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史氏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为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被认为是“活化石”,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水域均有分布。它身体细长呈细纺锤形,裸露无鳞,背有5行大的菱形骨板,幼鱼骨板带有尖棘,为软骨硬鳞鱼。其身体背部棕灰色或褐色,幼鱼为黑色或浅灰色,腹部均为白色。史氏鲟具有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集观赏、美食于一体,可在鱼池及其他人工水环境中正常摄食生长。其最大个体可达100kg以上。由于捕捞过度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其自然资源量极度下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省开展了史氏鲟人工放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加快史氏鲟资源增殖步伐,提高放流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标签: 人工培育 放流工作 史氏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洄游性鱼类 I级保护动物
  • 简介:本文分析西藏地区渔业资源保护现状。针对西藏地区渔业资源所面临的各种生态和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对部分珍稀濒危鱼种实行迁地保护,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建立珍稀特有水产的专项或综合保护区,建立珍稀特有鱼类资源的环境监测体系。另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强科研和宣教工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现有生境,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发展可持续性渔业生产。

  • 标签: 渔业资源 种质资源 生物多样性
  • 简介:<正>2013年三门峡市认真执行《渔业法》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切实保护黄河中游鱼类水产种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保护渔业种质资源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由陕西省潼关县东入河南进入三门峡市境内,流经灵宝、陕县、湖滨、渑池四个县(市)区,在三门峡市境内全长225公里。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三门峡水库蓄水时,黄河便在三门峡谷形成了一个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

  • 标签: 渔业资源保护 水产种质资源 人与自然 种质资源保护区 陕西省潼关县 保护区管理
  • 简介:<正>黄河小浪底工程自1999年10月下闸蓄水以来,工程在防洪、减淤、供水、灌溉、生态、发电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为造福沿岸周边百姓,发展库区旅游和渔业经济等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但是,大坝的建设破坏了黄河原有水生生物的产卵、索饵、育肥场和部分鱼类的洄游通道,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造成

  • 标签: 水生生物资源 渔业经济 小浪底水库 育肥场 渔业资源 渔业安全生产
  • 简介:饶河县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聚集地区,它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28公里,南部与完达山脉相环抱,北部与三江平原相依托,县域面积6765平方公里,地貌构成为五山一水二草二分田,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林、田、水、草、矿样样俱全,山峦迭翠,碧水长流,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绿色宝库”。近年来县域发展围绕生态宜居化管理,充分发挥山、水、湿地等自然优势资源,紧紧围绕乌苏里江及其附属水系进行沿江改造,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观光渔业。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如今饶河这座坐落在乌苏里江畔的边陲小城,已成为东北地区最为璀璨的江上明珠。

  • 标签: 自然资源优势 乌苏里江 休闲渔业 黑龙江省 饶河县 大陆性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