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AODC法研究了碧流河水库2008年4。11月水体中细菌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密度变化在6.09×10^7-13.9×10^7cell·mL^-1之间,平均值为10.4×10^7±6.30×10^7cell·mL^-1,其中5月份最高,6月份最低;最高值出现在5月份下游右侧中层(5.32×10^8cell·mL^-1),是其它采样位点测定值的3~10倍,细菌数量水平、垂直分布无规律,细菌总数与高猛酸钾指数呈正相关;细菌生物量为4.94±2.37mg·L^-1。杆菌长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杆菌宽与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细菌体积与细菌数量、温度分别呈显著的正、负相关性。

  • 标签: 碧流河水库 细菌密度 细菌生物量 细菌大小 分布
  • 简介:2013年4月24-25日观察了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结果表明:共采集浮游动物4类16种属,其中淡水种类11种,半咸水种类5种,优势种为砂壳虫(Difflugiasp.),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cochlearis),桡足幼体(Copepodid)及剑水蚤(Cyclopssp)等;密度的峰值出现在4月24日8:00(4504.28ind.·L^-1),原生动物、轮虫类是影响密度变化的主要组成成分,占昼夜平均密度的78.0%;生物量高峰在4月25日20:00(23.757mg·L^-1),桡足类生物量占99.5%,占昼夜平均生物量的91.6%。大辽河口碎波带浮游动物种类与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初春大辽河口浮游动物丰富,为鱼类性腺发育、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 标签: 大辽河口 昼夜变化 种群结构 浮游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