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保润剂对丝状梗丝碎的影响,对添加烟用保润剂(山梨醇、丙二醇、癸酸乙酯)的丝状梗丝,在模拟的尺寸分布及碎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超过总量85%的丝状梗丝尺寸分布在2.5mm以下,其中1~2mm梗丝占总量的65%~75%,该部分梗丝易产生大量尺寸小于1mm的碎梗丝;(2)丙二醇的添加量大于3%时,添加量与梗丝的碎率呈正相关关系;癸酸乙酯的添加量小于1.5%时,添加量与碎率呈负相关关系;山梨醇对梗丝降碎效果不明显。

  • 标签: 丝状梗丝 保润剂 造碎率
  • 简介:前期通过筛选对柑橘采病原菌——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发现五指毛桃果乙醇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活性成分,对五指毛桃果中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釆用生物活性追踪的方式,以牛津杯法测定提取物抑菌活性来指导下一步分离纯化。依次采用大孔树脂柱、SephadexLH-20凝胶柱和ODS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波谱数据分析,对3个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经鉴定他们分别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1)、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2)和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3)。化合物1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为五指毛桃果主要的抑菌活性成分。

  • 标签: 五指毛桃果 意大利青霉 指状青霉 活性成分
  • 简介:贡柑和砂糖橘是广东西江流域主要栽培的名优特色水果,但采收贮藏中病害严重,容易腐烂变质。对这2个柑橘品种果实采贮藏中的病症进行较系统观察,并分离、纯化和显微分析了腐烂果实上的优势菌株。根据发病症状、过程和对菌丝形态特征的镜检结果,广东肇庆这2个主栽柑橘品种果实采后主要致病菌为青霉属真菌,分别是意大利青霉菌(PenicilliumitalicumWehmer)和指状青霉菌(P.digitatum(pers.exFr.)sacc.),分别导致砂糖橘青霉病和贡柑绿霉病。

  • 标签: 砂糖橘 贡柑 果实 采后病害 致病菌
  • 简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天然芳樟醇和柠檬醛对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胡萝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和柑橘褐色蒂腐病菌(Diaporthecitri)4种果蔬采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天然芳樟醇和柠檬醛对4种供试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天然芳樟醇对上述4种采致病菌的EC50依次为1.2038、3.5027、7.4179和19.5942mg/mL,而天然柠檬醛的EC50分别为4.9381、8.3585、22.8382和104.2514mg/mL。综上所述,天然芳樟醇和天然柠檬醛均对柑橘炭疽病菌抑菌活性最强,而对柑橘褐色蒂腐病菌抑菌效果最弱。

  • 标签: 芳樟醇 柠檬醛 采后致病菌 抑菌活性
  • 简介:对受松突圆蚧不同程度危害的马尾松家系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针叶的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显著高于高感的马尾松家系(439、469、458),不同抗性马尾松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抗性的马尾松家系,其受害,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与未受害相比,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差异较大;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增加幅度达100%以上,极显著高于高感马尾松家系。说明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含量高低与马尾松家系的抗虫性有一定关系。

  • 标签: 松突圆蚧 马尾松家系 抗性 次生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