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以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酮为原料,在三乙胺或吡啶作傅酸剂的条件下与取代酰氯反应,得到44个新的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酮芳基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NMR、H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和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显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p和4u在50μg/mL下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otiorum的抑制率分别为76.0%和75.2%,化合物3j在100μg/mL下对稗草生长的抑制率为50%。

  • 标签: 5-(4-氨基苯基/苄基)-2 4-咪唑啉二酮 芳基磺酰胺 合成 除草活性 杀菌活性
  • 简介:为了快速获得具有杀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按照苯环上取代基的性质,将18个N-取代苯基-2-羟基环己烷基酰胺分成8个大小不等的原料库(A),分别与过量的2-乙氧基乙酰氯(B1)和4-氟苯甲酰氯(B2)反应,获得16个2-酰氧基环己烷基酰胺类组合库。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红外光谱分析了组合库中36个化合物的结构和含量。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Pers.为供试靶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结果表明:当A的苯环上含有多个Cl或CF3等吸电子基团时,与B1反应生成的组合库的活性普遍较高,其中活性组合库A5B1、A6B1和A7B1的杀菌活性均高于对照药剂腐霉利;黄瓜离体叶片试验表明,活性组合库A6B1和A7B1的防效也与腐霉利相当。在组合库生物活性筛选中化合物的结构、含量和数量是影响筛选结果的3个因素,其中结构为主要因素。

  • 标签: 磺酰胺 羧酸酯 组合化学 灰霉病菌 杀菌活性 结构-活性关系
  • 简介:硫唑(阿苯达唑)是一种人用杀虫杀菌成分,对植物多种混发病害和病原体感染都有抑制作用。2012年,贵州道元生物植物源农药研究所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和上市公司益佰制药苗药研发团队成功研制硫唑创新型绿色杀菌剂,并取得了一系列全国独家专利。2013年公司获得硫唑农药原药及制剂正式登记证号。同年由本公司独家生产的硫唑系列制剂“施宝灵”、“施道灵”、“排毒养叶”、“乐和喜”、“道元卫士”、“把根留住”正式在中国上市。

  • 标签: 杀菌剂 贵州 北京中医药大学 植物源农药 产品
  • 简介:研究了新型环烷基酰胺类化合物N-(2,4,5-三氯苯基)-2-氧代环己烷基酰胺(简称化合物108)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萌发以及菌核产生等不同生育阶段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菌丝致病力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108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及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6.90、4.70和4.11μg/mL;菌核形成受到明显抑制,当药剂质量浓度达20μg/mL时,无菌核产生。经化合物108处理后的灰葡萄孢菌丝致病力下降,40μg/mL处理的菌丝致病力显著低于对照。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化合物108能导致灰葡萄孢菌丝萎缩、塌陷和变形,菌体细胞壁增厚、皱缩及分层。

  • 标签: 灰葡萄孢菌 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 抑制作用 形态学 超微结构
  • 简介:继新安集团95%草甘膦钾盐原药、95%草甘膦异胺盐原药获得首家农药登记后,11月21日新安集团95%草甘膦甲胺盐原药(农药登记证号:PD20142521)再次获得首家农药登记,登记证截止日至2019年11月21日。

  • 标签: 草甘膦异丙胺盐 原药 农药登记 登记证号
  • 简介:乙螨唑是日本八州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并于1998年商品化的惟一的2,4-苯基-1,3-唑啉类新型杀螨剂,其通过抑制在哺乳动物和高级植物中没有而只存在于昆虫表皮和真菌细胞壁的几丁质的合成,可高选择性地防治害虫和害螨,具有高效、低毒和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特性,符合当今绿色杀虫剂的要求和目标。本文概述了该类杀螨剂的先导发现、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设计新颖、高效、低毒、绿色的2,4-苯基-1,3-唑啉类杀虫、杀螨活性分子提供参考。

  • 标签: 2 4-二苯基-1 3-噁唑啉 杀螨剂 结构修饰 构效关系 作用机制
  • 简介:首次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CMCPS)为载体和大分子引发剂、2,4-氯苯氧乙酸(2,4-19)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单体、乙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溴化铜/2,2’-联吡啶(CuBr/Bpy)为催化剂,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制备了2,4-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2,4-DMIPs),并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比例对该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动态、静态及竞争试验考察了该印迹聚合物对2,4-D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4-DMIPs对模板分子2,4-D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与2,4-氯苯酚和2,4-氯苯甲醛相比,2,4.DMIPs对2,4-D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84和3.75,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31和2.29。采用Scatchard模型分析,可以得到两类结合位点,计算得到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分别为76.92和142.91mg/g,离解常数亿分别为632.91和2309.47mg/L。将2,4-DMIPs作为固相萃取剂,对豆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6%-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0%,方法的检出限为20ng/g。该印迹聚合物可以富集分离测定2,4.D,稳定性好,并且能重复使用。

  • 标签: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 2 4-二氯苯氧乙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