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二化螟虫口密度调查采用的是人工剥查,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费时、费力。1992年,我们试行用水浸调查虫口密度。通过试用认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现将方法介绍如下。水浸是将拔来的枯心苗浸入清水中,定时观察二化螟幼虫爬出的数量及龄期。其具体做法是:将田间拔来的枯心苗浸入大缸或大桶内,用清水浸没稻秆,使其稻叶浮在水

  • 标签: 枯心苗 虫口密度 水浸法 稻秆 定时观察 残留情况
  • 简介:本文对江西、湖南两省昆虫的已知种数多寡,进行对比,发现有6日67科,江西明显多于湖南;有6目22科,湖南明显多于江西;有6目52科,两省大体相仿。文末并提出了三点启示,可以发人深思。

  • 标签: 木虱科 蝶类 林科所 鳞翅 半翅 蚁科
  • 简介:在密闭条件下,采用静态熏气研究不同化学型(芳樟型、脑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在SO2伤害阈值时(0.5g/m3×4h)对SO2的吸收能力及熏气后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芳樟型1年生苗木对SO2吸收量为450.6mg/m2,芳樟型枝条对SO2吸收量为451.8mg/m2;脑樟型1年生樟树苗对SO2吸收量为597.6mg/m2,脑樟型枝条对SO2吸收量为809.4mg/m2。芳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与脑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熏气后恢复能力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樟树 化学型 SO2 吸收能力
  • 简介:在一种新农药的药效试验中,我们常根据防效来确定最佳用药量(姑且称之为"药效确定法"),或凭经验,认为只要防效达到80~100%,就断定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忽略了这样的用药量是否经济合理。Hillebrandt(1960)第一次将边际分析理论应用到害虫防治上来。当药剂处理的追

  • 标签: 边际分析法 用药量 次将 确定法 生产函数 害虫防治
  • 简介:稻瘟病的发病程度在年际间常呈一定的周期规律,如若能根据历年发病资料,找出发病的周期性,从而作出长期趋势预测,对于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提高经济效益,无凝是重要的。本文采用逐次方差分析周期外推,对婺源县稻瘟病发病程度进行长期趋势

  • 标签: 发病程度 方差分析 发病资料 婺源 外推法 超长期预报
  • 简介:为探讨及筛选对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高效低毒的氟虫腈有效剂型。将氟虫腈制成液体与干粉饵剂,采用饵剂诱杀的方法评价其对红火蚁的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氟虫腈饵剂对红火蚁均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0.05%氟虫腈液体饵剂作用迅速、高效,药后3d,0.05%氟虫腈液体饵剂的蚁巢减退率达72%,且随时间的增长,活动蚁巢减退率不断提高,18d蚁巢减退率、活动工蚁减退率均达100%,而0.05%氟虫腈干粉饵剂作用效果缓慢、持久,药后1~6d内蚁巢未见消退,药后6d蚁巢减退率才逐渐上升,32d后才达100%。由此可见,氟虫腈防控红火蚁效果迅速、高效、稳定;既可以作干粉毒饵,也可以作水剂毒饵。同时建议使用氟虫腈水剂毒饵来防控红火蚁。

  • 标签: 红火蚁 剂型 诱杀效果
  • 简介:通过6种农药林间注干防治松材线虫病,试验结果表明:4.8%氯氟氰虫酰胺和4.5%甲维盐能够有效抑制树体内松材线虫的繁殖。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型的杀虫剂氯氟氰虫酰胺室内杀线虫活性和林间防治效果。

  • 标签: 松材线虫 氯氟氰虫酰胺 药剂筛选 注干施药
  • 简介:选用安捷伦7890A-FPD,DB-170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氮吹水浴浓缩温度为45℃,建立14种有机磷农药在豆类蔬菜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4种农药在0.01~1.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18min内能够完全分离;14种有机磷农药的回收率均在80%~100%范围内,其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该方法适用于豆类蔬菜中1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 标签: 气相色谱 豆类蔬菜 有机磷农药 农药残留
  • 简介:二化螟是水稻和茭白上的重要害虫,明确其越冬代的田间发生时间,对于准确的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武汉地区二化螟水稻种群与茭白种群为材料,通过采集水稻田与茭白田越冬幼虫,观察自然条件下其化蛹及羽化时间来明确两种群越冬代田间发生时间。结果表明:武汉地区二化螟茭白种群越冬代化蛹时间和羽化时间显著早于水稻种群,茭白种群第二个化蛹高峰和羽化高峰分别与水稻种群化蛹高峰和第一个羽化高峰重叠。研究结果为明确武汉地区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越冬代发生时间的差异提供了直接证据。

  • 标签: 二化螟 水稻种群 茭白种群 越冬代 发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