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借助中子学与热工水力学耦合的安全分析程序对铅铋冷却快概念设计模型的有停保护瞬态超功率(PTOP)和无停保护瞬态超功率(UTOP)进行了模拟,并对反应的安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停保护瞬态超功率过程中,由于停保护作用,燃料、包壳及冷却剂温度都远远低于设计限值;对于无停保护情况,燃料、包壳及冷却剂等的温度先增大后减小,在约200s后达到了新的稳态,各参数的峰值均小于安全限值,表明反应是安全的。

  • 标签: 有保护瞬态超功率 无保护瞬态超功率 安全分析 快堆
  • 简介:反应中的石墨废物体积庞大并且含有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难点。本文介绍了国际上放射性石墨废物处理技术、部分国家石墨废物处置策略和替代方案研究的进展;分析总结了石墨分类处理处置策略、适用中等深度处置的废物最小化发展方向;最后对我国在反应石墨废物处置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 标签: 反应堆 石墨 废物最小化 放射性废物 分类 中等深度处置
  • 简介:反应堆堆芯冷却系统是核电厂安全分析的重要内容,新设计的电厂必须通过实验验证其事故工况下保持芯覆盖和导出热量的可靠性。本文详细介绍了AP1000核电厂非能动芯冷却系统的测试实验和美国核管会(NRC)的评估结果。

  • 标签: AP1000 堆芯冷却系统 测试实验 评估
  • 简介:随着核电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福岛事故之后,小型反应因具有放射性源项小、结构简化与大型压水相比有独特优势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美国、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等相继开发了小型技术,我国也相继开发了低温供热和高温气冷等小型技术。目前小型压水是各国优先开发的目标。针对世界上众多的小型压水技术,我国选取了mPower、NuScale、ACP100和NHR-I4种反应技术为代表进行总结并对比其设计特点和设计参数,尤其对四种型的安全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为后续的型发展提供思路。

  • 标签: 小型压水堆 安全性 比较
  • 简介:安全壳是核电厂实现放射性物质包容的最后一道屏障,安全壳条件失效概率是评价核电厂从芯熔化到安全壳失效整个阶段缓解系统的重要指标。本文探讨了安全壳条件失效概率的起源,对安全壳条件失效概率指标进行了解读,介绍了国内各先进压水核电型的安全壳条件失效概率的现状和主要贡献项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 标签: 安全壳 条件失效概率 大规模释放
  • 简介:固态燃料熔盐是一种全新的型,因其芯设计的独特性,例如具有双重不均匀性、冷却剂的不确定性、几何结构的复杂性等问题,当前采用的芯核设计程序均没有经过足够的验证以确保其在固态燃料熔盐应用方面的有效性。本文系统研究了固态燃料钍基熔盐堆堆芯的中子学现象,并调研了当前用于固态燃料钍基熔盐堆堆芯核设计分析的程序,总结了这些程序的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 标签: 固态燃料钍基熔盐堆 核设计分析程序 双重不均匀性
  • 简介:介绍了国内法系核电机组在首循环出现一回路环路流量及芯总流量超过机械设计流量限值的一系列运行事件。通过对这一类型运行事件的深入探讨,找出导致事件发生可能原因,进行安全影响分析,提出了建议纠正的措施。可作为运行机组以及后续新建机组的参考,以期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 标签: 一回路 机械设计流量 原因分析 改进方案
  • 简介:本文结合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核电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介绍了设计质量管理中的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培育和实践经验,总结了设计质量管理中实施核安全文化的主要措施与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 标签: 核电设计 质量管理 核安全文化
  • 简介:核电厂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放射性废物。核电厂通过各种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AP1000核电机组采用简化的系统设计、先进的放射性废物处理工艺、数字化的辐射监测手段,最小化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从而尽可能减少向环境放射性废物的释放量。文章介绍了门系列AP1000核电机组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技术特点并对其在废物最小化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标签: AP1000 放射性废物处理 辐射监测 废物最小化
  • 简介:本文结合代核电对设备自主化和国产化的要求,讨论了标准化设计体系、先进核电标准体系、合格供应商体系、仿真与快速制造技术体系、设计制造单位联动体系等代核电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保障体系的建设,探讨了从设计和制造的源头提升代核电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本策略。

  • 标签: 三代核电 设计与制造 安全性和可靠性 保障体系 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