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几年来保育仔猪的死淘率急剧飙升,不少猪场仔猪保育工作曾一度陷入了极为糟糕的境地。笔者曾在广东省内某些猪场目睹过仔猪保育工作中的惨重现状:肇庆市某规模猪场存栏生产母猪1200多头,哺乳阶段仔猪生龙活虎,长势良好,但转入保育舍2~3周后,则陆续出现食欲不振、咳喘、发烧、畏寒扎堆、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有时黄疸、拉稀、废食、渐进性消瘦等,

  • 标签: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综合防制 规模化猪场 保育仔猪 保育工作 生产母猪
  • 简介:1流行特点该病有两个血清型,PCV-1型没有致病性,PCV-2型具有致病性,其潜伏期为2w。据一些国家的血清学调查,多数猪场血清阳性率在30%~80%之间,仔猪出生后血清中含有较高的抗PCV母源抗体,在出生后8-9周龄这种抗体消失,在13~15周龄时血清中这种抗体又会重新出现,这正是8-9周龄前后仔猪易感染该病的原因所在。

  • 标签: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综合防治 临床诊断 母源抗体 血清学调查 血清阳性率
  • 简介:羔羊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若治疗失误很容易引起羔羊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采用以下治疗方法,效果较好.笔者现将具体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 标签: 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羔羊 诊疗 经济损失 养殖户 治疗
  • 简介: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猪呼吸系统疾病往往是由多种因子(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不良饲养管理条件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常被称为“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猪场常因购入检疫不严的猪只或隐性感染猪而致埋下“炸弹”,并因饲养管理不善或营养不良而点爆“炸弹”.

  • 标签: 呼吸系统疾病 养猪 综合防控 饲养管理条件 肺炎支原体 生产过程
  • 简介:一、背景“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生鲜乳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以往石家庄市奶站基层工作人员对奶牛养殖、产奶的监控手段,还主要停留在依靠各级检疫人员进行人工管理,随意性强,监管缝隙多,给牛奶质量安全和健康食用留下了隐患.个别奶农受利益驱驶,将服用抗生素的奶牛赶进产奶大厅产奶,以致出现“有抗奶”危害人体健康.传统的检疫人员对奶牛饲养的监管具有局限性,对整个养殖环节的监管存在空隙.

  • 标签: 安全监控 信息化技术 乳质量 应用 开发 奶牛养殖
  • 简介:用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灭活抗原加佐剂接种关中驴,采用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程序,于接种后9~11d采集其血浆,从中分离,提纯免疫球蛋白IgG。制备出抗PRRSV特异性的IgG注射液。对制备出的五批IgG注射液产品进行了

  • 标签: 制备工艺 呼吸综合征 工艺质量
  • 简介:四川内江某猪场在仔猪断奶后1~2周出现仔猪的进行性消瘦、生长迟缓、饲料回报率显著降低,还有的表现为呼吸困难、腹泻、黄疸症状,死亡率显著升高。剖解可见肺脏肿大,质地坚硬或似橡皮,出现心包炎、腹膜炎等,全身淋巴结肿大。用青、链霉素注射3d无明显效果。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圆环病毒(PCV)引起的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 标签: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防制 临床症状 淋巴结肿大 猪圆环病毒 实验室诊断
  • 简介:一、前言牛流行热(bovineephmeralfever。BEF)前称之牛流行性感冒,病原为杆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的牛暂时热病毒(bovineephemeralfeverirus,BEFV)经由蚊子、库蠓等昆虫媒介传染,所引起之牛病毒性疾病,流行地区包括非洲、亚洲、中东及大洋洲等地。主要症状包括有双波或多波发热,食欲不佳,眼、鼻有分泌物,

  • 标签: 牛流行热 疫情监控 杆状病毒科 流行性感冒 病毒性疾病 大洋洲
  • 简介:禽白血病是有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致使规模养鸡生产中常发并危害特别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以在成年鸡中产生淋巴样肿瘤和生产性能下降为主要特征。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防控等方面探讨性的提出了规模鸡场禽白血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科学防控禽白血病提供参考。

  • 标签: 禽白血病 防控
  • 简介: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养殖方式也已经逐渐向规模发展,规模发展可有效节省资源的浪费,但该养殖方法极易发生疫病的发生及流行传染,因此在新的养殖条件如何做好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运用这样的技术做好防治工作是有效控制肉牛规模养殖疫病的关键。深入探索有效防治肉牛疫病的方法及疾病干预治疗途径,从而确保我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综合防治技术 肉牛 养殖 疫病 规模化
  • 简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畜牧、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集约化生产程度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殖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2005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700万吨,蛋产量2860万吨.奶类总产量2845万吨.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尤其是蛋的总产量比上年增长了20%。在畜禽养殖中动物的防病治病,兽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 标签: 兽药残留监控 国内外 水产养殖业 现状 集约化生产 总产量
  • 简介:为了加强对禽流感的监控,欧洲委员会准备采用控制禽流感的新指南。新指南将取代现行的指南92/40/EEC。现行指南是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而制定的强制性控制措施,而新指南则将把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也作为所有成员国的强制性监督范畴。

  • 标签: 高致病性禽流感 指南 监控 低致病性禽流感 欧盟 欧洲委员会
  • 简介:自从1991年加拿大报道猪断奶后衰竭综合征以来,美国、英国、丹麦、墨西哥、匈牙利等国以及日本、泰国和我国皆有此病的发生与流行方面的报道.近几年,笔者通过跟踪调查发现,猪群血清阳性率可达20%~80%,但是实际上只有相对较小的猪群发病,其他大量猪群存在隐性感染.

  • 标签: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防治 诊断 血清阳性率 跟踪调查 隐性感染
  • 简介:新产牛通常是指产犊后至产后21天的母牛,是围产期的后半段时期。这一阶段是奶牛从干奶期过渡到泌乳期的另一个重要时段,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对随后的整个泌乳胎次奶牛的生产性能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对新产牛的健康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奶牛养殖者的重视,但仍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 标签: 母牛 监控 奶牛养殖 生产性能 饲养管理 跟踪检查
  • 简介:1奶牛产后监控意义奶牛最大的价值是产奶,健康的产奶,多产奶。每头奶牛一个胎次的总产奶量的多少,取决于产后的健康与否。奶牛产后是奶牛一个泌乳期体质最为虚弱、营养最为匮乏、疾病最易高发的时期,产后健康的牛会在75天左右达到采食高峰;一般在45--60天左右达到泌乳高峰。整个泌乳期的305天总产量=泌乳高峰最高日产量X200。新产牛是最大收入潜力的代表。当它们向产奶高峰冲刺的时刻,也就是最容易得病和受挫的危险时期.这就要求对新产牛进行监控与护理。因为当初产牛健康和舒适的时候,你就会从提升的表现和效益中得到益处。

  • 标签: 产后监控 奶牛 护理 泌乳高峰 产奶量 泌乳期
  • 简介:猪场门口、生产区入口、猪舍门口均应常年设消毒池(槽),用3%火碱消毒,每周更换消毒液一次。同时,坚持饲管人员入生产区前,要更衣、沐浴、紫外线消毒五分钟后,始可入场。场区每年春秋用消杀灵、克毒霸、过氧乙酸或双季胺盐类消毒液消毒一次,舍内走廊每周消毒两次。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疾病防治 消毒 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