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S—Ⅲ型高速旋水片是江苏省靖江县陈树勋同志研制的,普通手动喷雾器换上这个装置,有雾点细密,喷射角大,飘移性好,省药省工等优点。般能节省农药30%,提高工效倍以上,防效优于常规喷雾或相等。S—Ⅲ型高速旋水片:由皮垫圈、不锈钢小孔片(孔径1mm)和海绵滤片

  • 标签: 手动喷雾器 常规喷雾 皮垫圈 靖江县 陈树 滤片
  • 简介: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多杀菌素、甲维盐、阿维菌素、虫酰肼、丁醚脲7种不同类型的药剂对小菜蛾田间种群与相对敏感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除毒死蜱与丁醚脲外,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其他5种药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对虫酰肼的最高,毒力倍数为6.17倍;对阿维菌素的最低,毒力倍数为2.62倍。与相对敏感种群相比,毒死蜱对田间种群毒力倍数为0.58,而丁醚脲对田间种群的毒力相差不大。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多杀菌素、甲维盐、阿维菌素、虫酰肼、丁醚脲对田间种群的LC50分别为39.0983μg/mL、382.9084μg/mL、5.4145μg/mL、1.2918μg/mL、8.4807μg/mL、250.5619μg/mL、104.2211μg/mL。

  • 标签: 小菜蛾 抗性 毒死蜱 高效氯氰菊酯 多杀菌素 甲维盐
  • 简介:化螟越冬场所复杂,除稻田禾蔸外,田埂杂草,春熟作物茎杆,室内外稻草等均发现大量越冬幼虫。由于各种越冬场所食料及温湿度不同,虫量不,化螟发育进度差异较大。目前各地仅以调查稻田禾蔸虫量和发育进度为依据,进行化螟发生期预报,常常预测不准。有经验的植保干部往往根据历史资料及气候等条件综合进行分析来加以修正,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本文以

  • 标签: 发育进度 越冬场所 虫量 模糊综合评判 历史资料 越冬幼虫
  • 简介:(四)植病流行的系统、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处在限定边界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与外界环境发生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任何系统都具有三个基本的特

  • 标签: 流行学 寄主植物 曲线斜率 接种量 接种体 协生作用
  • 简介:为了更好地了解螺旋粉虱(AleurodicusdispersusRussell)对寄主植物的化学选择机制,运用H型嗅觉仪和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技术,研究了螺旋粉虱雌雄成虫对印度紫檀(Pterocarpusindicus)、番石榴(Psidiumguajava)、番木瓜(Caricapapaya)、香蕉(Musasupientum)、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大叶榄仁(Terminaliaesculentum)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lutescens)等7种植物及其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及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螺旋粉虱雌虫对印度紫檀及其挥发物表现出显著的正趋向作用;螺旋粉虱雌雄虫对散尾葵及其挥发物表现出显著的负趋向作用。在剂量反应试验中,螺旋粉虱雌虫的EAG反应随着印度紫檀挥发油和散尾葵挥发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浓度增加到10mol/L时,EAG反应最强。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螺旋粉虱田间引诱剂和驱避剂提供参考。

  • 标签: 螺旋粉虱 植物挥发物 行为反应 触角电位反应
  • 简介:化螟虫口密度调查采用的是人工剥查,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费时、费力。1992年,我们试行用水浸法调查虫口密度。通过试用认为具有定的实用价值,现将方法介绍如下。水浸法是将拔来的枯心苗浸入清水中,定时观察化螟幼虫爬出的数量及龄期。其具体做法是:将田间拔来的枯心苗浸入大缸或大桶内,用清水浸没稻秆,使其稻叶浮在水

  • 标签: 枯心苗 虫口密度 水浸法 稻秆 定时观察 残留情况
  • 简介:、品种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由于叶鞘组织厚,茎髓腔空隙大,营养条件足,稻螟的虫口数量,在各地时猛增。然而在实践工作中,杂交水稻的螟害损失,不仅低干同期的常规水稻。而且不同的更多还原

  • 标签: 常规水稻 虫口数量 剑叶 虫口密度 杂交组合 杂交晚稻
  • 简介:本文是在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田间种群生命表(1982~83年)的基础上,利用1~4代各虫期卵、幼虫(龄,三、四龄,五、六龄),蛹、成虫的存活率,繁殖力组成射影矩阵,与初始虫量(Ni)进行矩阵乘法运算,预测下个虫期的数量(Ni+1),同时结合运用网络模型图解法,直观地揭示化螟的数最变化的全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对它进行监察和综合治理。

  • 标签: 种群生命表 CHILO 虫量 虫期 射影矩阵 矩阵代数
  • 简介:采用聚集指标法测得防治适期化螟枯鞘株的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经频次分布检验,基本符合核心分却和嵌纹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田间取样对比结果表明:Z字形样行式和分行取样式比五点、单对角线、棋盘式取样误差率小。

  • 标签: 二化螟 枯鞘株 分布型
  • 简介:关于水稻化螟为害后的补偿能力,国内外已有些研究报道。这些报道指出,水稻受化螟为害后的补偿能力依地区、品种和施肥水平的不同而变。为明确我省大面积种植的几个主要水稻品种(或杂交稻组合)对化螟为害的补偿能力,

  • 标签: 水稻分蘖期 补偿能力 杂交稻组合 杂交早稻 补偿率 防治指标
  • 简介:1984年以前,我站代甘蔗点螟发生期预报,主要是通过剥查发育进度来进行预测预报。但由于越冬代点螟有向上位移化蛹的习性,而剥查有较大的难度,极易漏查,处在蔗蔸底部的极大多数是幼虫,加上受虫源田及化蛹至羽化期间的气温影响也较大,

  • 标签: 甘蔗二点螟 性诱剂 越冬代 羽化期 诱芯 预测预报
  • 简介:根据永修县植保站简要分析了永修县化螟趋重发生的原因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螟的防治策略。应针对化螟种群不断积累,迅速回升和化螟抗药性已显著增强的特点,进行翻耕灭茬,减少虫源基数;做好预测预报,推广科学防虫;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插花稻田;推行综合治理,平衡生态条件。

  • 标签: 二化螟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永修县
  • 简介:人们在试验设计时,总是希望选出最大误差方差为最小的那种设计方案,并且在此同时,尽可能缩小试验的规模,减少剩余自由度,提高试验效率,次饱和D—最优设计就是从这基本的目的出发,产生的种设计方法,它能使得回归方程中参数的个数与

  • 标签: 最优设计 误差方差 试验设计 试验效率 回归方程 回归系数
  • 简介:试验结果表明:同在分蘖期接相同化螟虫量,杂交早稻威优49枯心丛和枯心株以及产量损失显著多于杂交晚稻汕优63,杂交早稻枯心丛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对产量损失的作用很小,杂交晚稻枯心从产景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减少,稻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损失的作用很小。

  • 标签: 杂交早稻 粒数 心丛 直接通径系数 分孽 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