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4月,根据广东省农药检定所《关于查处涉嫌违法经营假劣农药行为的函》(粤农药检(2013)5号)要求和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线索,肇庆市农业部门开展检查部分农资经营店销售涉嫌加入非登记成分螺螨酯农药行动,有针对性宣传农药管理法规,要求店主守法经营,购进合格农资产品,把好进货关,不得销售无登记证、假冒登记证、加入非登记成分或生产有效成分不足产品,对检查发现涉嫌添加非登记成分螺螨酯3种农药产品作调查取证,清点存货,索取进货单据,抽取样品,封样送广东省农药检定所检测。

  • 标签: 假劣农药 螺螨酯 检查 广东肇庆 农药检定所 有效成分
  • 简介:研究了α-三联噻吩(α-T)对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幼虫血细胞的光敏作用。结果表明,在活体和离体条件下,α-T对淡色库蚊4种主要血细胞的形态延展及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后较短的时间内,α-T能促进血细胞的增殖,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血细胞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随α-T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α-T对淡色库蚊不同血细胞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处理早期,其对浆血胞(SP)和原血胞(PR)的增殖促进作用较强,而在处理后期,其对粒血胞(GR)和珠血胞(SP)的抑制作用较强,并且改变了淡色库蚊幼虫体内不同血细胞之间的比例,使得GR和SP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实验还表明,α-T对各种离体血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均较对活体的弱,且促进时间明显缩短。

  • 标签: α-三联噻吩 淡色库蚊 血细胞 光敏作用
  • 简介:2010年9月1-3日,河北省农药质量保障行动检查活动总结会议在沧州市召开。河北省农药检定所罗胜军所长对检查活动整体情况进行了通报和总结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农药监督管理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沧州市农业局主管副局长杨帆同志参加会议并致欢迎词。各市农药监督管理站站长、农业综合执法支队队长参加了会议,部分农药营销协会常务理事应邀参加。会议由赵郁强副所长主持。

  • 标签: 农药质量 河北省 检查 保障 农药监督管理 农药管理工作
  • 简介: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敏感和抗阿维菌素小菜蛾品系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测定,以及使用不同模式底物对P450单加氧酶活性的比较研究发现:除成虫期外,不同发育时期抗性品系小菜蛾中P450和细胞色素b5的含量都高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还原型辅酶Ⅱ(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活性是敏感品系的1.97倍;同时发现抗性品系中甲氧试卤灵-O-脱甲基酶(MROD)、乙氧试卤灵-O-脱乙基酶(EROD)、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以及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PNOD)的活性均明显高于敏感品系,分别为敏感品系的9.41、4.15、1.67和2.94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色素P450含量和单加氧酶活性的增高是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 标签: 小菜蛾 细胞色素P450 单加氧酶 细胞色素B5 阿维菌素 抗药性
  • 简介:为探明病毒侵染对烟草细胞膜的损伤作用,采用圆二色波谱仪(CD)分析了被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结构的变化,以及右旋紫草素对感病烟草细胞膜的作用,结果发现,被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α-螺旋的减少和β-转角的增加,用右旋紫草素处理的感病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药剂作用比感病样品的细胞膜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成分比较增加,而β转角比例相应减少。

  • 标签: 烟草花叶病毒 TMV 膜蛋白 蛋白二级结构 病毒侵染 烟草细胞膜
  • 简介:为确定细胞色素P450酶系在白腐菌Phlebialindtneri降解有机氯类农药氯丹中的作用,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以胡椒基丁醚和1-氨基苯并三唑作为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剂,分析了不同浓度抑制剂对氯丹的降解、代谢产物的生成以及中间代谢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浓度(1.0mmol/L)胡椒基丁醚或1-氨基苯并三唑处理15d后氯丹的降解率均下降了约60%,且其代谢产物中除七氯和二氯代六氯的检出量显著增加外,其余环氧化及羟基化代谢产物均未检出;此外,添加高浓度的抑制剂可导致白腐茵降解中间代谢产物七氯及二氯代六氯的降解率下降90%以上,氧化氯丹的降解率下降70%以上,但不影响环氧七氯的降解。表明细胞色素P450可能是氯丹降解的主要酶系,其参与催化了氯丹的初始羟基化和水解、七氯和二氯代六氯的环氧化及氧化氯丹的水解等多个反应过程。

  • 标签: 白腐菌 氯丹 微生物降解 细胞色素P450 抑制剂 胡椒基丁醚
  • 简介:各市安监局: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管理,提高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质量。根据年初确定的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安排和“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第四次集中行动部署.省局决定组织开展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专项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危险化学品 安全生产 行政许可 专项检查 山东省 工作管理
  • 简介: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且通过紫外光诱导难以获得生长不受影响的抗药性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活体条件下噻唑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为22.90和52.38μg/mL,其治疗作用显著优于保护作用。从药剂处理稻苗后接种Xoo所形成的病斑上,能够筛选到致病力不受影响的Xoo抗药性突变体,其突变频率为13.3%。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噻唑锌与噻枯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抗药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内吸传导性研究表明,噻唑锌能被水稻根部和叶片吸收,且表现为向上传导性。噻唑锌对Xoo的活体抑制活性高于其离体活性,且抗性风险低,适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 标签: 噻唑锌 水稻黄单胞杆菌 生物学活性 抗药性 传导性
  • 简介:报道了新型QoI类杀菌剂苯噻菌酯(试验代号Y5247)的生物特性。在含50μg/mL水杨肟酸(SHAM)旁路氧化专化性抑制剂的AEA培养基上,该杀菌剂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及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4、0.009、0.016和0.023μg/mL;其抑制辣椒炭疽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448和0.019μg/mL。苯噻菌酯对防治小麦白粉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EC50值分别为0.991和1.823μg/mL。其在小麦叶片上内吸输导性差,但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良好的粘着性、耐雨水冲刷和较长的持效期。用有效成分为25μg/mL的苯噻菌酯药液喷雾处理的麦苗,14d后接种小麦白粉病菌,其防效仍达72.48%。

  • 标签: 苯噻菌酯 小麦白粉病菌 内吸输导性 持效期
  • 简介:本文综述了在杀虫剂抗性中起重要作用的P450酶系研究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系基因及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P450介导抗性的分子基础。细胞色素P450表达表现出发育期,组织,品系特异性及可诱导性。P450表达的调控机制复杂,可能受顺式调控元件(如CYP6B1)或反式作用因子(如CYP6A1)或顺式,反式因子的共同调控(如CYP6D1),调控可能涉及转录增强的转录机制或mRNA稳定性增加的转录后机制。P450的超量表达是P450酶系介导抗性的主要机制,P450的氨基酸替换也可能在杀虫剂抗性中起作用。

  • 标签: 细胞色素P450 基因表达 抗药性分子机制 基因调控 介导抗性 杀虫剂
  • 简介:用0.2mg/g氰戊菊酯和2mg/g苯巴比妥钠(PB)拌饲料处理不同时间,对敏感种群(HDS)和抗性种群(KQR)棉铃虫不同组织的P450诱导作用不同。两种诱导剂对HDS种群棉铃虫的中肠、肠肪体和体壁的P450都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其中PB诱导的最高倍数分别达2.24、2.03和1.60倍,氰戊菊酯诱导的最高倍数分别达2.14、2.83和1.28倍;两种诱导剂对KQR种群棉铃虫的部分组织P450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但不及对HDS棉铃虫的显著,最高诱导倍数只有:中肠1.21倍(PB)和1.15倍(氰戊菊酯),脂肪体1.72倍(PB);诱导作用除了表现出种群差异性,还表现出诱导剂差异、时间效应和组织特异性,尽管不同组织被诱导的程度不同,但两种群中中肠和脂肪体的P450相对更容易被诱导,诱导倍数也较;诱导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一般为12-48h不等;两种诱导剂中,PB比氰戊菊酯对棉铃虫不同组织的P450具有更强的诱导作用。

  • 标签: 棉铃虫 细胞色素P450 诱导作用 苯巴比妥钠 氰戊菊酯 含量
  • 简介:以抗氰戊菊酯棉铃虫六龄幼虫中肠组织总RNA为模板,采用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条件进行不断探索和优化,成功克隆出全长为1557bp的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DQ497428)。该片段包括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1515bp)及5′端的42个碱基,编码504个氨基酸残基。与国外报道的细胞色素P450CYP6B7基因(GenBank登录号AF031468)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5%和98.81%,为CYP6B7的等位基因。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抗性品系棉铃虫中肠组织中CYP6B7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品系的,初步表明CYP6B7在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药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棉铃虫 氰戊菊酯 抗药性 细胞色素P450 CYP6B7 RT-PCR
  • 简介:室内通过紫外线照射和药剂驯化相结合的方法连续诱变7代,获得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对己唑醇的抗性菌株,该抗性菌株对己唑醇的抗性水平达到105倍,其产孢量和致病力比敏感菌株略高,但差异不显著,且对戊唑醇、腈菌唑、多抗霉素和嘧菌酯无交互抗性,对醚菌酯表现交互抗性,结果表明田间用己唑醇防治黄瓜白粉病可能存在抗性风险。

  • 标签: 黄瓜白粉病菌 诱导 抗药性 己唑醇 生物学性状
  • 简介:测定了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敏感-乙霉威抗性(Ben^s—Die^R)、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乙霉威敏感(Ben^R—Die^S)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乙霉威抗性(Ben^R-Die^R)3种类型的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fulvum菌株对不同类型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蕃茄叶霉病菌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与其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及乙霉威的敏感性无关。根据药剂对3类菌株EC50值的平均值,16种杀菌剂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依次为腐霉利〉乙烯菌核利〉异菌脲〉戊唑醇〉百菌清〉嘧霉胺〉醚菌酯〉代森锰锌〉8.羟基喹啉铜〉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灭锈胺〉烯酰吗啉〉烟酰胺〉三唑酮;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依次为醚菌酯〉腐霉利〉百菌清〉乙烯菌核利〉灭锈胺〉8一羟基喹啉铜〉异菌脲〉代森锰锌〉嘧菌酯〉烟酰胺〉嘧霉胺〉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烯酰吗啉。通过紫外诱变共获得17株抗异菌脲突变体,突变频率为4.5×10~。其中低抗、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17.65%、70.59%和11.75%。这些突变体对腐霉利和乙烯菌核利表现交互抗性,对苯并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DMIs)、QoIs等药剂的敏感性与亲本菌株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亲本菌株在生长、产孢、致病能力等方面也无显著差异,但对渗透胁迫的敏感性要显著高于亲本。

  • 标签: 番茄叶霉病菌 杀菌剂筛选 异菌脲 抗药性突变体
  • 简介:为评估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对咯菌腈的抗性风险,就室内经紫外照射获得抗药突变体的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的生物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茵分生孢子的紫外照射亚致死时间为90~120S;经亚致死时间紫外照射后,4个亲本菌株中有2个菌株共产生了6个抗咯菌腈的突变体,其EC,。值是亲本菌株的310倍以上,抗性突变频率为3.13×10^-7;经紫外照射诱变获得的所有抗性突变体在茵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茵核能力及其在番茄果实上的致病性方面均比其亲本菌株明显降低。相关分析显示,所得抗咯茵腈突变体对氟啶胺、啶茵嗯唑、啶酰茵胺和嘧霉胺无交互抗性。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茵腈的抗药性风险较低。

  • 标签: 番茄灰霉病菌 咯菌腈 抗性诱变 抗性突变体 抗药性风险
  • 简介:以多菌灵为对照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菌核萌发的毒力,研究了常温下两种药剂对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及多菌灵对灰葡萄孢不同生育阶段菌体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有不同程度增强;分生孢子对药剂最为敏感;温度对药剂对菌丝毒力的影响最显著;多菌灵对菌株不同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均高于纳他霉素。供试药剂对菌株产孢时间和菌核产生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多菌灵可显著刺激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

  • 标签: 纳他霉素 多菌灵 灰葡萄孢 毒力 生物学性状
  • 简介:摘要:通过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了柿树炭疽病菌Collel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生物特性;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菌的抑制作用;选择5种市售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病菌茵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产孢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的pH值为5—6;在7种常用杀菌剂中,多茵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对柿树炭疽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1188、0.1380、0.1599和1.2972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5%咪鲜胺乳油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l000倍液和25%戊唑醇水乳剂15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0%、88.56%、87.82%。

  • 标签: 柿树 胶孢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 田间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