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岑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了积极推广养殖鲤鱼新品种——杂交丰鲤,于1988年4月25日到广西水产学校购买20多万尾丰鲤鱼苗,运回后分别放在县鱼种场和法冲鱼种场的鱼苗塘培育成朝鱼种,随后卖给全县各地乡镇养鱼户分别用于池塘、山塘和稻田的养殖试验。入冬以来各地养鱼户已陆续捕捉丰鲤上市销售,据调查,都获得显著的高产效果。

  • 标签: 丰鲤 鱼苗 养鱼户 鲤鱼 育成 高产
  • 简介:我县上集镇诺敏河村农民李永生1987年开始从事养鱼生产,一直采取传统方式,1998年承包了村里的鱼种场,养鱼水面达200亩,其中:鱼种池100亩,越冬池30亩,商品鱼池70亩,通过采用驯化养鱼技术,调整品种结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8年,该场共投放春片鱼种2900kg,其中:鲤鱼1670kg,鲢、镛鱼500kg,草鱼80kg,杂交鲫450kg,野生鲶鱼200kg。投放乌子鱼苗91万尾,其中:鲤鱼59万尾,鲫鱼11万尾,草鱼6万尾,鲢、镛鱼12万尾,鳊花1万尾,野生鲶鱼2万尾。共生产商品鱼25000kg,秋片鱼种26000kg,全场平

  • 标签: 驯化养鱼 创高产 增效益 生产经济效益 品种结构 商品鱼
  • 简介:在我国南方地区,每逢夏秋季天气炎热期间,在池塘的下风处,经常发现水面堆积一大片蓝绿色的藻类薄层,严重时藻类层会覆盖池塘水面的大部分。这是由于蓝藻类的铜绿囊藻(Microcystisareuginosa)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华东地区称之为'湖靛':因囊藻过度繁殖和大

  • 标签: 微囊藻 鱼类 杀灭方法 植物性敌害 毒害机制 防除方法
  • 简介: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囊藻引发的鱼病以致死亡的事例频频发生,特别是近年来,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人们以追求高效、高产为养殖的主要目的.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致使水华发生已成为全国以至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囊藻是淡水水体水华最常见的藻类。

  • 标签: 鱼类 鱼病 高产 微囊藻毒素 水产养殖技术 发生
  • 简介: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浓度Cr6+(0.122、0.670、1.219、3.657、10.971和32.913mg/L)水体染毒鲤鱼种40d,核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铬浓度的提高,其嗜多染红细胞核率相应提高.鲤暴露于Cr6+3.66~32.91mg/L时,铬处理鱼核细胞率较对照组鱼有明显差异.鱼肌肉、鳃、肝和肾组织内的Cr6+残留量同其核率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微核试验 诱变效应 重金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