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上世纪70年代以前,大黄鱼的全国年均产量约为12万吨,其中福建省约为3万吨。后来,机帆船和探鱼仪在海洋捕捞业上广泛使用,批量的越冬大黄鱼被捞起。1973年冬天至1974年初,因暖冬气候影响,往年在浙江舟山外侧60-70米水深海域越冬的大黄鱼停留在偏北的江苏吕泗外侧30多米水深海域越冬。仅仅这一渔场的这一渔汛,大黄鱼的捕捞量就达25万吨以上,超过当时全国全年平均捕捞量的两倍。从1975年开始,浙江地区大黄鱼的捕获量越来越少。

  • 标签: 大黄鱼 浙江地区 海洋捕捞业 气候影响 捕捞量 福建省
  • 简介:采用银染色方法对广西地区奥尼罗非鱼鱼苗体表寄生的车轮虫进行抽样检测,运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统一定位法”和“齿体定位描述法”对检测的车轮虫进行形态学描述,发现寄生于广西奥尼罗非鱼幼鱼体表的车轮虫有两种:异齿车轮虫(TrichodinaheterodentataDuncan1977)与紧密车轮虫(TrichodinacompactaVanAs&Basson,1989),其中紧密车轮虫为国内首次报道,而罗非鱼是国内发现异齿车轮虫的新寄主。

  • 标签: 车轮虫 分类学 罗非鱼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四大鱼常见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打印病、竖鳞病等细菌性疾病,旨在为四大鱼的细菌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 标签: 四大家鱼 细菌病 诊治
  • 简介:大鲵(Andriasdavdianus)为我国特有物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其叫声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湖北、陕西、贵州四大区域,因人为过度利用与捕杀,大鲵生息环境破坏严重,对野生大鲵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 标签: 大鲵 人工养殖 北方地区 工厂化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