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在永城市鲤鱼池塘养殖应用自制EM,定期进行现场取样测定,对池塘水质p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氮指标进行应用前后对比检测,结果表明:1.使用EM后,在7~10天可有效调节养殖水体p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氮指标,使鱼类环境达到良好生活、生长水质标准。2.定期泼洒EM池塘鱼类色泽鲜亮、体表光滑、规格整齐;池塘水质清爽、无异味。

  • 标签: 池塘 EM菌 PH值 氨氮 亚硝酸盐
  • 简介:<正>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是个重要而艰苦行业领域,近些年来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新变化,基层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养殖企业,急需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强、会实际操作、社会经验丰富创新型大学生。但长久以来,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教学体系和其他专业样重理论、轻实践,开放程度不高,开放范围有限,在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缺陷。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动手

  • 标签: 动物遗传育种学 实验教学 创新型大学 自主学习 改革探索 意识培养
  • 简介: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测定渔中草药6种磺胺类抗生素含量方法,并比较和优化样品提取、净化及色谱分析条件。试验使用乙酸乙酯提取样品6种磺胺,PEP-2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为2%乙酸溶液和甲醇、乙腈混合液,梯度洗脱;色谱柱为C18反相柱(5μm,4.6mm×250mm);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70nm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对6种磺胺检出限为50μg/kg,平均回收率为86.8%~96.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7%,可用于渔中草药6种磺胺类抗生素定性、定量测定。

  • 标签: 磺胺类抗生素 渔用中草药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鳍条是研究鱼类分子生物常用组织样本,长期保存鳍条为实验提供源源不断基因DNA。本研究介绍种便捷保存鱼类鳍条用于DNA提取方法---干燥法,并说明了方法保存鲤(Cyprinuscarpio)、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和虹鳟(Onchorynchusmykiss)鳍条效果。采集新鲜鳍条,贴在滤纸吸水性强纸张,覆盖另张滤纸,防止受潮、霉变,自然干燥后在室温保存3个月。剪取部分鳍条样本,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DNA,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扩增方法检测基因DNA质量。结果显示:干燥法保存3种鱼类鳍条样品,提取获得基因DNAOD260/OD280值在1.82-1.89之间,OD260/OD230值在2.29-2.70之间,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清晰明亮,可以用于后续分子生物研究。本研究证实用干燥法长期保存鱼类鳍条能够获得高质量基因DNA,为珍贵样品长期保存提供了种行之有效方法,也为远距离、大样品采集和保存提供了便捷选择。

  • 标签: 鱼类 鳍条 保存方法
  • 简介:在水温25℃下,将体长为9.21±0.54cm,体质量为7.05±0.36g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饲养在50cm×25cm×40cm水族箱内,添加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和直链藻Melosirasp.2.5g,每隔12h添加2.5g,进行鲢摄食-生长实验,建立鲢碳收支方程。结果表明: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鲢日摄食率为5.51%,其中摄食碳(C)、粪便碳(F)、呼吸碳(R)、排泄碳(U)和生长碳(P)分别为0.2846、0.1453、0.1014、0.0089和0.0290mg·g-1·h-1。鲢从滤食藻类获得碳中有51.05%由粪便排出体外,35.73%呼吸消耗,3.13%排泄出体外,剩余10.19%用于生长而成为鲢机体组成部分。鲢总生长率为10.19%,净生长率为20.82%。

  • 标签: 实验室条件 藻类 碳收支方程
  • 简介:开展南美白对虾、牡蛎、马氏珍珠贝水产养殖主导品种专门化品系培育、杂交配套研究,建立杂交配套繁育技术体系;开展抗病力强、繁殖力高、品质优、产量高等数量性状多基因聚合育种,以及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研究

  • 标签: 实验室 杂交配套 南美白对虾 品系培育 水产养殖 繁育技术
  • 简介:在鲤科鱼类雅罗鱼亚科鱼类起源较早,形态差异显著。迄今为止,有关雅罗鱼亚科系统发育关系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以新疆分布雅罗鱼亚科鱼类为对象,采用线粒体DNAcytb基因序列,贝叶斯联合模型分析数据,重建了雅罗鱼亚科系统发育关系;结合鲤亚科和裂腹鱼亚科,松散分子钟估算了雅罗鱼亚科属间分歧时间。结果显示:丁鱥属(Tinca)处于系统发育树基部,新疆雅罗鱼亚科鱼类丁鱥属(36Ma)和鱥属(Phoxinus)(29Ma)起源于渐新世,而欧鳊属(Abramis)(20Ma)、拟鲤属(Rutilus)(18Ma)、雅罗鱼属(Leuciscus)(13Ma)起源于中新世。

  • 标签: 雅罗鱼亚科 CYT b 系统发育 分子钟
  • 简介:养殖对虾池塘培养繁殖饵料生物,是解决虾苗适口饵料,加快对虾生长项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虾塘自然生产力,降低养殖对虾成本有效途径之。由于基础饵料具有繁殖快、培养方法简易可行和营养效果明显优点,因而成为养殖对虾过程个不可缺少生产环节,实践证明,如果基础饵料丰富,虾苗入池个月便可生长到8cm左右。防城港市气候温暖,饵料生物繁殖迅速,经过7d左右,饵料生物可以达到相当密度。旋肥后饵料生物浓度多数透明度表示,般透明度控制在20~30cm为宜。

  • 标签: 饵料生物 池塘培养 对虾养殖 生物繁殖 养殖对虾 基础饵料
  • 简介:在15±0.5℃条件下,向初始体质量为(21.00±2.00)g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asSelenka)体内注射400μL(质量浓度为1.2mg·mL-1)几种免疫增强剂(黄芪多糖、枸杞多糖、黄柏提取物、苦参提取物、党参提取物、菊粉、天蚕素、神曲提取物、山楂提取物),第1、3、5d时测定仿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第5d时制作前肠组织切片,研究不同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免疫增强剂后第3d,菊粉仿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达15.16μg·g-1·min-1,与对照7.07μg·g-1·min-1差异显著(P<0.05),而黄柏提取物抑制了蛋白酶活性;神曲淀粉酶活性达72.57U·dl-1,与对照(53.2U·dl-1)差异显著(P<0.05);菊粉和山楂提取物对仿刺参肠道纤维素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他处理对照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黄芪多糖褐藻酸酶活性最高,达2.06μg·g-1·min-1,其次是菊粉。在养殖试验期间淀粉酶比活力变化趋势较稳定,纤维素酶次之,褐藻酸酶和蛋白酶变化幅度较大。各种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组织结构影响不同,黄柏、苦参提取物损伤了组织结构,而黄芪多糖、菊粉促进了细胞分泌。

  • 标签: 免疫增强剂 仿刺参 消化酶 肠道组织
  • 简介:每天采样观察3~60日龄人工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性腺分化和发育组织。结果表明:在水温(20±4)℃下,黄颡鱼卵巢分化明显早于精巢,性腺分化型为雌性异体型。孵出后14d卵巢开始分化,原始性腺在横切面出现组织突起,逐步形成卵巢腔;雄性分化始于孵出后54d,主要标志是形成输精管原基,进而形成输精管。本研究成果为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黄颡鱼 性腺分化 组织学观察
  • 简介:<正>黄河小浪底工程自1999年10月下闸蓄水以来,工程在防洪、减淤、供水、灌溉、生态、发电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也为造福沿岸周边百姓,发展库区旅游和渔业经济等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便利条件。但是,大坝建设破坏了黄河原有水生生物产卵、索饵、育肥场和部分鱼类洄游通道,破坏了水生生物生态环境,造成

  • 标签: 水生生物资源 渔业经济 小浪底水库 育肥场 渔业资源 渔业安全生产
  • 简介:生物渔肥是种营养全面、配比均衡、应用方便、高效无残留水产专用肥,作为新代渔肥料,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应用已有10余年历史,在南方省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生物渔肥应用效果优于有机肥和无机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水体饵料生物量(主要是浮游生物量),增加鱼产量,还可有效改善水质,防治鱼类病害。近些年,北方地区也开始应用生物渔肥,并已见成效。以下介绍北方地区池塘苗种培育、池塘成鱼养殖和湖泊(水库)增殖应用生物渔肥方法

  • 标签: 浮游生物量 北方地区 应用 技术 水产专用肥 水产养殖业
  • 简介:在水温(25±1)℃下,给平均体质量(80±5)g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腹腔注射福尔马林灭活鮰爱德华氏(Formalin-killedEdwardsiellaictaluri,FKE)后,第2、4、6、8、14、21,和28d测定外周血液免疫指标,并在免疫后第28天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注射鮰爱德华氏灭活菌苗后,斑点叉尾鮰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白细胞分类组成变化显著,吞噬细胞吞噬活性与凝集抗体效价显著上升。第4d免疫红细胞和白细胞达峰值2.52×106/μL和4.67×105/μL,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分类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均在第4d达到峰值,分别为22.3%、5.67%、39.3%和4.33,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淋巴细胞分类百分比、凝集抗体效价在第21d达到峰值,分别为54.33%和1:341.33,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4.3%。福尔马林灭活鮰爱德华氏免疫后,斑点叉尾鮰获得较强抗鮰爱德华氏感染保护能力,为进研究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免疫奠定基础

  • 标签: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鮰爱德华氏菌 灭活疫苗 免疫效果
  • 简介:<正>渔药是指专门用于渔业方面为确保水生动、植物机体健康成长药物。渔药残留是指在水生动、植物养殖过程,为防病、治病而使用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积累或代谢不完全而残留药物〔1〕。孔雀石绿(C23H25CN2)又名碱性绿,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由于具有杀菌作用,曾被作为消毒剂普遍用于水产养殖业〔2〕。近年来研究表明,孔雀石绿具有潜在致癌性、致突变、高毒素副作用,残留在水产品孔雀石绿进入人体,可引起各系统部分功能损害。我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

  • 标签: 孔雀石绿 渔药 碱性绿 农业行业标准 致突变 药物治疗
  • 简介:怀头鲶,学名黑龙江六须鲶,产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是我省地产名优鱼类。怀头鲶因其适应北方低温气候,越冬成活率高,且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而成为我省水产养殖热门品种。但在苗种发塘阶段,其巨大食量往往难以满足,使其发塘成活率较低,且规格不齐。生物渔肥是借鉴农业生物有机肥生产基本原理与工艺,结合养殖水体化学特征及渔业安全性与合理性要求,设计生产多功能复合型肥料,这种肥料集无机肥速效,有机肥长效,微生活效,微量元素与肽类、酶类促生长因子增效于体(功能复合型)。同时科学配比抑制了有害藻类大量繁殖,加速了鱼类适口饵料生物生长及水体环境改良。因此,我们开展试验,利用生物渔肥培养怀头鲶鱼苗。

  • 标签: 生物有机肥 试验总结 怀头鲶 鱼苗 利用 复合型肥料
  • 简介:2007年和2013年夏季(7月)在大兴凯湖(中国侧)9个采样点调查了沿岸带浮游植物种类、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群落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7年夏季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5种及其变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38%和35%;2013年夏季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39种及其变种,以绿藻为主,占44%,与2007年相比较,藻类种数减少了16种。浮游植物数量明显下降,与大兴凯湖旅游业发展、农田废水排放导致污染加剧有关。优势种从2007年8种、以硅藻为主减少到2013年5种、以蓝藻和绿藻为主,说明水体有富营养化倾向。2013年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均小于2007年,这与2013年洪水相关。从1#采样点到9#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依次减少;2013年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比2007年减小;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却比2007大,即受人为干扰少区域多样性指数高于人类活动频繁地区。

  • 标签: 大兴凯湖 浮游植物 动态特征 多样性指数
  • 简介:为获得快速生长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研究了泥鳅β-actin基因启动子介导革胡子鲶(Clariasgariepinus)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重组基因。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泥鳅β-actin基因近端启动子、3′-UTR及革胡子鲶GH基因编码区,构建个长为2418bpGH重组基因DPRK。首先,构建了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AF(pβ-actinpromoter-EGFP),然后转染DF1真核细胞,同时经酶切线性化后显微注射到斑马鱼(Daniorerio)和泥鳅受精卵,以评价泥鳅β-actin启动子启动活性。其次,将重组基因DPRK显微注射到泥鳅受精卵。结果显示:泥鳅β-actin启动子能在DF1细胞、斑马鱼和泥鳅受精卵启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泥鳅荧光表达率(78.44%)显著高于斑马鱼(29.62%);泥鳅受精卵显微注射DPRK20d后,在mRNA水平检测到GH基因表达。这表明泥鳅β-actin基因近端启动子具有显著启动活性,且重组基因DPRK能在泥鳅体内表达,为下步泥鳅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泥鳅 β-actin启动子 革胡子鲶鱼GH基因 显微注射
  • 简介:<正>为进步提高渔业船舶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渔民群众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服务,根据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关于加强内陆渔业船舶证书"三证合"改革和管理系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通知》(农渔船函〔2014〕26号)要求,选在安徽、新疆和河南开展渔业船舶证书"三证合"改革试点工作。接到任务后,河南省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将渔业船舶"三证合"证照换发工作作为2014年全省渔业船舶安全监管工作项重点工作。

  • 标签: 三证 渔业船舶 船舶证书 内陆渔业 渔业可持续发展 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