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3月份国内市场总体趋势先扬后抑,行情逐渐趋于平稳,各区域之间价位出乎意料地趋向平衡。月底,华东地区价格为1300~1800元(吨价,下同),华南地区为1300~1900元,华北地区为1400~1600元,东北地区为1700~1900元,西南地区为1600~2100元,华中地区为1300~1600元,西北地区为1400~1700元。3月份市场新特征比较明显。

  • 标签: 液氯 平衡 价位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华北地区
  • 简介:为满足农药残留试验的需要,建立了氟硅唑在葡萄和土壤中残留的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仪器最低检出量为3.0×10-11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平均回收率为92.6%~99.0%,变异系数为1.7%~13.3%.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测限都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 标签: 氟硅唑 葡萄 土壤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以低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唑醇在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唑醇在正己烷中很稳定,说明唑醇在自然光下难以降解;在254nm光照下唑醇在丙酮、水、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中发生光解,不同溶剂中的光解速率为:甲醇>正己烷>乙酸乙酯>水>丙酮.FeCl3、H2O2、FeCl3-H2O2、β-环糊精等光催化剂能加快唑醇在紫外光下的降解,在本研究条件下,其催化能力为FeCl3-H2O2>β-环糊精>H2O2>FeCl3.对降解机理进行分析,认为唑醇在溶液中是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HO·)而发生光解的.

  • 标签: 己唑醇 光化学降解 光催化剂
  • 简介: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代吡啶类农药龙头。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代吡啶类农药原药生产企业,是继陶氏益农之后全球第二家成功掌握氰基吡啶氯化技术的企业。产品覆盖了前五大主要的代吡啶类除草剂,产品质量领先、上下游一体化。

  • 标签: 氯化技术 化学 延展性 草铵膦 氯代吡啶类 空间
  • 简介:酰菌胺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它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并且对其他药剂的抗性菌亦有效,由于其特有的作用机理不易产生交互抗性,加之对作物安全与有利的毒理数据和生态效果,是值得重视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

  • 标签: 酰胺类杀菌剂 德国巴斯夫公司 交互抗性 真菌病害 生态效果 白粉病
  • 简介:摘要:采用高效相色谱一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了烯虫胺在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和糙米样品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田水样品用二甲烷萃取;土壤样品用水提取后经二甲烷萃取;水稻植株和糙米样品依次用水、丙酮提取,提取萃取及柱层析净化;HPLC—UVD检测。当烯虫胺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为0.1~5mg/L和0.1—5mg/kg,在植株和糙米中的添加水平为O.2~5mg/kg时,其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7.2%~10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9%一12.9%之间。烯虫胺在稻田水、土壤、植株和糙米中方法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1mg/L和O.1、0.2、0.2mg/kg,检出限(LOD)分别为0.04mg/L和O.04、0.08、0.08mg/kg。温室模拟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以推荐使用高剂量的20倍(有效成分1500g/hm。)施药,烯虫胺在稻田水、土壤以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分别为0.58、3.31及2.70d,消解速率较快。最终残留试验表明,于大田分蘖期按推荐使用高剂量的1.5倍(有效成分112.5g/hm2)分别施药3次和4次,间隔期为7d,距最后一次施药7d后采样,糙米中烯虫胺的残留量均低于LOD值(0.08mg/kg)及日本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5mz/kg)。

  • 标签: 烯啶虫胺 水稻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 简介:近日,农业部药检所公示了第八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41个登记产品名单,其中,哌虫、环虫酰肼、四虫酰胺、三氟苯嘧啶、氟吡啶酯、嗪吡嘧磺隆以及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等产品将在我国首获正式登记。

  • 标签: 有效成分 氯虫酰胺 评审委员会 可湿性粉剂 农药登记 环虫酰肼
  • 简介:新型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内吸性杀虫剂虫苯甲酰胺具有广泛的杀虫谱,能够用于多种作物,且持效性好、活性佳,毒性低,对环境生物安全,与市场主流杀虫剂产品无交互抗性且与多种大宗杀虫剂具有良好的相混性,受到国内外农药市场的广泛关注。

  • 标签: 苯甲酰胺 国内外 内吸性杀虫剂 农药市场 生物安全
  • 简介:5月17日,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三杀螨醇生产线正式关闭,标志着三杀螨醇在我国全面停产。

  • 标签: 三氯杀螨醇 停产 生产线
  • 简介:室内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相结合的方法连续诱变7代,获得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对唑醇的抗性菌株,该抗性菌株对唑醇的抗性水平达到105倍,其产孢量和致病力比敏感菌株略高,但差异不显著,且对戊唑醇、腈菌唑、多抗霉素和嘧菌酯无交互抗性,对醚菌酯表现交互抗性,结果表明田间用唑醇防治黄瓜白粉病可能存在抗性风险。

  • 标签: 黄瓜白粉病菌 诱导 抗药性 己唑醇 生物学性状
  • 简介:以4-基间苯二酚(4HR)为效应物,研究了其对小菜蛾酚氧化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影响,旨在为寻找新型害虫控制剂提供线索.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小菜蛾酚氧化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I50值分别为0.34μmol/L和0.50μmol/L.该化合物对单酚酶活力表达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典型的可逆竞争性抑制类型,其抑制常数Ki为0.17μmol/L.通过研究金属离子和酶对4-基间苯二酚吸收峰的影响后推测,该化合物对小菜蛾酚氧化酶产生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直接影响该酶活性中心的铜离子有关.

  • 标签: 4-己基间苯二酚 小菜蛾 酚氧化酶 抑制剂 抑制机理
  • 简介: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虫脒、吡虫啉在温度、光照和生物因子作用下在油菜叶面的消解趋势。结果表明:在14、25、35℃下虫脒在油菜叶面消解的半衰期分别为19.3、6.6和5.2d,同一条件下吡虫啉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8.7、3.8和2.9d,两者的消解速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消解趋势有所不同;在光照强度为500、3000、60001x条件下,虫脒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9.1、10.4和6.6d,吡虫啉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9、6.2和3.7d,两者消解速度均随光强的增加而加快,但光强变化对虫脒消解影响更为明显。25℃时,自然叶面、消毒处理叶面虫脒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6和8.1d,吡虫啉为3.8和3.5d,表明叶面微生物稍加快了虫脒的消解,而对吡虫啉的消解影响不显著。

  • 标签: 啶虫脒 吡虫啉 消解 半衰期 温度 光强
  • 简介:近日,美国授粉管理委员会、美国蜂蜜生产商协会、全国蜜蜂顾问委员会、美国养蜂联合会和几个养蜂人对环保署(EPA)开展的农药氟虫胺腈对蜜蜂的风险评估结果提出质疑。美国第九巡回法庭计划公开审理上述团体对EPA提起的控诉。原告请求改变氟虫胺腈的标签,更改生物经济评估部门对授粉昆虫价值和其既定习性的评估和EPA的风险评估过程。

  • 标签: 风险评估 蜜蜂 环保 管理委员会 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