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菁松、皓月是通过国家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春用多丝量蚕品种。我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原原母种进行繁育推广,由于90年代末压缩选原种繁育规模,取消了本品种的选原种繁育,通过购买原种繁育一代杂交种。新世纪初,随着蚕业区域重心的转移及用户对该品种需求量的增加,我场于2001年春季从四川省阆中、三台种场重新引进了该品种的原原母种进行选原种繁育。

  • 标签: 原原母种 皓月 原种繁育 复壮 一代杂交种 蚕品种
  • 简介:文章通过对CRH380B型动车组车窗的介绍,提高我们对CRH380B型动车组车窗的了解。全方位多层次对CRH380B型动车组车窗的检查与维护进行分析,丰富对该装置的认识。

  • 标签: CRH380B动车组 车窗 检查 维护
  • 简介:一、家蚕微粒子(N.b)的危害家蚕微粒子危害很大,各个阶段都可能经口或胚种传染上。而蚕种制造是防止、消除家蚕微粒子(N.b)的重要环节。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十八世纪曾使发达的欧洲蚕业趋于毁灭,国内近几年此病危害严重。家蚕微粒子病,给我省蚕桑

  • 标签: N.b NBDS 蚕微粒子 家蚕微粒子病 胚种传染 蚕病
  • 简介:7532×781(正反交)是攀西蚕区现今使用的主要夏秋用一代杂交种,近几年该品种的生产量占我场繁育推广量的60%以上。781A、781B从引进至今已24年,继代繁育40余次。本文就781A、781B引进初期与近几年原原种选区的主要经济性状作比较,了解该品种的种性表现现状,分析一些成绩变化可能的原因,以便为今后该品种的母种继代、原原种繁育提供参考。

  • 标签: 781A 781B 原原种 选区 繁育成绩
  • 简介:稀土微肥正在诸多农作物上进行试验研究,且取得了较显著效果。硝酸稀土在蚕业生产上的试验研究已见报导,但VB氨基酸稀土的应用研究迄今未见涉足.作者为研究V1氨基酸稀土肥(以下简称V1稀土)在蚕业生产上的应用效应,包括对桑叶的产量、质量、蚕茧、茧丝的产量、质量和蚕卵的产量、质量等的效应及其使用技术,即

  • 标签: 蚕桑生产 V_B 蚕业生产 桑叶产量 茧层率 试验研究
  • 简介:经过对比可以看出海威DJ0618B型开绵机生产的绵片块大无需多块拼接,丝绵被较为平整,如不经第二道开绵,未开松绵球太多,但经二道后丝绵蓬松度、弹性和纤维变短。本站自制的丝绵机产能高,丝绵蓬松度、弹性好,纤维长,但绵块宽度小做蚕丝绵被时需多块拼接。两种丝绵机各有优缺点。

  • 标签: 海威DJ0618B型 自制丝绵机 对比
  • 简介:本文探讨了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组合;培养学生完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启发引导,改变教学方式;规范实验要求,完善实验考核制度等几个方面的改革,充分将实验室资源利用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 标签: 细胞生物学 实验教学改革 综合素质
  • 简介:前期从自然界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BacillusmethylotrophicusSWU6菌株,为提高该菌株发酵产酶能力,本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对该菌株产酶所需碳源、氮源、温度、pH值、装瓶量、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优化前后等量发酵上清液中CMCase酶活大小。结果表明:SWU6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培养温度为50℃,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5.0,最适装瓶量为20%,最适接种量为2%;在最优发酵产酶条件下,SWU6菌株发酵上清液中的CMCase酶活达到454.69U/mL,明显高于优化前利用基础培养基发酵所产的CMCase酶活,且酶活提高约3倍。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后,SWU6菌株单位体积发酵液显示出了更强的纤维素酶活性。

  • 标签: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 纤维素酶 发酵条件 优化
  • 简介:用酶联免疫(ELISA)法从感染细胞质多角体的病蚕粪中检出多角体,使从群体预测发病成为可能。为此试图将此法实用化而加以改进,如果用精制的IgG组分与未精制的抗血清比较,非特异的反应干扰减少,灵敏度变高;又在ELISA法中,双重抗体法(双重抗体夹心法)灵敏度最好,仅用3.54×10个多角体/穴的浓度,即能检出。在接种

  • 标签: 蚕粪 多角体 抗体夹心法 IgG 病蚕 蚕病
  • 简介: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生物灾害,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大陆,包括近一百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蝗灾的威胁。其中尤以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蝗灾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重,而澳洲、欧洲和拉美国家的蝗灾发生较轻。蝗灾的发生是因蝗虫的危害而得名。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蝗虫种类在一万种以上,其中中国有九百余种。

  • 标签: 越北腹露蝗 超微结构 中肠细胞 农业生物灾害 蝗虫种类 世界性
  • 简介:针对桂桑优12品种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本文主要分析得到的基因P45094A1的cDNA序列。通过对桂桑优12与川桑、桃树、梅树、樱桃、毛果杨、橡胶树、甜橙、葡萄、核桃等9种物种的同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测序DNA序列中存在目前P450基因家族公认的同源性保守序列,即功能域——包括P450蛋白的ExxR结构域、FxxGxRxCxG结构及DT组成的疏水区功能,并对其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图进行了预测。

  • 标签: 桂桑优12 P450 94A1 序列分析 同源比较
  • 简介:夏协一号(花·丰×8B·5A)的育成及在1994年国家攻关联网鉴定及生产试养情况,已分别在1994年广东蚕业28(4)及1995年蚕业科学第21卷、第4期刊登,现将该种参加全国品比鉴定成绩及推广应用进展报告于下:

  • 标签: 多丝量蚕品种 夏协一号 品种审定 推广应用
  • 简介:使用含桑蚕血球细胞(主要是颗粒细胞和浆细胞)的离体培养系,经各种刺激物诱导后,对蛋白激酶C(下称PKC)和蛋白激酶A(PKA,需cAMP型)的活性进行了试验。血球细胞经大肠杆菌中的类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离子霉素、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毒素或笨基乙酸汞(杀菌剂)(4β—phorbor12—myristate13acetate)(PMA)处理后便可清楚地检测到PKC的活性,而没有上述刺激物诱导时,其活性情况没试验过。结果表明,不仅LPS而且Ca2+和一种G蛋白均可能参与了PKC活性诱导的信号转导。同样用LPS、dcAMP、离子霉素或霍乱毒素处理血球细胞,对PKA的活性进行了类似的检测,而不经处理的对照细胞没有PKA活性,而且LPS、cAMP、Ca2+和G蛋白很可能也参与了PKA活性诱导过程中的信号转导。用抗兔脑PKC—α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以LPS处理的血球细胞样品中有一种与单抗有交叉反应的90KDa蛋白质,而未经LPS处理的对照样品不存在这种蛋白。桑蚕血球细胞内的PKC和PKA被细菌感染后的LPS激活后,可以诱导自身防御反应,例如抗菌蛋白基因的表达。

  • 标签: 桑蚕 蛋白激酶C和A 类脂多糖 血球细胞 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