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综述了鱼类补偿生长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生理机制,以通过其理论探讨建立科学的饲养模式,为水产养殖生产提供新的投喂途径。

  • 标签: 补偿生长 饥饿 限食 恢复投喂 生理机制
  • 简介:不良养殖水体主要指养殖池塘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含量超标,对鱼类产生了严重危害的水体。若不及时对不良水体加以调节处理,鱼类受其影响不仅不能正常生长,还会导致大量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 标签: 养殖水体 危害 亚硝酸盐 养殖池塘 大量死亡 硫化氢
  • 简介:生物体在遭受到营养限制、疾病危害、环境因子胁迫等作用时,生长和生理机能往往受到制约和影响,当使这些受到环境胁迫的生物恢复到适宜的生存条件时,它们在生长繁殖和生物量等方面的恢复补偿能力有时会发生超出未受过胁迫的正常生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超补偿生长作用[1,2].生物的超补偿生长现象最初是在一些高等动植物中发现的,它是许多生物所拥有的一种生理生态学适应性特性,也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波动变化的外界环境和服从自然选择的结果.鱼类的生长是摄入含能食物、同化自身和异化环境的动态平衡过程[3].由于自然界中季节变化、环境突变和食物分布不均匀性,鱼类在生长和存活中经常会受到摄食不足或饥饿的胁迫,造成生长停滞和负生长现象,当环境胁迫得以改善或消失后,鱼类表现出快速生长,其生长速度超过正常生长速度的现象,此种现象称为"补偿生长(compensatorygrowth)".本文重点介绍水产养殖动物补偿生长的研究历史、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影响补偿生长因素、生理机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水产养殖动物 补偿生长 胁迫 生物量 生长繁殖 环境因子
  • 简介:水产养殖首先是要养好水,水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水生生物的疾病发生,更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生存。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可以通过观察水体颜色、氨氮含量、池底颜色等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我们对几种变色水质的调节方法介绍给各位养殖用户,仅供参考。

  • 标签: 水产养殖 水质 调节技术 变色 水生生物 水体颜色
  • 简介:梁俭委员提出,我国对有些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但是,由于没有免疫死亡、流产补助的专项经费,对免疫反应造成的死亡和流产一直未给予补贴,已严重影响强制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 标签: 动物免疫 补偿机制 强制免疫 动物疫病 专项经费 免疫反应
  • 简介:在23.7℃~31.2℃条件下,将初始体重约为31.65g的新吉富罗非鱼(NEWGIFT,Oreochromisniloticus)饲养在12只直径1.0m的圆形不锈钢桶中,每桶20尾,采用4种不同投喂模式饲喂47d:A组(每天投喂,对照组)、B组(隔天投喂)、C组(隔1d投喂3d)和D组(隔1d投喂5d),研究了不同投喂模式对新吉富罗非鱼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D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包括对照组)(P〈0.05),达到164.76%;B、C、D组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D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都达到70%以上。B组和C组新吉富罗非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而D组显示了超补偿生长效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饥饿后食欲增强,摄食量增加实现,但饲料效率的提高对补偿生长也有一定的贡献。研究结果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及其补偿生长效应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新吉富罗非鱼 投喂模式 饥饿 补偿生长
  • 简介:自发明拖网渔法以来,渔民一直在设法使拖网上纲尽可能提高。

  • 标签: 拖网 渔法 渔民 网上
  • 简介:蛋白质分离又称化氨,其原理是在海水中注入大量气泡,由海水的表面张力将水中的有机污物与水体分离,使饱含污物的气泡徐徐上升,达到最顶部后再落入收集杯中,将有关污物除掉,使海水缸的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蛋白质分离还有一个好处,它可制造出大量气泡,大大增加水中的含氧量,能稳定水中的pH值。因此,它是海水鱼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滤材之一。

  • 标签: 分离器 蛋白质 自制 有机污物 表面张力 气泡
  • 简介:近年来本溪市虹蹲鱼养殖迅速发展,群众养蹲热很高涨。与此同时,也出现新的矛盾,如鱼种供不应求,专业户缺乏养殖技术等问题。为此我们在短时间内摸索一套适合农民掌握的孵化和稚鱼养殖技术,同时提供廉价鱼种。地上槽式孵化可兼作稚鱼培育池。孵化室内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槽两排,每排6个池,每池规格2990×700×350mm。水槽座落在高300mm水泥制架上,槽壁顶距地面630mm。水经注水管流入水槽,每个水槽安装2个0.6寸的阀门,在水槽未端180mm处

  • 标签: 稚鱼 培育池 孵化室 水经注 钢筋混凝土结构 上浮仔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