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微生制剂的种类、作用及常见问题的阐述,揭示了水产微生制剂具有改善水体环境、促进养殖动物健康生长、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为微生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水产养殖 应用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制剂的涵义、作用机理,阐述了所涉及的微生物制剂种类及其作用,总结了其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水产养殖 应用 机理 微生物制剂
  • 简介:选择60&断奶杜约二元杂交猪分二组实验.实验Ⅰ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育肥猪15头;实验Ⅱ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育肥猪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制剂,饲养92d后观察效果。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抗病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复合微生制剂能减轻粪尿恶臭。净化环境。

  • 标签: 复合微生态制剂 育肥猪 生长性能
  • 简介: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主要用于促进鱼类消化生长的微生制剂I、多种混合微生物主要用于调节水质的微生制剂II,或是两者混合使用的方法,比较研究了黑龙江省及辽宁省池塘养殖的鲤(Cyprinuscarpio)、鲫(Carassiusauratus)和草鱼(Ctenophyargodonidellus)的增重率、饲料系数及药价等效益。结果表明,单种或者混合使用微生制剂均对池塘养殖鲤及草鱼的增重率、饵料系数及用药价格有一定影响,同时使用两种微生制剂提高鱼类增重率最显著,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分别提高了423.57%和90%;而两省养殖池塘的药价也分别降低了29%和56.25%。微生制剂I及混合同时使用两种微生制剂均能显著降低饲料系数,辽宁及黑龙江分别降低0.35及0.05。结果可见,适当使用微生制剂对辽宁草鱼及黑龙江池塘养鲤效益有较好影响,对减少用药、发展绿色养殖业具极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养殖池塘 黑龙江 辽宁 效益
  • 简介:微生制剂作为一种新型活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对改良水质、增强水生动物抵抗疾病能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2007年,叶县鱼场在培育大规格鲢鳙鱼种上作了对比试验,有效地证明了微生制剂能提高鲢鳙鱼的成活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生长率。2008年在整个鲢鳙鱼苗种培育上进行了广泛应用.效果十分明显.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苗种培育 鲢鳙鱼 鳙鱼种 应用 规格
  • 简介:PCR-DGGE技术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工具。在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系统微生学、肠道细菌微生学和益生菌研究中都取得了一系列的应用成果,而在我国冷水鱼的研究中应用还较少。本文介绍了PCR-DGGE技术的特性及其在世界水产养殖业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我国冷水鱼微生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冷水鱼微生态学 应用前景
  • 简介:鱼虾蟹贝类像陆生动物一样,当生命活动停止,失去生命活力而死亡的时候,躯体便开始变得僵硬,体内的各种酶继续作用,肌肉、内脏组织进行自行分解,同时,鱼虾蟹贝体上的各种细菌也趁机体失去兔疫抗体而大量生长繁殖,使身体僵硬的鱼虾蟹贝被细菌分解,出现腐败变质,发出异常的臭气。纲茵微生物这种分解作用,

  • 标签: 虾蟹 贝类 鲜度 生长繁殖 内脏组织 肌肉
  • 简介:1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利用有益微生物种群改善池塘养殖水体的环境质量,平衡池塘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与浮游单胞藻类,促进养殖鱼类生长,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并在群众性的养殖生产中推广应用,促进池塘健康养殖的发展。2材料与方法2.1材料

  • 标签: 微生物制剂 健康养殖 池塘养殖 水质调控
  • 简介:简述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的特性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疾病防治和水质净化机理,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 标签: 微生物 对虾养殖 应用
  • 简介:微生物制剂就是从微生物生活的环境中,通过采样、富集培养、分离等特殊加工,使某一种或几种微生物从与它混杂的微生物群中分离出来,再经过培养而制成单一或复合的有益微生物群体,用不同的载体和加工工艺而制成水剂、粉剂、片剂等品种。它通过高效调节水质、调解水体微生环境而间接防止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微生物制剂 水产养殖 微生物群体 微生态环境 应用 水产动物疾病
  • 简介:按照一般的习惯,水产养殖户往往主要使用各种药物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促进鱼类的生长。但是,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和总结,由依赖使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水质恶化,有害物增多,抗药性,毒性等)等弊端日渐暴露出来,并已引起广大水产养殖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很多水产科技单位、专家纷纷致力于研究减少药物在鱼病防治中的运用、增加综合效益的各种新途径。根据目前微生物制剂在水产业上的实验和实践来看,微生物制剂在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提高养殖鱼类的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然而,现在的养殖户们大多对有益微生物在池塘养殖中的作用认识不深,往往认为它既不杀虫也不灭菌,没什么大作用,各类杀虫剂和灭菌药成了他们的首选用品。针对此类情况,笔者根据自己的认识简单谈谈有关微生物制剂的几个问题,旨在抛砖引玉,为养户们带来一点启示。一、什么是鱼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在畜牧等方面早已有广泛的应用。现在所说的是应用在水产上的微生物制剂。所谓鱼用微生物制剂,是利用鱼虾等动物体有益的微生物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制成的活菌制剂。它可用于水中微生物调控、净化水质,能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或生态效应;也可用于调整或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物平衡,达到防...

  • 标签: 养殖综合 应用微 微生物制剂
  • 简介: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水体氮素污染日益突出,硝化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我国淡水养殖环境中硝化微生物的多样性、作用机理、厌氧氨氧化过程和机理等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的研究工作:(1)淡水养殖水域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2)淡水养殖环境氨氧化微生物及其他氮素转化关键微生物的过程与机理;(3)深入研究特定生态系统中如池塘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各个过程,构建相关氮素转化和氮素平衡模型,为完善淡水池塘生态系统氮循环理论、水产养殖环境的氮素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 标签: 淡水养殖环境 氮循环 氨氧化微生物 厌氧氨氧化 养殖池塘
  • 简介:水库生态网箱养鱼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一种网箱养鱼模式.它完全依靠水体内的天然饵料提供鱼类的生长需求.不但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能够提高水库水体生态自净功能。调节水库自然生态平衡.减少水质污染.改善人民饮水质量.是一种环保型的网箱养鱼模式。据统计鲁山县昭平台水库每年放网箱2800只.经过720-750天养殖.平均每箱产量500公斤。平均每箱出鱼330尾。平均出箱规格1.5公斤/尾。平均每箱利润2280元。水库网箱养鱼具有投资小、养殖成本较低、商品量大、效益高等优点。投入产出比高。特别适合于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对帮助库区移民脱贫致富,综合开发利用大水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网箱养殖技术 水体生态 自然生态平衡 调节水库 综合开发利用 养鱼模式
  • 简介:  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清淡鲜美,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高于一般的淡水鱼类,具有滋补药用功能,所以历来为人们喜食.稻田养殖泥鳅是目前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的一条好途径,鱼稻共生、互惠互利.……

  • 标签: 泥鳅稻田 生态养殖 稻田生态
  • 简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六口不同养殖水平的池塘沉积的淤泥的研究表明:亩净产500公斤左右的混养池塘淤泥的年沉积厚度约为10~15厘米,每立方米淤泥湿重1040公斤,其含水量为76.3%。沉积的淤泥大部分来源于投放的而未被鱼类彻底利用的肥饲料。但是,起源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淤泥,也可占池塘淤泥总量的24~36%。

  • 标签: 池塘淤泥 理化性质 饲料 投放 鱼类 微生物活性
  • 简介:三、利生素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一)池塘养鱼的应用1.土池养殖海鲈鱼效果:广东斗门县白藤湖农业发展公司陈锦华96年养殖鱼塘两口,每口鱼塘面积8亩。其中有一口养殖海鲈成鱼,6月中旬开始发生鱼病,6月28日投放利生素以后,池水呈亮丽的绿色,水面和池边丝藻、水沫消失,鱼的摄食强度增加,

  • 标签: 水产养殖病害 有益微生物 鱼塘 海鲈 土池养殖 池塘养鱼
  • 简介:生态鳖在市场上价格达到160-400元/kg,而养鳖稻田不用施放化肥和喷洒农药,其稻谷为有机稻谷,是质优价高的有机粮。一方面,稻鳖共养能为鳖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生活环境宽畅,活动、摄食、晒背范围大,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另一方面,鳖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水产养殖区在稻田中示范稻田养鳖,一般667平方面积收入超1万元。

  • 标签: 稻田养鳖 生态 有机稻谷 生长发育 水产养殖区 生活环境
  • 简介:尚志市鱼池乡户新月将一片湿地草原简单改造成一处120亩的小型天然生态养蟹池,放养扣蟹562.5kg(约9万只),经过5个多月的试验养殖,出成蟹670kg,平均规格75g/只,存活率17%,销售收入2.01万元,刚好收回苗种费、饲料费、围栏费和人工费,基建费没有收回.下面,将试验过程和经验教训加以总结,供大家探讨.

  • 标签: 养蟹试验 湿地生态 生态养蟹
  • 简介:长期以来,微生物学技术基本上都是以巴斯德、柯赫等提出的纯培养概念为指导思想进行研究。即使到了70年代初期,微生物学工作者在研究和发展微生物学技术的全过程中,无论是手操作、机械化或自动化的方法,始终是围绕着纯培养的概念进行。而鱼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也只是徘徊在纯培养的技术上:经过近10多年的努力,在微生物诊检技术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 标签: 纯培养 鱼病 机械化 鱼类 病原微生物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