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台湾地狭人稠,平地开发趋于饱和。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山坡地陆续开发,破坏原有之水土保持,且台湾岛之山脉地质大多属沉积岩及变质岩,性质脆弱且易断裂,再加上年平均雨量高达2500mm,其中78%的降雨集中于5—10月的台风季节,因此台湾地区土石频繁。为了解台湾地区土石之研究沿革,搜集相关土石之研究成果,并配合台湾地区重大灾害,分析土石特性、土石成分分析、危险评估与重建、抑制工程及现场调查仿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土石流 天然灾害 台湾省
  • 简介:随着各项工程建设的大规模高速发展,弃渣岩土侵蚀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回顾以往弃渣岩土侵蚀研究的资料,针对弃渣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作了分析,总结了弃渣岩土侵蚀研究的意义,探讨了岩土侵蚀的内涵,同时对国内外弃渣岩土侵蚀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了综述。

  • 标签: 开发建设项目 弃渣场 岩土侵蚀.
  • 简介:崩岗与滑坡泥石工作分别于水土保持和国土资源领域开展研究,研究工作存在异同。通过工作实践总结对比分析崩岗与滑坡泥石的相关性,初步研究表明:从学科术语及特征方面崩岗着重于地貌学,滑坡泥石流着重于地质学及灾害学;从研究手段上,崩岗多集中于第四纪覆盖层和浅部强风化层的精细化研究,滑坡泥石除覆盖土层外还涉及风化程度不一的岩层,具有更广的研究对象,在岩土力学机制理论更为完善,两者可相互借鉴。

  • 标签: 崩岗 滑坡泥石流 对比 借鉴
  • 简介:优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土壤水分运动形式,与土壤入渗、地表及地下水质密切相关,是土壤水运动机制研究由均质走向非均质领域的标志。本文介绍优先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介绍优先的几种分类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管。农业非点源磷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非常突出,通过优先路径迁移的非点源磷的潜力非常巨大。结合当今优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非点源磷污染的优先模拟和分析模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标签: 非点源磷污染 优先流 优先流路径 模型
  • 简介:土壤中优先的存在会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以及土壤深层甚至地下水污染.为确定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的影响,通过室内含大孔隙土柱定水头入渗实验,以长武黑垆土及渭河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质地,当土壤初始含水率大于其斥水性的峰值含水率时,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反之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不同质地土壤湿润锋运移速度随土壤粉粒质量分数升高而减慢;2)累积入渗量受到土壤储水性及斥水性的双重影响,导致与湿润锋的运移趋势并不一致,黑垆土对照CK组及优先O-C-30组(除7.04%含水率外)累积入渗量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渭河砂土CK组及O-C-30组均呈现2阶段特征,累积入渗量先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之后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3)Kostiakov入渗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适用于存在优先的土壤入渗模拟.该研究结果对土壤优先流水分模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土壤初始含水率 优先流 累积入渗量 湿润锋
  • 简介:泥石是北京山区常见的一种山地灾害,也是威胁山区生态环境的头号安全问题。分析该区的泥石激发雨量条件对于该区山洪泥石预测预报具有指导意义。笔者搜集18降雨数据,分析该区泥石的激发雨量特征。结果表明:激发降雨的峰值降雨时段介于3~9h,峰值时段平均降雨强度达22.6~50.0mm/h,累积雨量达91.9~350.0mm,峰值降雨时段雨量占累积雨量的63.9%~100.0%,这说明激发泥石的降雨过程具有历时短、雨量集中、突发性强的特点。用修正后的李氏法进行雨分割,得到该区泥石激发的降雨强度历时和累积雨量历时关系。最后,以密云区北部山区为例分析3期植被盖度和泥石激发雨量条件。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像元线性分解模型分析表明,1989—1991、2004—2005和2011—2012年植被覆盖度分为64.48%、68.57%和72.48%;相应的泥石雨量激发条件也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可见植被恢复盖度对泥石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本文统计分析得出的泥石激发雨量条件可为该区山洪泥石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指标选取提供参考。

  • 标签: 暴雨 泥石流 降雨特征 雨量激发条件 植被盖度 北京山区
  • 简介:泥石是山区一种突发性的自然侵蚀过程,但人为活动加剧了它的发展。在我国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泥石成为我国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现象。本文在分析我国泥石灾害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灾对策和建议。

  • 标签: 泥石流 成因 对策
  • 简介:以云南天宁有限公司安宁磷矿一号矿山排土为例,对排土治理措施及其效益进行分析。该排土采用"先拦后弃,由下而上"的堆渣方法集中堆存弃渣,并采取挡土墙、排水系统及坡面防护等措施进行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治理成本上经济可行,为今后磷矿排土的防治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 标签: 磷矿 排土场 效益分析
  • 简介:弃渣植被恢复是根治水土流失的最终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工程的前提条件。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我国弃渣植被恢复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弃渣的特性及植被恢复生态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植被恢复限制性因子、土壤改良、植物选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演替、植被恢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技术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弃渣植被恢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弃渣场 植被恢复 生态学 群落演替 生物多样性
  • 简介:为准确评价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泥石危险度,以行政区划为评价单位,选取金沙江流域43个县、市作为评价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在获取各评价单元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对各单元的8项指标进行分类和定量评分,求出各县、市泥石危险度,最后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金沙江流域43个县、市的泥石危险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上游和下游地区是泥石危险度较高的地区,中游地区危险度相对较低。评价结果可为流域泥石灾害的防治、土地规划及利用等提供科学的参考。

  • 标签: 金沙江流域 泥石流灾害 危险度评价 层次分析法
  • 简介:降雨条件下小流域的产流过程是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广西猫儿山代表性林区,利用三角形量水堰,对地表产流过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外降雨、地表径流和河川径流曲线波动基本一致;洪水产流曲线陡峭,随降雨变化洪水起伏较大,但洪水回落较慢,历时时间较长。河川径流洪峰最大流量与最大雨强几乎同时出现,洪峰的滞后效应不明显;河川径流对大气降水的响应有迟缓型、敏感型和平稳型的特点。河川径流与林外降雨量及前48h降雨量呈极显著相关。

  • 标签: 广西 猫儿山 小流域 场降雨 产流过程
  • 简介:通过对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设置的库区型弃渣进行施工期洪水影响分析,进而优化堆置方案,合理调运弃渣,有针对性地布设防护措施,有效地防治工程施工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该水土保持设计过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标签: 库区型弃渣场 洪水影响 水土流失
  • 简介: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废弃土石料需要专用的场地进行堆放,本文选取了广东省大型水利项目的弃渣从渣的类型到具体的设计进行剖析与论证,提出不同类型的弃渣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相关技术要求。

  • 标签: 广东省 水利工程 弃渣场 水土保持
  • 简介:以三峡库区内的重庆市四面山针阔混交林、竹林和草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地为研究对象,应用亮蓝染色示踪法和图像分析法,同时结合SPSS软件对比研究紫色砂岩区针阔混交林、竹林和草地3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优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下土壤优先的主要发生区域不同,竹林和草地的土壤优先主要发生在0~20cm土壤表层,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优先主要发生在10~40cm土层;2)针阔混交林的土壤优先路径数量较竹林和草地多,优先路径发育程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地;3)根系直径d影响土壤中优先的发生,

  • 标签: 针阔混交林 竹林 草地 优先路径 根系径级 土壤质地
  • 简介: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废石场)是矿山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本文以某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废石场)为例,探讨其防洪设计标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 标签: 矿山 排土场 水土流失
  • 简介:工程边坡植物防护的主体是植物,灌草种选择需以气候条件、边坡坡度、弃渣特性等为基础。以金沙江干流河道金安桥水电站同时具有明挖和洞挖弃渣的2#渣为例,通过渣边坡可绿化条件分析,对植物措施灌草种进行选择确定。弃渣颗粒径级分析结果显示,洞挖边坡弃渣颗粒〉4mm的粒径组成百分含量为91.63%,〉2mm颗粒的累计百分含量高达96.75%,比农地表土层同径级颗粒含量分别高48.87和27.45个百分点,保水保肥能力差,植物防治绿化前需覆土改良。10种灌草种发芽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明挖边坡弃渣的发芽率和苗木保存率最好,木豆的发芽率和保存率最高;明挖弃渣播种后发芽率在60%以上,56d苗木保存率〉80%的6种灌草种的适应性依次为:木豆、大翼豆、狗牙根、麻风树、银合欢和车桑子,均可用于渣边坡植物防治灌草种,满足渣边坡的防护要求。

  • 标签: 水电站 弃渣场 植物防治 灌草
  • 简介: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弃渣土壤侵蚀物理性质特征,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水土流失防治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重庆市典型弃渣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恢复年限弃渣的边坡不同部位土壤物理性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弃渣的细小颗粒(〈0.25mm)含量差异较大,其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弃渣容重呈减小的趋势,2月弃渣容重在1.48~1.64g/cm3,4年弃渣容重可达1.20~1.40g/cm3,而弃渣不同坡位的总孔隙度均与土壤容重呈反比;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增大,4年弃渣边坡的自然含水率为2月和2年弃渣的2倍左右,田间持水量也以4年弃渣最大,其平台及边坡的平均持水量为22.26%;在植物根系及其枯落物作用下,弃渣边坡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其增强了边坡稳定性。

  • 标签: 植被恢复 边坡 稳定性 弃渣场
  • 简介:通过研究金安桥水电站废弃渣种子库和周边群落种子库以及渣场地面和周边群落地面植被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周边群落土壤种子库和地面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大于渣,从地面与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分析得出,渣植被恢复正处于由一年生草本植物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渡的阶段;②周边群落地面植物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30,33)及数量(186,1962),渣场地面植物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10,12)及数量(35,1784);③由于植物种子寿命短,加之土壤环境差,导致周边群落地面植物与种子库相似度(0.09)和渣场地面植物与种子库的相似度(0)差异性大。

  • 标签: 水电站 土壤种子库 地面植被 组成
  • 简介:利用GPS定位技术在泥石频发区——云南东川蒋家沟流域采集土样99个,研究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流域土壤有机质的平均质量分数(2.21g/kg)较低;2)土壤有机质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空间变异特征主要反映在东北-西南方位,空间展布呈条带状;3)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受土壤质地、坡度、高程、土地利用方式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4)同一因素不同级别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泥石流流域碳储量的估算提供依据,为土壤侵蚀退化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 标签: 泥石流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有机质
  • 简介:针对于弃渣的排洪设计,本文对洪屏抽水蓄能电站下库4#弃渣分别采取箱涵、管涵及明渠等排洪设施,通过对3种排洪设施的设计及选型分析,可以看出:对山谷型高边坡弃渣排洪设施设计时,明渠排洪具有投资抵、施工难度小、后期维护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宜采用以明渠排导为主,辅以箱涵、管涵等临时排水设施的排洪体系进行弃渣排洪设计。

  • 标签: 弃渣场 排洪设施 箱涵 管涵 明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