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混合动力汽车由于ePT系统不同于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中有电机、电池等新增动力源部件,因此有必要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相关信息显示,以使驾驶员能够准确判断ePT系统的相关部件或系统功能是否出现故障。同时,本文以开发实例来说明混合动力汽车上应显示的ePT系统相关信息。

  • 标签: 混合动力 ePT系统 信息显示
  • 简介:本田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持续研发和投放混合动力乘用车,在混动系统构型和关键总成等多方面持续取得进步,在动力系统电动化方面具有诸多可借鉴之处。本文总结了本田混合动力车型和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构型原理、关键总成参数、构型优缺点,为混合动力车型开发和技术路线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本田 混合动力 构型 油耗
  • 简介:无论科学还是现实都证明了纯电动车没有多大的发展前途,所以大家还是继续把目光投放到这几年新推出的汽柴油发动机上吧,它们真的又高效又强劲!奔驰M264发动机新款奔驰S320L之所以引人关注,不仅是因为它的定价比现款S320L要便宜一些,更主要的因素是奔驰用一套由2.0升涡轮增压直列4缸发动机、ISG启动发电一体机及电池组构成的48V微混系统替换了原来的3.0升涡轮增压V6发动机1现款S320L搭载的发动机是原厂代号为M276机型的低功率版,在5000转/分钟时能输出272马力的最大功率,400牛·米的峰值扭矩可以从1300转/分钟维持到4500转/分钟。

  • 标签: 柴油发动机 涡轮增压 V6发动机 纯电动车 最大功率 奔驰
  • 简介:为了分析在不同车速行驶下,碰撞对车辆引起的损害,通过ANSYS/LS-DYNA软件对5种不同车速进行100%正碰模拟,分别在防撞梁、引擎盖与挡风玻璃接触处以及挡风玻璃3处选取代表单元,提取有效应力时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引擎盖与挡风玻璃连接处容易出现应力集中,防撞梁有效应力峰值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速度在一定范围内,达到60km/h时,由于速度过快,应力传递到挡风玻璃处较小。

  • 标签: 正面碰撞 车速 有效应力 应力云图
  • 简介:本文是以传统车传动系耐久性试验方法为基础,依托红旗H7混合动力车型进行传动系耐久性试验方法研究,红旗H7混合动力车型是以传统车为基础,匹配新型DCT变速器及电驱系统,在起步、爬坡、加速等工况均存在电机与发动机的单独或联合驱动,在制动、下坡及滑行等工况存在电池能量回收,混合动力车型传动系结构及控制原理比传统车复杂多变。目前传统车传动系耐久性已有较为成熟的方法,但尚不能满足混合动力车型多工况多控制的模式要求,无法完成传动系耐久性验证。基于此,本文在广泛研究可靠耐久性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用户信息正向开发的耐久性试验流程,通过四步法建立混合动力车型传动耐久性试验方法,主要研究如下:首先,路谱采集分析。通过对全国已知的C级车典型用户工况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长春地区市区、郊区及高速公路等路面采集的比例关系,为混合动力车型路谱采集提供依据。其次,损伤分析。使用LMSTecWare软件,建立混合动力车型传动系中变速器输入轴、各挡齿轮的伪损伤分析方法,通过Minitab软件进行频数累加分析,然后对各挡位平均损伤对比分析,确定用户工况数据中各挡位齿轮最大损伤与路面比例的对应关系。再次,寿命估计。通运用过威布尔概率分布估计,计算出95%用户的损伤值;最后,方法建立。通过用户路谱数据与试验场路谱数据对比分析,得到等效用户使用寿命的传动系统加速耐久性试验方法。

  • 标签: 混合动力 耐久性 路谱 损伤 估计
  • 简介:面向全球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需求,重型商用车是道路交通运输行业CO2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商用车电动化是实现2050年CO2零排放的主要技术途径,考虑到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等多种实际因素,混合动力技术是未来商用车的一个较好的过渡技术方案。日野公司2019年将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搭载混合动力系统的重型卡车"ProfiaHybrid"。该款车型采用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基于人工智能(AI)的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改善燃油经济性与CO2排放。

  • 标签: CO2零排放 重型商用车 混合动力 人工智能
  • 简介:整车试制搭载改装主要工作内容,进行分解阐述并总结,沉淀了商用车改制过程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经验,更进一步了解商用车整体布置结构情况,为后续商用车改制奠定基础。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发动机动力总成系统整车匹配尤为重要,整车发动机系统匹配技术分析、归纳和探讨,对汽车产品开发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 标签: 整车试制改装 动力总成匹配 整车布置匹配
  • 简介:基于动力学(运动学)理论和基于视频图像的车速计算方法是现有两大类事故车辆速度计算方法的典型代表,前者是车速分析的经典方法之一,后者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和普及的车速分析方法。本文结合实际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分别运用两种方法对当事车辆肇事前的行驶速度进行计算,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及计算过程,互证了两种方法的正确性,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劣。

  • 标签: 视频图像 动力学(运动学)理论 车速计算 方法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