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总结了桑树氮素营养研究的概况。氮的生理功能,土壤中氮的活动及桑树的吸收利用,施肥方式对桑树吸收氮的影响,栽培方式对桑树吸收氮的影响,桑树施氮的定量方法,最后提几点建议。

  • 标签: 桑树 营养 生理功能 吸收利用 施肥方法
  • 简介:据《Scientia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6.02.032),来自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的MaurizioZamboni等人研究了不同浓度氮对新葡萄砧木营养生长、生理和营养行为的影响。葡萄栽培急需新的能够控制接穗生长和抗主要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的砧木。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为期两年的盆栽试验以评估两种新砧木M1和M3的表现,并与商业砧木1103P和101-14比较。

  • 标签: 天主教大学 逆境胁迫 盆栽试验 营养成分 非生物 http
  • 简介:设饱食添食区与饱食对照区、吊食I添食区与吊食I对照区,吊食Ⅱ添食区与吊食Ⅱ对照区共6个处理,为5龄蚕起蚕添食营养饲料,每处理区再设一个重复区,每处理区蚕头数200头。添食区添食营养饲料,自5龄饷食开始到见熟蚕为止,每天3次,每次给桑前将营养饲料与冷开水按1:i0配兑的稀释液用喷雾器喷于桑叶上混匀后再稍晾干喂蚕;对照区则饲喂用清水进行同样处理的桑叶。试验结果表明添食桑蚕营养饲料可以增强蚕儿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且能强化蚕的各种生理功能,促进蚕儿对桑叶的消化吸收,提高叶丝转化率等。

  • 标签: 桑蚕 营养饲料 添食
  • 简介:按传统方法,我区新桑园的育成,需要一年育苗,次年移栽投产,第三年才进入桑叶盛产期。为了从时间上求效益,缩短育苗时间,加快成园步伐,以适应速成密植。优质、高产、高效和发展桑蚕生产的要求。笔者于1991年在本公司院内进行了一次当年育苗,当年成园的小试验,1992年至1993年在思恩镇清潭村继续试验.并获得成功。1992年收获桑叶927.5公斤/1/15公顷,1993年收获桑叶产量达2359.7公斤/1/15公顷,现将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 标签: 高产 营养钵育苗 当年定植 收获 桑叶产量 次年
  • 简介:很多农村已将家兔饲养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尤其是皮毛兔,因此了解家兔的营养需要和掌握饲养管理方法是家兔养殖成败的关键.

  • 标签: 家兔 营养需要 饲养管理 研究
  • 简介:为了验证蚕用营养饲料的养蚕效果,在蚕室和塑料大棚作了两期小区试验和生产应用。结果表明,5龄每次给桑添食营养饲料与给桑添水相比,节省桑叶10.8%~12.1%,万蚕产茧量提高3.5%~4.1%。万蚕茧层量增加4.6%~7.0%,100kg桑产茧量多14.7%~18.2%;生产应用每日添食2次营养饲料跟全桑叶育比较,节省桑叶7.7%~10.3%,盒种产茧量提高2.2%~3.9%,茧层量增加3.5%~5.1%;叶质差添食有较好的效果,还提出了研发高效营养饲料的建议。

  • 标签: 营养饲料 蚕用 养蚕效果
  • 简介:为提高育苗质量,全面完成当年育苗栽桑任务,充分发挥“一步成园”栽桑技术,省劳力80%,省时间50%,省投资90%;出苗率高达98%,成活率高达95%以上,节省排苗地高达100%:实现当年春育苗、当年夏栽建园、当年冬季良桑嫁接,提前两年投产,具有“三省、三高、三个当年、一提前”的优势。本文就杂交桑种薄膜覆盖营养方格育苗主要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 标签: 育苗技术 薄膜覆盖 方格育苗 营养 桑种 杂交
  • 简介:本试验以中国系统种夏芳为材料,用医用催产对雌蛹、母蛾进行喷雾法和雌蛹瞬时浸渍法处理。调查了母蛾产卵速度、产卵数、产出卵率及不受精卵率,探讨了催产对母蛾产卵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催产处理雌蛹或母蛾对产出卵率有降低的趋势,对不受精卵率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提高产卵速度。

  • 标签: 催产素 家蚕 产卵速度 产卵数 不受精卵率
  • 简介:分别以相对比吸附、洗脱率为指标,考察桑椹花青在X-5等10种大孔树脂上的静态吸附和脱吸附性能。结果表明X-5大孔吸附树脂是富集和初步分离纯化桑椹花青较为适宜的树脂类型,经大孔树脂纯化后桑椹花青的杂质明显减少,其色价可达32.7,可以制成色素粉末,适宜保存。

  • 标签: 桑椹 花青素 大孔树脂
  • 简介:据《Scientia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06.097),意大利学者尝试利用反射光谱鉴别葡萄叶片的矿物质缺乏症状。该研究中的葡萄分别培养在5种不同的水培营养液中:不缺(对照)和缺(缺铁、缺镁、缺氮、缺钾)营养液。

  • 标签: 缺素症状 葡萄叶片 反射光谱 鉴别 水培营养液 矿物质缺乏
  • 简介:我国每年因蚕病损失的产茧量高达数千吨,其中70~80%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蚕病所造成的.通过样品纯化后进行核酸性状分析,确认为都是DNV.从而证明我国主要蚕区的“病毒性软化病”应是DNV所引起的浓核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有的放矢地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切断其中的任何环节就有可能抑制病毒增殖,从而产生治疗效果.以蚯蚓为原料的第一代蚕宝中,添加“扶正”“祛邪”的十味中草药,配制成《四号蚕宝》.1987年在铜梁初试,1988年经西南农大蚕学系和四川省蚕丝学校作了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四号蚕宝》对防治DNV病效果显著,对CPV病有一定抑制作用,对NPV病无作用.《蚕宝》经检测,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维生和无机盐钾等.所含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比例,与桑叶蛋白的十分相似,添食后改善蚕体营养,提高抗病力.蚯蚓是息风清热、通络利尿的传统中药,还有增强体液免疫之作用.加入补虚、壮阳、清热等中药后,在各地各季蚕的试用中,从未发现对蚕体有任何药害,且普遍反映添食后蚕喜吃、蚕体壮、蚕病少,能防治“水亮蚕”故而颇受欢迎.

  • 标签: 蚕宝素 蚕病 添食 机理初探 浓核病 攻毒试验
  • 简介:分析了蚕用营养饲料“养蚕欢”对家蚕茧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龄连续添食“养蚕欢”,食下量和死笼率分别比对照减少19.90%和60%,全茧量和茧层量分别提高2.93%和6.43%,解舒率和茧丝长分别增加3.12%和5.41%,667m^2(1亩)桑蚕茧产值提高2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 标签: 家蚕 营养饲料 养蚕欢 茧丝质量
  • 简介:“四号蚕宝”对病毒性浓核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添食后增产9.7~18.8%,平均增产14.2%.但对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效果不佳.“四号蚕宝”应掌握从四龄起委开始添食,用清水或白酒(效果更好)稀释50倍,每天添食一次,直至上簇为止.若出现病毒性浓核病,以原液兑白酒5~10倍添食,连续添喂2次以上.

  • 标签: 蚕宝素 添食 情况报告 空白区 对比试验 铜梁县
  • 简介:“一步成园”栽桑技术具有。“三省、三高、三个当年、一提前”的优点。即:省劳力80%,省时间50%,省投资90%;出苗率高达98%,成活率高达95%以上,节省排苗地高达100%;实现当年春育苗、当年夏栽建园、当年冬季良桑嫁接,提前两年投产。其主要技术规范如下。

  • 标签: 一步成园技术 地膜覆盖 营养钵 杂交桑 栽桑技术 成活率高
  • 简介:蚕与蜜蜂并称为人类两大畜养昆虫,几千年来的蚕、蛹、蛾食用历史足以证明其食用的生物安全性,食用蚕类食品已成为产地民间饮食习惯,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对人体防病、治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如已开发成功的白僵蚕、冬虫夏草、蛾公酒、延生护宝液等,都是以蚕、蛹、蛾为原料生产的药品和保健食品。

  • 标签: 保健食品 柞蚕胚胎精华素 产品开发 生物安全性
  • 简介:用“四号蚕宝”进行小批定点与普遍应用试验.结果:①对夏秋蚕的病毒性软化病及细菌病有抑制作用.在“北面”试区,用药户比不用药户的产茧量多30%左右;在“中部”试区,凡添食“四号蚕宝”的蚕农都比历年产茧量有所提高,而未添食的,蚕在五龄第五、六天就死亡70%.②对中肠型和血液型脓病无防治效果.③在添食过程中,用酒作添加剂的效果明显优于用水作添加剂的试验.

  • 标签: 蚕宝素 添食 大面积生产 试验初报 病毒性软化病 蚕病
  • 简介:据《ScientiaHorticuh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7.09.005),来自日本山梨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电刺激对增加葡萄果实中花青和白藜芦醇积累的作用。

  • 标签: 白藜芦醇 葡萄果实 花青素 电刺激 积累 研究人员
  • 简介:1988年从西南农大引进“四号蚕宝”进行原蚕添食试验.结果:88年晚秋批7532品种比对照增产7.43—7.81%,932品种比对照增产9.84—13.49%.两添药区以50倍区比70倍区增产大.89年夏季批,932品种比对照区增产3.50一8.97%,也是50倍区比70倍区增产大.两批添药区茧层量比对照提高1.90—8.92%,以晚秋批932品种提高显著.两批茧层率比对照略有提高,为0.05—2.92%.晚秋批虫蛹统一生命率,7532试区比对照提高5.83—7.30%;932品种试区与对照几乎无差异.

  • 标签: 蚕宝素 添食 原蚕 932品种 试验初报 对照区
  • 简介:来自博茨瓦纳的研究人员以田间试验评价了苄基腺嘌呤(BA)对马鲁拉树(Sclerocaryabirreasubspeciescaffra)着果和矿物质营养的影响。在幼果直径达8~10mm时,用浓度为O、50、100、150mg/L的BA水溶液分别处理。结果表明,BA处理显著(p〈O.001)降低了着果率,减少幅度为48%-67%。同时,处理树中叶片和果实矿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空白)。

  • 标签: 矿物质营养 苄基腺嘌呤 着果率 矿物质含量 试验评价 研究人员
  • 简介:前期从自然界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纤维酶产生菌BacillusmethylotrophicusSWU6菌株,为提高该菌株发酵产酶能力,本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对该菌株产酶所需碳源、氮源、温度、pH值、装瓶量、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优化前后等量发酵上清液中CMCase酶活大小。结果表明:SWU6菌株产纤维酶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培养温度为50℃,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5.0,最适装瓶量为20%,最适接种量为2%;在最优发酵产酶条件下,SWU6菌株发酵上清液中的CMCase酶活达到454.69U/mL,明显高于优化前利用基础培养基发酵所产的CMCase酶活,且酶活提高约3倍。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后,SWU6菌株单位体积发酵液显示出了更强的纤维酶活性。

  • 标签: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 纤维素酶 发酵条件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