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使用消毒防腐药是预防与扑灭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了浓度、温度、pH值、有机物污染、微生物类型、生物被膜、配伍用药以及消毒制度对消毒防腐药活性的影响。

  • 标签: 消毒防腐药 活性 影响因素
  • 简介:健康的繁殖性能是奶牛泌乳和生产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和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奶牛产后繁殖机能的恢复,即奶牛产后正常发情与配种。它与奶牛产后的情期受胎率、产犊间隔及终身繁殖效率均关系密切,是评判奶牛繁殖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奶牛产后繁殖机能恢复与品种、营养水平、胎次与胎儿、产奶量、季节与环境、疾病等因素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 标签: 奶牛 产后 繁殖机能
  • 简介:发展规模养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市场、品种、技术三个要素,并且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配套技术和管理能力,然后采取措施,包括准备必要的草料资源、预算合理的资金需求、建设科学的养羊栏舍、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等,才能实现规模养羊效益的最大化。

  • 标签: 规模化 养羊产业 制约因素 具备条件 对策
  • 简介:8月USDA作物供需报告给豆类市场带来了重大利空,美豆新季产量及库存意外不减反增,均明显高于预期,此次报告完全出乎市场的预料,美豆价格也一度回到900美分一线附近,令市场充满了弱势氛围。与此同时,报告预估2015—2016年度美国期末结转库存为4.7亿蒲式耳,远高于预期的3.05亿蒲式耳,较上月预估的4.25亿蒲式耳上调了4500万蒲式耳。纵观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因美豆新季产量及库存意外不减反增,均明显高于预期,故而该次报告对豆类产品影响偏空。

  • 标签: 美国农业部 压制 多重 豆粕 USDA 市场
  • 简介:生猪产地检疫是指生猪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的检疫,是防止患病生猪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是保证市场上猪肉质量安全的重要一环。检疫结论是什么,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生猪的“命运”,也将影响到猪肉品质。笔者结合生猪产地检疫工作实践,对影响检疫结论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供产地检疫人员参考。

  • 标签: 产地检疫工作 生猪 猪肉品质 流通环节 质量安全 检疫人员
  • 简介:原精液是指采集后未经稀释处理的精液。正常情况下,原精中每毫升所含的精子数约为1.5亿~3.5亿,原精液是生产常温精液的前提与基础。

  • 标签: 精液质量 种猪 常温精液 精子数
  • 简介:近几年,伴随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畜禽的疫病种类也逐渐增多。目前,伴随着动物疫病对畜禽危害的增大,使得其成为阻碍我国畜牧业经济迅速发展、制约我国畜禽产品出口量扩大、危害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性的首要因素。面对当前畜牧业的此种发展现状,要想有效地推动该行业的发展,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技术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就目前对我国动物疫病防治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猪肉市场价格是体现猪肉供给与需求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上分析了影响吉林省猪肉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从生猪生产、国民经济水平、养殖户预期、居民收入水平、替代品价格以及其他6个方面选择仔猪价格、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等9个影响因素,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各因素对吉林省猪肉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猪肉价格 波动 影响因素 主成分回归分析 吉林省
  • 简介: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作为缓解能源危机、促进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已被各级政府提上议事日程。文章从技术扩散的角度,对河北省5市的182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农户采用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在技术采纳的不同阶段受到家庭资源禀赋、技术自身特性、技术采用评价、机械作业水平、秸秆利用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农耕条件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完善对策。

  • 标签: 作物秸秆 资源化利用技术 农户行为 技术扩散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