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新的合成纤维、尼伦或维尼伦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天然纤维,特别是蚕丝的需求量将日益衰减。但事实上,世界生丝产量却由1938的5.6万吨增加到1990的7.0万吨。目前,全球有50多个国家从事养蚕。虽然全世界蚕丝产量只占世界纺织纤维总量的0.17%,但国际蚕丝协会(ISA)对未来的蚕丝供应和需求量持乐观态度。

  • 标签: 蚕丝业 尼伦 蚕茧生产 生丝市场 栽桑 十年
  • 简介:《广西蚕业》是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蚕学会主办的专业科技期刊,创办于1964。其前身是广西区蚕业指导所主办的《广西木薯蚕简报》(1964)、《广西蚕业简报》(1965)。1966正式创刊,刊名为《广西蚕业通讯》,1994更名为《广西蚕业》。《广西蚕业》至今已出版、发行了41卷150期(含简报58期)。回顾《广西蚕业》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凝聚了多少专家、教授,科技人员为之撰稿、审稿、编辑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

  • 标签: 《广西蚕业》 发展历程 1966年 1994年 技术推广 科技期刊
  • 简介:栽桑养蚕是我县农业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在20世纪80代至90代初,蚕桑生产成为广大农民的致富门路.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它经济作物的效益快速增长,尤其是蚕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栽桑养蚕在农业中的优势逐渐减少.为了稳步发展蚕桑生产,增强蚕桑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蚕农增收,我县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 标签: 蚕农 增收 蚕桑生产 农业 射阳县 致富门路
  • 简介:随着优质水果板块建设的深入开展和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湖北省水果实现了面积、产量、产值三增加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可喜局面,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2006,全省水果总面积达到28.21万hm^2、总产量302.4万t,分别比2005增加了1.71万hm^2、41.6万t,增幅达6.4%和16%;水果产值达到42.7亿元,比2005增加6.8亿元,增长18.9%。

  • 标签: 湖北 果业 优质水果 技术推广 产品质量 农业增效
  • 简介:十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问。然而,对于我单位而言,这是一段极不平凡和刻骨铭心的奋斗过程,最难忘的是各级领导的关怀、呵护和扶持,最可贵的是几代专家和全体职工无怨、无悔、无私的奉献,留下了一段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走向辉煌的记录!

  • 标签: 建设历程 创新 40年 回顾 世纪 艰苦奋斗
  • 简介:农村雷电灾害是由承灾体、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所组成的雷电灾害系统产生的,该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人,是广大农村的农民,提高农民的防雷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是根本,而发挥政府的雷灾风险管理作用是关键。雷电预警需要更加准确和精细,加强雷电预警技术相关研究工作,加大科研经费和人力的投入。解决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及时将雷电预警信息告知相关人员,让预警信息真正发挥作用。

  • 标签: 农村 防雷减灾 系统分析 对策
  • 简介:一、秋后霖前种对路适时出库,把蚕期安排在高温之末与阴雨低温之前这段时间来进行.秋蚕出库或迟或早三、五天都可能遭遇到前期高温或后期霖雨低温多湿的恶劣环境,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二、共育收蚁选好户要坚持集中收蚁推广共育.杜绝发卵现象.共育收蚁本是减少小蚕损失和养好小蚕的唯

  • 标签: 秋蚕 恶劣环境 药物作用 补催青 复合维生素B糖浆 质量标准
  • 简介:龙蚕镇位于蓬安县南面,辖16个村,141个合作社,4269户,16870人,耕地面积1053.3公顷,其中旱地520公顷。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到七十年代末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成为了全国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1979因发展蚕桑成绩突出荣获过国务院嘉奖,当时全镇有桑树175万株,养蚕4568张,产茧14.45万公斤,蚕桑收入48.84万元。八十年代以来,该镇以“巩固提高四边桑,积极发展小桑园,因地制宜发展间作桑”为指导,继续拓宽蚕桑的路子。到1999底,全镇已拥有桑树690万株,是1979的3.9倍,建成间作桑园和小桑园483.3公顷,占旱地面积的93%

  • 标签: 蓬安县 龙蚕镇 蚕桑生产 规模经营 持续发展
  • 简介:目前在国际丝绸市场上蚕丝产量正稳步增长;丝类坯绸贸易疲软中见稳定;服装等制成品贸易增长势头减缓;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世界范围内丝绸产业结构的调整仍在进行。

  • 标签: 丝绸市场 贸易增长 丝绸产业 制成品 供求关系 国际
  • 简介:近日,在以“科普进农村,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科技宣传活动周中,福建省顺昌县委宣传部、科技局、科协、农业局和林业局等部门深入到全县10个乡(镇)100个村,举办“乡百村”科技培训讲座。他们把果树管理知识传授给果农,并现场接受咨询,赠送果树生产管理的科普图书和资料。此举深受果农欢迎。

  • 标签: 科技培训 果树管理 科普图书 科技宣传 知识传授 生产管理
  • 简介:养蚕技术指导“步法”作者通过多年来走村串户巡回技术指导蚕桑生产,工作中总结归纳出“步法”。即一看环境卫生和养蚕设施;二闻室内气味鉴别空气是否新鲜;三看温湿度是否标准;四看蚕发育是否整齐;五看蚕座面积是否达到超前扩座稀放饱食;六看蚕沙多少,断定用叶...

  • 标签: 养蚕技术 “十步法” 蚕桑生产 环境卫生 养蚕设施 蚕沙
  • 简介:最近召开的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把蚕桑作为陕西大主导产业之一纳入“九五”规划。在这之前的陕西省农业工作会议已把蚕桑作为1996项农业骨干项目,确定今年重点扩大植桑规模,积极推广小蚕共育等技术,在汉江、丹江流域及陕北、渭北建设25个蚕桑基地县,建设一个省级原种场及3个蚕种场,扩大蚕种供应能力,提出了1996产茧2000吨、2000达到4000—5000吨的目标。

  • 标签: 农业工作会议 主导产业 丹江流域 供应能力 蚕桑基地 陕西
  • 简介:柑桔是湖北省堰市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支柱产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到2006,全市柑桔种植面积2.4万hm^2,产量突破20万t,产值高达2.5亿元。堰市被湖北省列入全省优质柑桔板块,成为全省第二大柑桔主产区(仅次于宜昌市)。全市柑桔基地主要分布在丹江口库区和黄龙滩库区沿岸低山丘陵区。全市农户中有11.2万户、41万多农民从事柑桔生产,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6.4%。其中,丹江口市2005柑桔种植面积达1.54万hm^2,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柑桔之乡”;郧县柑桔面积达0.87万hm^2,是全省柑桔生产大县。

  • 标签: 柑桔业 十堰市 丹江口库区 优势 种植面积 支柱产业
  • 简介:近几年来,人们对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重视。通讯,交通,交流等都离不开它。虽然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但它的重要性却是无可替代的。文章从多方面展开对国际汉语教育中的跨文化思考。首先阐述了国际汉语教育和跨文化及交际的定义,让读者先了解这两者是什么。其次,文章写到国际汉语教育的文化内涵以及作为一个国际汉语教育者应该具有怎样的交际原则;最后,文章阐述了国际汉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

  • 标签: 国际汉语 跨文化 交际 内涵 原则
  • 简介:果叶兼用桑品种“大”为广东桑系,天然三倍体。由于三倍体的染色体组为奇数,减数分裂时不能正常配对,种子不孕不实,只留下种胚痕迹,所以无籽。该品种的特点是桑果优质、高产、味甜、果大、抗逆、无籽、高效,同时桑叶产量也较高,质量较好,可果叶两用。

  • 标签: 生物特性 果桑 天然三倍体 技术 栽培 染色体组
  • 简介: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作为古老的蚕桑丝绸行业,应加速科技发展,提高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竞争力,争取在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处于主动地位.要推动我区经济发展,提高蚕桑科技竞争力,将我区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变成经济优势,是摆在我们每个蚕桑技术工作者面前的大事.

  • 标签: 蚕桑生产 黄山区 科学技术发展 科技竞争力 科技创新能力 丝绸行业
  • 简介:从最近召开的全国丝类丝织品出口会议上传出的消息:1.1997全国丝绸出口25亿美元,其中丝类5.2219亿美元,比前年下降0.6%;厂丝出口8255t,下降14.1%,金额2.2549亿美元,下降14.6%,柞丝出口大幅度上升.绸缎出口4.5847亿美元,下降5.64%.

  • 标签: 出口概况 丝绸出口 丝织品 经济信息 韩国经济 海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