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北京市植保站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针对毒死蜱、三唑磷禁用后的市场缺位以及吡虫啉的轮换用药需求,于今年3月启动了“毒死蜱等三种高残留农药替代及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组织全市植保系统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有关专家,以及相关农药和药械生产企业,重点推进毒死蜱等杀虫剂的替代和轮换工作。

  • 标签: 北京市科委 毒死蜱 杀虫剂 中国农业大学 残留农药 轮换用药
  • 简介:6月26日,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的“植保无人机系列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主要参会代表来自参与植保无人机系列团体标准制定的企业,会议特邀请了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李钟华秘书长、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周艳明高级农艺师、中国农业大学杜凤沛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袁会珠研究员对标准制定工作进行指导。

  • 标签: 标准制定工作 无人机 植保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农药工业协会
  • 简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北京地区6个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田间种群对5种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6个田间种群对5种杀虫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水平。其中,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倍数为1.314~4.21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为1.000~4.385)和毒死蜱(抗性倍数为1.083~5.936)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对虫螨腈(抗性倍数为1.355~20.80)和氯氟氰菊酯(抗性倍数为1.748~13.98)表现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因此,北京地区的粘虫防治应注重将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毒死蜱与虫螨腈或氯氟氰菊酯交替或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 标签: 粘虫 杀虫剂 敏感性 抗药性
  • 简介:浙江工业大学催化加氢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主要从事催化加氢技术、农药及其中间体合成、绿色合成技术和新农药创制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科技攻关、国家火炬、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参与了国家973项目,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 标签: 催化加氢技术 浙江工业大学 中间体 新农药 创制 绿色合成
  • 简介:浙江工业大学催化加氢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主要从事催化加氢技术、农药及其中间体合成、绿色合成技术和新农药创制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科技攻关、国家火炬、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并参与了国家973项目。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 标签: 催化加氢技术 浙江工业大学 中间体 新农药 创制 绿色合成
  • 简介:覃兆海,男,1964年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九三学社社员,199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01年起受聘为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化学会、中国植保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产学研合作与促进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农药学学报》编委。

  • 标签: 中国农业大学 科研创新 中国化学会 中国科学院 博士生导师 大学学报
  • 简介:近年来,由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gramineariumcomplex)引起的赤霉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最重要的病害,病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也称呕吐毒素)也严重危害人畜健康,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此,深入理解病菌的致病机理和毒素合成机制对病害防控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赤霉病菌 合成机制 致病机理 结合蛋白 浙江大学 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