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柑桔溜皮(Agrilussp)主要以幼虫为害柑桔枝条,在萍乡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柑桔枝条木质部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末开始出洞。出洞后1—2天即交配产卵,6月上旬开始孵化并可见幼虫为害。化防时掌握在成虫出洞前用40%水胺硫磷乳剂500倍或25%甲胺磷乳油400倍,掺入黄泥调成稀糊状涂刷枝干为害部,效果达90%。

  • 标签: 交配产卵 出洞 稀糊状 越冬幼虫 成虫体 虫道
  • 简介:选用环酰肼5%悬浮剂1800mL/hm2,氯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阿维菌素1.8%乳油1500mL/hm2进行药效对比试验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环酰肼5%悬浮剂1800mL/hm2,氯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1.3%、90.2%,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使用时,用环酰肼5%悬浮剂1800mL/hm2或氯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于水稻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高峰期兑水6750L在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 标签: 药剂 稻纵卷叶螟 田间药效
  • 简介:目前南方大部分稻田采用连作耕作制度,并且滥用农药现象严重,这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探讨稻田轮作对减轻稻田病、、草害的生态作用,本试验以长期水稻连作为对照,根据14年田间定位试验,详细研究了稻田轮作对水稻病、、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轮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稻田水稻的病虫草害。稻田轮作处理的早稻纹枯病发病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0%,病情指数低0.4%;晚稻纹枯病的病株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7.7%,病情指数低13.3%。轮作处理的早晚稻稻曲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都低于连作处理。轮作处理所受虫害比连作处理要轻,轮作稻纵卷叶螟造成的白叶率和二化螟造成的白叶率明显低于连作。轮作处理的杂草生长情况比连作处理弱。

  • 标签: 长期定位试验 稻田轮作 病、虫、草害
  • 简介:通过在万安、泰和蔗区调查和室内饲养,得出蔗纷纷(SaccharicocussacchariCockerll)在该地区的越冬态以卵为主,若虫、成虫次之;其越冬场所有害藏蔗种、宿根蔗兜、蔗田枯叶鞘和田埂杂草白茅Imperatacylindrica(Linnaeu)。

  • 标签: 蔗粉蚧 越冬虫态 越冬场所
  • 简介:昆虫属变温动物,为度过不良环境条件,许多昆虫利用滞育特性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昆虫滞育及感应光周期的敏感阶段进行描述,拟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昆虫滞育期及感应光周期敏感阶段昆虫生物学特性。

  • 标签: 昆虫 滞育 滞育虫态 光周期 敏感阶段
  • 简介:通过对佳木斯大学校园园林植物害虫枸杞负泥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研究,首次记录了枸杞负泥在佳木斯地区的发生情况,对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发生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枸杞负泥的多种防治方法,同时建议采用升麻等植物源杀虫剂进行枸杞负泥的生物防治。

  • 标签: 枸杞负泥虫 发生规律 生物学特性 防治措施
  • 简介:本试验研究红壤旱地不同棉田种植模式对病虫草害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棉田种植模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间套作种植模式相对单作能有效地减缓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减轻苗蚜和小地老虎的为害,但是会加重伏蚜、棉叶螨和棉盲蝽的发生,而对四代棉铃虫和斜纹夜蛾的影响不大,能减少杂草发生的种类、杂草的盖度和杂草发生的优势种类。其中棉花间作豇豆较优于其他种植模式,适于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 标签: 红壤旱地 棉田间套作 种植模式 病虫草害
  • 简介: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阿维·茚威水分散粒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极显著上升,药后9d、16d、25d450g/hm^2的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效分别为87.5%、95.2%、83.5%,与对照药剂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450mL/hm^2的处理防效相当,未达极显著差异。试验药剂综合表现为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安全性好,因此在当前生产上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10%阿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 稻纵卷叶螟 防效 安全性
  • 简介: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系统测定了烯啶胺对烟粉虱不同态的毒力、成虫持效性、抗性风险评估和不同施药方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胺对烟粉虱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均表现出较高毒力,对成虫也有一定毒力,而对卵效果较差。烯啶胺水剂100mg/L处理时对烟粉虱成虫1~15d的校正死亡率在80.18%~92.13%之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烯啶胺对烟粉虱的防效降低。烯啶胺喷雾和灌根方法效果较好,从速效性来说,喷雾好于灌根,从持效性来说,灌根优于喷雾,两种方法均显著高于单叶施药和涂茎法。经过8代6次选育,烟粉虱对烯啶胺抗性发展缓慢,与选育前相比敏感性降低2.653倍,烟粉虱对烯啶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25,在50%~90%的筛选压力下,要获得10倍抗性,需要9~21代,表明烟粉虱对烯啶胺有产生抗性的风险。

  • 标签: 烟粉虱 烯啶虫胺 生物活性测定 使用技术 风险评估
  • 简介:在鄱阳湖平原直播一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期与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期(播种期、移栽期)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二化螟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一季晚稻播栽期推后,二代二化螟枯心株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一季晚稻 播栽期 二代二化螟 危险生育期 避害控虫
  • 简介:为探讨及筛选对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高效低毒的氟腈有效剂型。将氟腈制成液体与干粉饵剂,采用饵剂诱杀的方法评价其对红火蚁的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氟腈饵剂对红火蚁均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0.05%氟腈液体饵剂作用迅速、高效,药后3d,0.05%氟腈液体饵剂的蚁巢减退率达72%,且随时间的增长,活动蚁巢减退率不断提高,18d蚁巢减退率、活动工蚁减退率均达100%,而0.05%氟腈干粉饵剂作用效果缓慢、持久,药后1~6d内蚁巢未见消退,药后6d蚁巢减退率才逐渐上升,32d后才达100%。由此可见,氟腈防控红火蚁效果迅速、高效、稳定;既可以作干粉毒饵,也可以作水剂毒饵。同时建议使用氟腈水剂毒饵来防控红火蚁。

  • 标签: 红火蚁 剂型 诱杀效果
  • 简介:通过6种农药林间注干防治松材线虫病,试验结果表明:4.8%氯氟氰酰胺和4.5%甲维盐能够有效抑制树体内松材线虫的繁殖。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型的杀虫剂氯氟氰酰胺室内杀线虫活性和林间防治效果。

  • 标签: 松材线虫 氯氟氰虫酰胺 药剂筛选 注干施药
  • 简介: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了螺乙酯、乙螨唑及其混剂对柑橘红蜘蛛的毒力,结果表明,螺乙酯与乙螨唑混配,各个配比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2︰1(有效成分)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1.73和164.9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螺乙酯与乙螨唑以2︰1的混剂用40~50mg/L的药液在柑橘红蜘蛛柑始盛期喷雾防治,药后14d,防效可达93.07%~96.47%,对柑橘红蜘蛛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可达28d以上,室内结果在田间试验中得到验证。

  • 标签: 螺虫乙酯 乙螨唑 柑橘红蜘蛛 毒力测定 增效作用
  • 简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0.4%氯苯甲酰胺颗粒剂及其不同剂量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4%氯苯甲酰胺颗粒剂在防治期内施用600g/667m^2、700g/667m^2、800g/667m^2防治二化螟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于水稻二化螟2龄盛发期前10d施药,药后21d防治效果为86.18%-100%、药后30d防治效果为84.62%-96.41%、药后40d防治效果为82.28%-92.86%,持效期达40d。其中700-800g/667m^2药剂效果最佳,速效性高、持效期长,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生产上推广使用时,以水稻二化螟2龄盛发期前10d按剂量每667m^2拌细土10kg均匀撒施最好。

  • 标签: 二化螟 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 防治效果
  • 简介:试验通过用60%吡啉悬浮拌种剂(高巧)等药剂进行拌种,考究其对水稻飞虱、稻蓟马、恶苗病的防治以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等病毒病的预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高巧种子处理剂对防治水稻秧苗期稻飞虱和预防"南矮"的发生有较好的作用,且对水稻体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促进叶片和根系的生长,进而促进植株分蘖数、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茎基宽和产量结构的提高,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 标签: 稻飞虱 水稻病毒病 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