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HBF-1菌株对10日龄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和黄褐丽金龟A.exoleta幼虫存活率、拒食、抑制生长及取食选择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感染剂量增大和感染时间延长,两种金龟子幼虫存活率均下降,对铜绿丽金龟幼虫拒食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增强,使该幼虫对饲料选择性增强。感染7d时,对黄褐丽金龟幼虫LC50值为64.16μg/g,14d时下降到13.98μg/g,对铜绿丽金龟幼虫LC50值则由79.69下降到19.14μg/g.当菌剂浓度为10μg/g、感染7d时,HBF-1菌株对铜绿丽金龟幼虫拒食率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4%和9.84%,14d时分别为30.75%和73.87%;当菌剂浓度达到160μg/g、感染7d时,对铜绿丽金龟幼虫拒食率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9.01%和83.61%,14d时分别为86.10%和97.75%。可见高浓度菌剂对铜绿丽金龟幼虫有一定拒食作用。

  • 标签: 苏云金芽孢杆菌 铜绿丽金龟 黄褐丽金龟 生长发育 拒食作用
  • 简介: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冬青卫矛内生真菌CylindrocarponolidumW1次生代谢物中分离鉴定出8个抑菌活性化合物W1-1~W1-8。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高分辨质谱等技术,并结合相关文献确认其为壳二孢氯及其类似物,分别为IlicicolinA(W1-1)、5-ChlorocolletorinB(W1-2)、IlicicolinB(W1-3)、Deacetylchloronectrin(W1-4)、IlicicolinC(W1-5)、壳二孢氯(W1-6)、CylindrolA_4(W1-7)和CylindrolB(W1-8)。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壳二孢氯及其类似物对烟草青枯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上述化合物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6.25、3.13、〉100、3.13、6.25、12.5、25和25μg/mL;化合物W1-2、W1-4和W1-5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亦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中浓度(IC_(50))分别为36.45、21.60和26.69μg/mL,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0.21、16.79和12.11μg/mL。

  • 标签: CYLINDROCARPON olidum W1 壳二孢氯素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 简介:应用Cerius2软件中遗传函数算法(GFA)和分子力场分析方法(MFA)对18个新型茉莉酸类化合物具有的对大麦和番茄生物活性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所建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交叉验证系数rC2V均大于0.810,表明模型都具有良好预测可靠性。计算研究表明:分子热力学性质(各种原子类型AlogP描述符)、空间结构状态(Jurs-RPSA参数)、电性描述符(Dipole-mag和HOMO)和结构描述符(HondAcceptor)是影响活性主要二维因素。用三维QSAR方法研究了茉莉酸类化合物与其受体有效相互作用时所需理化特征,并进一步验证了二维QSAR模型可靠性。该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茉莉酸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信号传导机制和研制具有生态农药性质茉莉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茉莉酸类化合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大麦 番茄 生物活性 定量构效关系
  • 简介:采用琼脂床法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对不同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对五氟磺草胺敏感性较高水稻品种有加育253、加昆1号、秀水0209、加绍二号、B优827等,抑制根长IC50值在1.65×10^-2-4.48×10^-2mg/L之间;敏感性较低品种有两优培等。敏感性高与敏感性低者IC50值相差44倍,IC10值相差51倍,总体上粳稻品种较为敏感,而多数杂交稻品种敏感性相对较低。在较低温度下水稻对五氟磺草胺更为敏感,15℃时五氟磺草胺对株高与根长IC50值分别为6.74×10^-2与1.58×10^-2mg/L,在20、25、30、35℃条件下对根长IC50值分别是15℃时1.1、2.2、4.0、7.2倍。在水稻立针期用药液浸根处理后5d,浓度大于0.10mg/L处理株高均明显受到抑制。在水稻幼苗2叶期时用五氟磺草胺茎叶喷雾处理后15d,用药量(有效成分)超过30g/hm^2者水稻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 标签: 五氟磺草胺 水稻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 简介:合成了8个(Z)-2-(1H-1,2,4-三唑-1-基)-1-(2,3,4-三甲氧基苯)乙酮肟酯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目标化合物合成方法和立体化学结果.

  • 标签: 1 2 4-三唑 肟酯 合成 立体异构体
  • 简介: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法,发现蛇床子(osthol)处理能显著降低南瓜白粉病菌侵染病情指数,接菌6d后对照病情指数为68.89,经100μg/mL蛇床子处理组病情指数仅为15.56。显微观察发现蛇床子可有效降低南瓜白粉病菌对寄主入侵,并可有效抑制菌丝生长。接菌后48h,对照菌丝平均长度接近400μm,蛇床子处理组菌丝平均长度仅有122μm。苯胺蓝染色后显微观察发现蛇床子还可降低白粉病菌产孢量。

  • 标签: 蛇床子素 南瓜白粉病菌 侵染
  • 简介:近日,农业农村部对栗翠田等6名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农产品提质,禁止使用激素建议”作出了答复。其中关于植物激素答复如下: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产”“管”并举,依法履职,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2017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8%,其中,蔬菜、水果、茶叶、畜禽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0%、98.0%、98.9%、99.5%和96.3%,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 标签: 农业生产 植物生长调节剂 合理使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 植物激素 产品监测
  • 简介:近年来,由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gramineariumcomplex)引起赤霉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最重要病害,病菌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也称呕吐毒素)也严重危害人畜健康,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此,深入理解病菌致病机理和毒素合成机制对病害防控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赤霉病菌 合成机制 致病机理 结合蛋白 浙江大学 ATP
  • 简介:为寻找高活性烯基三唑类杀菌剂,利用1-二甲氨基-4,4-二甲基-2-(1H-1,2,4-三唑-1-基)-1-戊烯-3-酮与取代苯胺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1-取代苯胺基-4,4-二甲基-2-(1H-1,2,4-三唑-1-基)-1-戊烯-3-酮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确认.由1HNMR分析结果推测该类化合物E式构型为优势产物.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n(取代基R=3-OCH3)在50μg/mL浓度下对葡萄白腐菌Coniothyriumdiplodiella、黄瓜黑星菌Cladosporiumcucumerinum等抑制率均达到100%;在10μg/mL浓度下对促进黄瓜子叶生根活性达到155.2%.

  • 标签: 苯胺 亲核取代 1H-1 2 4-三唑 生物活性
  • 简介:以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Max.提取物水解产物中多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为原料,合成了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具有毒杀活性苦皮藤(Celangulin)类似物,并在活性追踪指导下分离得到了两个具有杀虫活性苦皮藤类似物A和B,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快原子轰击质谱、高分辨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2β,6α,8β,13-四异丁酰氧基-1β,4α,9α-三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及1β,2β,6α,8β,13-五异丁酰氧基-4α,9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A和B均为新化合物,在20mg/mL浓度下对三龄粘虫Mythimnaseparata胃毒活性(死亡率)分别为89.5%和93.2%.

  • 标签: β-二氢沉香呋喃 结构修饰 杀虫活性
  • 简介:天然化合物蛇床子(osthol)对草坪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苹果叶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capsici、辣椒炭疽(红)病菌Collectotrumgloesporioide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Per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kawatsukai、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gris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nive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等有不同抑制活性,对大多数病菌其抑制中浓度(EC50值)在21.15~61.62μg/mL之间.以小麦赤霉病菌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50μg/mL蛇床子对其孢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100μg/mL蛇床子处理24h后,菌丝大量断裂,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菌体葡萄糖含量呈"V"型变化,几丁质水解酶活性和几丁糖含量均高于对照.

  • 标签: 蛇床子素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机制
  • 简介:为探讨毒死蜱对小麦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亚致死效应,采用玻璃管药膜法确定了其亚致死浓度(LC10、LC20和LC30),并研究了该浓度下毒死蜱对小麦禾谷缢管蚜生长和繁殖影响。结果表明:以LC10、LC20和LC30浓度处理后,禾谷缢管蚜成蚜寿命分别为(8.60±0.22)、(8.03±0.18)和(6.68±0.18)d,均显著短于对照(10.36±0.31)d;单雌产仔量分别为(21.88±0.63)、(20.41±0.53)和(16.68±0.35)只,也均显著少于对照(26.40±0.89)只;产仔历期分别为(7.55±0.22)、(6.69±0.17)和(5.64±0.15)d,均显著短于对照(9.13±0.31)d;试验浓度药剂处理对下一代若蚜期影响不显著;LC30浓度处理对下一代成蚜繁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减少单雌产仔量3.74只,缩短产仔历期1.39d。生命表参数分析表明:LC30浓度毒死蜱处理使小麦禾谷缢管蚜净增殖率(R0)比对照降低了34.71%,使种群加倍时间(t)比对照延长了17.37%;LC20浓度处理使小麦禾谷缢管蚜平均世代历期(T)延长了12.59%;LC10浓度处理组各项指标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亚致死浓度毒死蜱能够缩短小麦禾谷缢管蚜成蚜寿命,降低其繁殖力,该结果对小麦禾谷缢管蚜综合防治策略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禾谷缢管蚜 毒死蜱 亚致死效应 繁殖
  • 简介:为了全面评价乙氰菊酯对鱼类安全性,本实验研究了鲤鱼在不同浓度乙氰菊酯0.685、1.39、2.78、5.56mg/L(96hLC501/80、1/40、1/20、1/10)下曝露60d实验中,其行为、生长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所受到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乙氰菊酯0.685、1.39mg/L处理对鲤鱼生长影响差异性不显著,20d后2.78和5.56mg/L处理对鲤鱼生长影响差异性显著(P<0.05);2.78和5.56mg/L处理组鲤鱼行为和摄食受到一定影响,后期很少摄食,游动缓慢;5.56mg/L处理对鲤鱼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性极显著(P<0.01),2.78mg/L浓度组到染毒后期影响差异性显著,0.685mg/L处理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中毒鱼血红蛋白(Hb)量和红细胞(RBC)数量减少,表现出贫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升高;Na+浓度降低,表现为高血钾和低血钠症.高浓度试验组鲤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间存在着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5.56和2.78mg/L处理组在实验结束时死亡率各为30%和20%.实验结果表明,鲤鱼长期曝露于较低浓度乙氰菊酯药液中,其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均会受到一定影响.

  • 标签: 乙氰菊酯 鲤鱼 亚慢性毒理 血液生理生化
  • 简介:以闹羊花-III处理5龄菜青虫幼虫,试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体活性和离体活性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乙酰胆碱(ACh)含量显著降低;对Na+-K+-ATP酶、Ca2+-Mg2+-ATP酶比活力有可逆性激活作用,处理后24h比活力提高,尤以低剂量1μg·虫-1处理比活力显著提高;处理后60h,以1~3μg·虫-1处理比活力恢复正常,以5~10μg·虫-1处理比活力显著低于对照。

  • 标签: 闹羊花素-III 乙酰胆碱酯酶(AChE) 乙酰胆碱(ACh) NA+-K+-ATP酶 Ca2+-Mg2+-ATP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