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对太行山南麓博爱县的珍稀竹种对花竹的出笋成竹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花竹发笋从5月中下旬开始,笋期为1个月,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和末期.生长呈由慢到快至峰值后再变慢直到停止的规律;对花竹高生长期间,24h峰值高生长量达60cm,75天前后分布在沟槽内的黑色斑点或线条全部形成.研究结果为对花竹的合理管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对花竹 出笋成竹 生长规律
  • 简介:在赤水市和仁怀市对撑绿竹不同施肥量对幼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施肥量设置0.3kg/丛、0.4kg/丛、0.5kg/丛、0.6kg/丛以及对照5种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在赤水市和仁怀市2个试验点均表现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生竹胸径、竹高、质量的增幅相应增大,且以0.6kg/丛施肥量的效果最好.不同施肥处理间,2个试验点的新竹胸径、质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竹高方面,赤水试验点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在仁怀试验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 标签: 撑绿竹 施肥措施 新竹生长
  • 简介:本文详细分析了涝峪苔草在北京地区不同季节栽植表现,认为,涝峪苔草植株入冬前进行一定重剪有利于来年植株的返青和抽穗开花生长;夏季生长于过阴且通风不好的环境中的涝峪苔草易发生锈病;秋季光照充足环境下生长的涝峪苔草枯黄较早,而一定遮阳环境中涝峪苔草绿期较长,新生叶甚至可常绿。不同遮光处理对涝峪苔草植株生长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植株生长和景观表现认为,50%的遮光率较好。

  • 标签: 涝峪苔草 生长特性
  • 简介:为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撑绿竹新竹胸径、竹高、产量的影响,在贵州省习水县设置了不采伐(处理A)、中度间伐(处理B)、强度间伐(处理C)3个采伐强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C的新竹平均胸径低于处理A和处理B,处理A和处理B的新竹竹高均高于处理C,处理B的新竹产量最高为18.15t/hm2,其次是处理A为15.62t/hm2、处理C最低为10.91t/hm2。撑绿竹林中度间伐有利于新生竹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 标签: 撑绿竹 间伐强度 胸径 产量 贵州省
  • 简介:以牡丹江林区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别为30%-40%的强度间伐和20%的中度间伐,以未间伐为对照,通过研究间伐5年内的林分生长,旨在为杨桦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间伐5年后,间伐林分的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均有显著提高,强度间伐的胸径较对照增加了1.2cm,中度间伐增加了1cm,树高则分别增加了1m和0.7m。树高、胸径的年平均增长量的大小顺序均为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对照,差异显著(P〈0.05)。间伐显著促进了单株木材积的增长量(P〈0.05),且以强度问伐最为明显;而林分蓄积增长量显著下降(P〈0.05),但随着间伐时间的延续,对照与间伐林分的蓄积增长量的差距逐渐减少。

  • 标签: 间伐 杨桦次生林 林分生长
  • 简介:对福建省光泽县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7a生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苦槠混交林(混交比例1:1)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下坡位,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大于马尾松纯林,蓄积量为30.33m3-hm-2,比马尾松纯林增加17.47%;在中坡位,混交林的蓄积量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混交林的生长量小于马尾松纯林,林分蓄积量为11.89m3·hm-2,仅为马尾松纯林的76.02%。混交林和纯林蓄积量、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和金氮等指标均随着坡位的下降而增加。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的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全N等指标在下坡和中坡位均略高于马尾松纯林,在上坡位则略低马尾松纯林。

  • 标签: 马尾松 苦槠 混交林 蓄积量 土壤肥力
  • 简介:以黄秆乌哺鸡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竹子个体结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黄秆乌哺鸡竹各个相关结构因子之间的线性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竹子各个结构因子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胸径是影响竹子其他生物量因子的决定因子;单株竹秆质量、竹壁厚以靠近竹基部表现最为明显,是竹材具可利用性的有效段位.研究结果可为估算竹子的生物量与生产力、描述竹子的秆形特征、量化各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 标签: 黄秆乌哺鸡竹 结构因子 胸径 相关性分析
  • 简介:通过对海南三亚城市防台风试验示范林的10个参试热带树种从地径、树高和冠幅三个生长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各个树种的生长状况,综合比较其生长速度后,列出这10个树种的生长排序,并对各树种的早期生长特性及适宜种植模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格木、非洲楝、孔雀豆等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可以作为城市防台风林群落构建的中上层乔木或者早期先锋树种,而生长慢的长叶马府油、小叶杜英等则可以作为中下层和后期演替树种或防风林带前沿树种,研究结果可为三亚市防台风防护林建设和城市景观森林群落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防台风防护林 热带树种 早期生长 滨海城市 三亚
  • 简介:以沾河林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5年间隔的调查,研究比较了主伐利用前3种龄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林分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白桦落叶松混交林各龄组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蓄积在5年的时间内均有明显的增长,其每公顷年平均生长量为:近熟林0.65m^3/hm^2,中龄林0.92m^3/hm^2,幼龄林0.74m^3/hm^2。但与其他林分相比,生长速度十分缓慢。鉴于所研究的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极其低下的生产力,应尽快采取林分抚育和林地抚育措施,并引入珍贵阔叶树种以及速生针叶树种,以加快其演替进程、改变其树种组成,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和木材产量。

  • 标签: 龄组 白桦落叶松混交林 林分生长
  • 简介:本文以联合勘察加景天(Sedum.kamtschaticumSubsp.Ellacombianum)、‘胭脂红’景天(S.spuriumcv.Coccineum.)、石景天(S.acre)3种景天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植物显微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叶片细胞结构变化与景天植物抗寒性的关系。结果如下:(1)景天的抗寒性与其叶片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淀粉粒积累、粘液细胞增多以及蜡质层增厚有关,在低温胁迫下石景天因为叶绿体表现出高的稳定性,叶肉细胞液泡中存在大量囊泡(小泡)来防止细胞结冰,以及通过叶片表面厚厚的蜡质层降低蒸腾作用,从而达到较强的抗寒性。(2)从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分析,3种景天植物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石景天、‘胭脂红’景天、联合勘察加景天。

  • 标签: 景天 低温胁迫 细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