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赖草在沙漠中种群结构维持稳定的机制,以便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其野生植物资源,本试验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两个典型生境(沙地及沙丘)的赖草种群的克隆多样性及克隆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NTSYS分析表明:(1)两个种群(共170个样本)均为多克隆种群,共包含98个基因型,且均为局限基因型,群体间的克隆分化较大;(2)赖草的克隆多样性较高,Simpson指数(D)平均为0.882,基因型比率(PD)平均为0.562,其中克隆多样性表现为HBX〉HBN,赖草能够以根状茎进行克隆繁殖,而保持较高的克隆多样性,这主要与该物种兼性克隆繁殖及多克隆起源有关;(3)两个居群的克隆结构也有明显差异,HBX种群(生长在沙本文地)的克隆生长空间格局表现为游击型,而HBN种群(生长在沙丘)的克隆结构则表现为密集型,这可能是由于赖草适应异质性生境;(4)进一步对影响赖草克隆多样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策略。

  • 标签: 沙生植物 大赖草 ISSR-PCR 克隆结构 克隆多样性
  • 简介:本研究以吸附率、解吸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方法筛选出纯化效果最佳的LSA-21型树脂。考察各种因素对树脂吸附、解吸效果的影响,优化得到动态吸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浓度3.12mg/mL,上样量203mL,吸附速率3BV/h,上柱液pH为6,解吸剂乙醇浓度70%,解吸剂用量180mL。在此工艺条件下,吸附率及解吸率平均值分别为91.83%和91.41%,瓦松干浸膏中总三萜成分纯度从9.36%提高到40.56%,因此该工艺可以有效地纯化瓦松总三萜成分。

  • 标签: 瓦松 总三萜成分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 简介: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科研工作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转基因作物的杂草化问题,这里面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转基因作物自身的杂草化问题,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并没有提高作物的生存竞争能力,在没有选择压力的自然条件下,即使转入了抗病抗逆基因,转基因植株的生存竞争能力也没有增加,因此杂草化的可能性很小:二是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同种或近缘野生种或得某种抗性而成为更加难以防除的“超级杂草”,由于不同植物种间杂交能力不同,外源基因转移并稳定遗传的几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作物的风险性也不同,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监测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转基因作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多数观点认为转基因作物会通过基因漂移,外来基因在农家品种或野生种中固定及其竞争优势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乃至丧失,也有观点认为,从长远看,转基因作物将会增加作物的生产力,从而少用农田,少用农药,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正反两方面的报道均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研究分析方法亟待规范;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仍在研究争论之中,尚无定论。

  • 标签: 转基因作物 环境安全 杂草化 基因漂移 生物多样性
  • 简介:筛选与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相关联的SSR标记,对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利用多态性较高的80个SSR标记,对南2419及其71份衍生后代品种(系)进行基因型分析,采用TASSEL软件的MLM(Mixedlinearmodel)方法对籽粒产量、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SSR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该群体由6个亚群组成;(2)群体SSR数据分析发现,无论是连锁还是非连锁SSR位点组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LD);在各基因组选择标记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D基因组中显著LD位点比例(8.9%)明显低于A基因组(15.3%)和B基因组(13.8%),但D基因组的LD水平较高;(3)群体中共20个SSR位点与8个农艺性状显著关联,4个位点2年被检测到与同一性状显著相关(p〈0.01),10个位点位于家系连锁定位的QTL区间或附近,多数位点/性状关联结果与前人研究一致;13个标记位点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关联。

  • 标签: 南大2419 SSR 群体结构 连锁不平衡 关联分析
  • 简介:本项研究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以改变花色为目的,对花卉进行遗传改良,以期产生新的花色品种,来改变现有花卉花色单一、品种缺乏的现状,丰富我市花卉品种资源。在应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定向改良花色的研究中用的最多也最成功的基因就是:查尔酮合酶基因。查尔酮合酶(Chalconesynthase,CHS)是花色素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它在植物中表达的量可能影响花的颜色。本项目以查尔酮合酶(Chalconesynthase,CHS)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以岩桐为研究对象。具体从矮牵牛(Petuniahybrida)特定发育阶段的花瓣的cDNA中,克隆到查尔酮合酶基因CHSA,进行质粒的重组后,插入到含有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的植物中间表达载体中pBI121中,转化农杆菌LBA4404。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之叶盘法)遗传转化岩桐,具体过程如下:农杆菌LBA4404pBI121chsA的培养→农杆菌与岩桐叶盘共培养→脱菌筛选→抗性芽的扩繁与继代培养→抗性株的生根筛选→移栽成活。经过研究,成功地得到岩桐转化植株,其中8个株系的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呈阳性,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受体植物。有一株玫红品系植株的花瓣上出现了白色的不规则斑点。

  • 标签: 查尔酮合酶基因(CHSA) 大岩桐 农杆菌介导法
  • 简介:提高小麦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干旱是影响小麦产量最主要因素。分析小麦抗旱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及选育携有高产抗旱性状的小麦近等基因系可为选育高产品种提供基础。本研究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ntrogressionline,IL)(鲁麦14×陕旱8675)×鲁麦14(BC3F5)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对两种水分条件下小麦抗旱相关性状株高(PH)、穗长(SL)、单株有效分蘖(SNP)、抽穗期(DH)、穗下节长(FIL)、旗叶叶枕-穗基部长(LPSB)、相对穗下节长(RFIL)、相对旗叶叶枕-穗基部长(RLPSB)、结实小穗数(FNS)、上部不孕小穗数(SST)、下部不孕小穗数(SSB)、穗粒数(GNS)、单株产量(GWP)和千粒重(TGW)进行差异分析,揭示小麦抗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如下:对160个导入系株系14个抗旱相关性状的分析表明,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性状变异系数在0.05%~225%之间,多数性状均值偏向受体亲本鲁麦14;从性状变异范围可以看出,回交导入系群体除WW条件下的结实小穗数,DS的有效分蘖、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外,其它性状普遍表现超双亲,但是所有性状表现均超受体亲本鲁麦14,这是从陕旱8675导入的染色体片段作用的结果。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各性状的表型值除SST外均有明显差异。该群体适合进行抗旱相关性状数量遗传研究。

  • 标签: 小麦 回交导入系 抗旱 农艺性状 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