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水稻生物学形态、生长最适环境、肥料选择、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及分析,并结合吉安市地理特征、气象特点,提出适合在吉安市范围推广应用绿色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 标签: 绿色水稻 生产技术 操作规程
  • 简介:犬细小病毒病感染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犬只死亡最重要传染病之一,目前诊断该病方法主要是胶体金快速检测试板法,虽然检测方法较简便快速,但其敏感性较差。通过对NCBI网站GenBank发表CPV-2基因组序列分析,选择该病毒VP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阳性病料扩增及扩增产物测序,与NCBI发表相关基因对比,同源性99.8%-100%,成功建立了特异性、灵敏度高PCR方法,最低只需2.5PgDNA模板。在对28例可疑CPV病例检测中,本方法检出25例阳性、3例阴性,阳性率为89.28%;胶体金检测板检测出20例阳性、8例阴性,阳性率为71.42%,证实PCR方法比胶体金检测更敏感。

  • 标签: 犬细小病毒 PCR 检测方法
  • 简介:从毛竹林土壤中分离得到9株木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估9株木霉菌对4种柑橘产后病害病原菌抑制效果,并利用ITS及rpb2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木霉菌株。结果发现:(1)9株木霉对柑橘青霉病菌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对峙培养7d抑制率均达到100%;9株木霉对其它3种柑橘产后病害抑制率不同,其中菌株T2对柑橘黑腐病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584%;菌株T3和T8对柑橘酸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菌株T3、T5和T6对柑橘绿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0%。(2)共鉴定木霉菌3种,其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6株(T1、T3、T5、T7、T8和T9),为优势种;绿木霉(Trichodermaviride)2株(T2和T4);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ens)1株(T6)。

  • 标签: 生物防治 木霉菌 拮抗 柑橘采后病害
  • 简介:人们试验设计时,总是希望选出最大误差方差为最小那种设计方案,并且在此同时,尽可能缩小试验规模,减少剩余自由度,提高试验效率,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就是从这一基本目的出发,产生一种设计方法,它能使得回归方程中参数个数与

  • 标签: 最优设计 误差方差 试验设计 试验效率 回归方程 回归系数
  • 简介: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土地过于分散,一家一户种田,农民素质差异大,集体"统"功能减弱,给水稻植保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一是稻田分散难隔离。田地分散,往往一亩水田里要种植一季或二季不同品种水稻、油菜、红花、三麦等作物,客观上给某些杂食性害虫和专一性不强病菌

  • 标签: 植保工作 功能减弱 家庭承包 素质差异 植物医院 种田能手
  • 简介:南瓜实蝇Dacustauwalker,是华南地区果蔬作物一种主要害虫,发生量大,食性杂,为害重,使果蔬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了准确掌握南瓜实蝇发生规律,为测报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指导防治,我们于1986~1988年对南瓜实蝇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现简要介绍如下。

  • 标签: 瓜实蝇 发育起点温度 发育历期 虫态 成虫产卵 产卵盛期
  • 简介: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反映事物一般、本质性特征名词概念,它们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老师可以利用通俗易懂或者有趣生活语言,使得枯燥无味基本概念变得丰富多彩,采用设疑法有效地分解基本概念难度,通过对相似概念比较,使易混淆基本概念较清楚地加以区分,概念图可使原来迷惑概念清晰化,零散知识系统化。本文就如何进行生物概念有效性教学做一探讨。

  • 标签: 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概念 有效性 方法
  • 简介:研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抗坏血酸(VC)、柠檬酸(CA)和硫代硫酸钠(hypo)5种防褐化剂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及褐化情况影响。测定不同时间愈伤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PVP对细胞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第20天时hypo处理PPO活性最低,低于对照78.77%,第15天时VC处理POD活性最低,低于对照604.92%;第20天时,CA处理总酚含量最低,低于对照108.82%。所选5种防褐化剂降低红豆杉细胞褐化均具有一定效果。

  • 标签: 南方红豆杉 愈伤组织 防褐化剂 酚类物质 酶活性
  • 简介:应用有效积温法则预测昆虫某一地区发生代数及其地理上分布界限,或预测某一虫态发生期等,国内已有许多报道。对迁飞性昆虫应用也有人作了研究(李馥葆1985)。我们试以不同地理宗农业昆虫CK值,来预测它们我省各地可能发生世代数,并进行初步检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 标签: 有效积温法则 发生世代 迁飞性 虫态 李馥 发育起点
  • 简介:明确稻瘟病抗性与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对于抗源改良及新抗源创制具有指导意义。以重组自交系C55为材料,连续2年水尾病圃通过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考察C55各家系颈瘟病情指数,泸县考察C55各家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颈瘟病指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选取田间最高颈瘟病指<23.0%15个家系组成抗病组,选取单株粒重>34.0g15个家系组成感病组,通过t检验比较2组间主要性状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播始天数、单株穗数及株高与颈瘟病指简单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与颈瘟病指简单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播始天数、株高及结实率与颈瘟病指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穗重与颈瘟病指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感2组间颈瘟病指、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单穗重及单株粒重差异达5%或1%显著水平。单株产量高家系其抗瘟性相对弱,15个抗病组家系可作为抗源利用,并对抗源改良方式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籼稻 重组自交系 颈瘟病情指数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性
  • 简介:前期通过筛选对柑橘采病原菌——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菌有抑菌作用中草药,发现五指毛桃果乙醇提取物具有很好抑菌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活性成分,对五指毛桃果中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釆用生物活性追踪方式,以牛津杯法测定提取物抑菌活性来指导下一步分离纯化。依次采用大孔树脂柱、SephadexLH-20凝胶柱和ODS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波谱数据分析,对3个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经鉴定他们分别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1)、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2)和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3)。化合物1具有很好抑菌活性,为五指毛桃果主要抑菌活性成分。

  • 标签: 五指毛桃果 意大利青霉 指状青霉 活性成分
  • 简介:贡柑和砂糖橘是广东西江流域主要栽培名优特色水果,但采收贮藏中病害严重,容易腐烂变质。对这2个柑橘品种果实采贮藏中病症进行较系统观察,并分离、纯化和显微分析腐烂果实上优势菌株。根据发病症状、过程和对菌丝形态特征镜检结果,广东肇庆这2个主栽柑橘品种果实采后主要致病菌为青霉属真菌,分别是意大利青霉菌(PenicilliumitalicumWehmer)和指状青霉菌(P.digitatum(pers.exFr.)sacc.),分别导致砂糖橘青霉病和贡柑绿霉病。

  • 标签: 砂糖橘 贡柑 果实 采后病害 致病菌
  • 简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天然芳樟醇和柠檬醛对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胡萝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和柑橘褐色蒂腐病菌(Diaporthecitri)4种果蔬采致病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天然芳樟醇和柠檬醛对4种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天然芳樟醇对上述4种采致病菌EC50依次为1.2038、3.5027、7.4179和19.5942mg/mL,而天然柠檬醛EC50分别为4.9381、8.3585、22.8382和104.2514mg/mL。综上所述,天然芳樟醇和天然柠檬醛均对柑橘炭疽病菌抑菌活性最强,而对柑橘褐色蒂腐病菌抑菌效果最弱。

  • 标签: 芳樟醇 柠檬醛 采后致病菌 抑菌活性
  • 简介:对受松突圆蚧不同程度危害马尾松家系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针叶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显著高于高感马尾松家系(439、469、458),不同抗性马尾松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抗性马尾松家系,其受害,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与未受害相比,均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差异较大;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增加幅度达100%以上,极显著高于高感马尾松家系。说明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含量高低与马尾松家系抗虫性有一定关系。

  • 标签: 松突圆蚧 马尾松家系 抗性 次生物质
  • 简介:黄刺蛾是新疆重要入侵检疫性害虫之一。为明确其检疫性,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黄刺蛾新疆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新疆存在一部分地区适宜黄刺蛾生存区域,主要位于环塔里木盆地地区,吐鲁番盆地、伊犁地区、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及昌吉州地区。建议应加强监测,防止其扩散。

  • 标签: 黄刺蛾 GARP 适生区 新疆
  • 简介:增产菌用于桑蚕生产,是个新课题,为了探明桑、蚕及制种上增产效应,省植保站与省蚕茶所于1992年4~6月联合在蚕茶所蚕桑研究室较系统地进行了该项目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 标签: 桑蚕生产 蚕茶 试验结果 茧层率 增产效应 试验研究
  • 简介:一种新农药药效试验中,我们常根据防效来确定最佳用药量(姑且称之为"药效确定法"),或凭经验,认为只要防效达到80~100%,就断定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忽略这样用药量是否经济合理。Hillebrandt(1960)第一次将边际分析理论应用到害虫防治上来。当药剂处理

  • 标签: 边际分析法 用药量 次将 确定法 生产函数 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