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贵州省“珠”试点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发展了农村经济,促进了水、土、石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文主要总结了“珠”试点工程石漠化治理成效及经验,其成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水土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经验:推广群众参与式治理模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改变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充分利用水、土、石等资源,重视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与示范的带动作用,有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 标签: 珠治 石漠化 贵州 石灰岩 喀斯特
  • 简介:生物皮是目前防沙治沙的一种重要措施。通过对国内外生物皮研究的回顾,简要总结了生物皮对荒漠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的影响。生物皮对其下层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盐分、土壤养分等方面。生物皮具有明显的养分、盐分和细粒物质的聚集作用,对表层土壤发育有积极的意义。生物皮及下部土壤细粒的增加,提高了土壤的吸湿性和持水性,但对降雨入渗的影响尚无定论。在生物皮的发育过程中,其与维管植物萌发和定居间的关系也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对生物皮的研究是目前防沙治沙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对荒漠地区的土壤及植被某些方面的影响目前并未形成一致的结论,其形成机制、生物组成、演替规律、对后续植物定居的影响等,均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 标签: 荒漠地区 生物结皮 植物 土壤
  • 简介:新安江流域既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在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理论依据,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探讨降雨、土壤、地形、植被等因子对安徽新安江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因子叠加运算,综合分析评价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及空间分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新安江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敏感5个等级,其中,轻度敏感面积最大,占流域总面积的47.77%,中度敏感面积次之,占流域总面积的32.92%,高度及以上敏感面积较小,仅占流域总面积的5.39%;2)空间分布上,土壤侵蚀敏感性由中部平原区向周边中低山区逐渐增强,其中,敏感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徽州区北部、休宁县西南部、歙县东部及西北部、绩溪县东部的大起伏丘陵和中低山区;3)土壤侵蚀敏感性与土壤侵蚀现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土壤侵蚀多发生在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的地区,但歙县东部、休宁县南部的山丘区等区域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 标签: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土壤侵蚀 敏感性评价 安徽新安江流域
  • 简介:为正确理解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区域分的驱动力机制,改善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借用植被数量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区域分与驱动力的关系进行多元定量分析,认为: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分现象,地形坡度、降水、人口密度、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河网密度是影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差异的主要因子。地形坡度与林地、灌丛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与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负相关;降水与林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人口密度与耕地、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正相关;农业机械化程度与耕地、灌丛的分布呈负相关。进而定量诊断出各种驱动力因子对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分的贡献大小。

  • 标签: 土地利用格局 区域分异 驱动因子 DCCA排序 黄土高原
  • 简介:本研究采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对湖北省水土流失区域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周边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和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是湖北省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而江汉平原及周边丘陵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和洞庭湖丘陵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则是湖北省水土流失程度最轻的地区。湖北省水土流失强度最高的县(市)多位于江汉平原与周边山地的过渡地带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说明湖北省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是水土流失区域分产生的先决条件,但是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和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活动强度的差异也对水土流失分有重要影响。

  • 标签: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区域分异 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