g/L和3.8g/L。本文从9株酵母及9株白地霉中筛选出一株2-苯乙醇产量达1.6886g/L的酿酒酵母菌株TYQ和另一株产量达1.0025g/L的白地霉菌株GS10A。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酵母TYQ培养基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80g/L,L-苯丙氨酸35g/L,酵母粉10g/L,蛋白胨10g/L。该菌株在接种量10%(v/v)、28℃、120r/min条件下发酵36h的2-苯乙醇产量为4.4025g/L。

  • 标签: 2-苯乙醇 酿酒酵母 白地霉 培养基优化
  • 简介:采用碱性过氧化氢法提取豆渣碱溶性多糖,但提取出的豆渣多糖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本论文对去除豆渣碱溶性多糖中蛋白质的最佳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检测指标,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比较了酶法、TCA法、Sevage法、酶法结合TCA法、酶法结合Sevage法的脱蛋白效果,最终确定了去除豆渣多糖中蛋白质的最佳方法为酶法结合TCA法。结果表明,酶法结合TCA法去除豆渣多糖中蛋白质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2h,酶解液pH为8.0,加酶量为1.5%(以底物计),TCA最终浓度为1.5%(w/v)。在此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91.80%,多糖损失率为35.64%。应用此法脱蛋白,蛋白质脱除率很高,多糖损失率相对较低,是去除多糖中蛋白质的最佳选择。

  • 标签: 豆渣 多糖 脱蛋白 蛋白脱除率 多糖损失率
  • 简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骆驼蓬多糖对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亚硝酸根的清除能力及其还原能力。结果表明,骆驼蓬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亚硝酸根(NO_2~-)都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O2-·(IC50=0.47mg/mL)的清除效果优于·OH(IC50=0.89mg/mL),骆驼蓬多糖的还原能力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骆驼蓬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 标签: 骆驼蓬粗多糖 羟基自由基(·OH)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 亚硝酸根(NO_2~-) 还原能力
  • 简介:探索利用核黄素品制备核黄素5'-磷酸钠的可行性。在吡啶和乙腈的混合溶剂中,使核黄素品与其4倍摩尔量的三氯氧磷35℃左右下反应2h,然后水解反应混合物,再用NaOH溶液中和,能够以68.5%以上的收率得到核黄素磷酸钠,产品质量符合美国FCC(7)要求。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优化了核黄素5'-磷酸钠品磷酸化反应的条件,即:n(POCl3)/n(VB2)=4.6,n(POCl3)/n(H2O)=1.65,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35±1℃。在优化的磷酸化反应条件下,利用核黄素品制备核黄素5'-磷酸钠的收率平均可达73.5%以上,能够有效降低核黄素5'-磷酸钠的生产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核黄素品制备核黄素5'-磷酸钠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技术上均是可行的。

  • 标签: 核黄素5'-磷酸钠 核黄素粗品 三氯氧磷 制备
  • 简介: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添加剂不溶性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中的N,N’-二乙烯基-咪唑啉酮的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丙酮提取,气相色谱仪-氮磷检测器检测,内标法定量,浓度在0.1~3.2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的定量限为1mg/kg,加标回收率为102.0%~106.1%,变异系数2.44%~5.26%,同时本方法也为气相色谱法的建立与开发,提供了帮助。

  • 标签: 聚乙烯聚吡咯烷酮 N N’-二乙烯基 咪唑啉酮 气相色谱法 NPD检测器
  • 简介:磷-钼酸铵-孔雀绿-聚乙烯醇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微量磷魏要武喻利娟(南通市卫生防疫站,南通226006)0前言食品中磷含量是一个重要的营养学指标。通常微量磷的测定采用钼蓝比色法[1],该法稳定性较差,并因其还原剂需在使用前配制,使实验费时、繁琐。作者对酸...

  • 标签: 食品 磷含量 测定方法 钼酸铵 孔雀绿
  • 简介:一、聚氧乙烯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一)背景资料。该物质在常温下为淡黄色至琥珀色油状液体或膏体,溶于乙醚、丙酮和植物油,可分散于水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9685-2016)已批准该物质作为添加剂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和纸四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此次申请将其使用范围扩大到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中。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瑞士联邦政府均批准该物质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

  • 标签: 食品安全 硬脂酸酯 聚氧乙烯 山梨醇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公告
  • 简介:近年来聚氯乙烯树脂作为食品包装材料在国内的应用日趋广泛。其主要毒性来自于残留的氯乙烯单体。然而对氯乙烯合成时的副产物1.1一二氯乙烷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未经研磨的原粮中1.2一二氯乙烷的限量为50PPm。而1.1—二氯乙烷的急性毒性和1.2一二氯乙烷类同。为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必要对聚氯乙烯树脂中1.1一二氯乙烷的残留量进行调查,并制定允许限量。因此需要建立一个

  • 标签: 聚氯乙烯树脂 氯乙烯单体 食品包装 急性毒性 气相色谱法 副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