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优先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土壤水分运动形式,与土壤入渗、地表及地下水质密切相关,是土壤水运动机制研究由均质走向非均质领域的标志。本文介绍优先流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介绍优先流的几种分类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管流。农业非点源磷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非常突出,通过优先流路径迁移的非点源磷的潜力非常巨大。结合当今优先流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非点源磷污染的优先流模拟和分析模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标签: 非点源磷污染 优先流 优先流路径 模型
  • 简介:在对北京怀沙河的水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怀沙河水质已重度富营养化,主要污染为总氮、总磷,大部分河段总氮质量浓度严重超过Ⅴ类水环境标准,总磷质量浓度超过Ⅲ类水环境标准,综合评价整个流域,水环境为劣Ⅴ类,水资源质量属重富营型,远未达到规划要求的Ⅱ类水环境标准.提出的相应治理对策有:继续加大水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加大清洁小流域建设力度;对潜在的污染因素及早发现,及早治理;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加大水环境保护法规的宣传,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违法水案件进行严查;加强水质监测和管护工作.该成果对建设清洁型小流域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水质监测 水质污染 防治对策 怀沙河
  • 简介: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面源污染已成为闽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本文对闽江流域面源污染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控制面源污染、减轻其危害的对策.

  • 标签: 面源污染 水土流失 控制对策 闽江流域
  • 简介:本文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在农业化肥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在控制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源方面要大力推广测土平衡施肥,挖掘有机肥源,确保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在控制农业化肥流失方面要针对化肥地表和土体内迁移流失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化肥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以期能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农业化肥 面源污染 现状 对策
  • 简介:水土流失既是一种非点源污染形式,同时又是其他非点源污染流失的载体。本文以大亚湾流域为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基础资料,通过类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而获得的输出系数模型参数,采用输出系数模型法估算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负荷,探讨快速评估大尺度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方法。

  • 标签: 水土流失 非点源 数字高程模型(DEM) 输出系数模型
  • 简介:进入土壤或水体中的非点源污染一般可分为化肥、农药和重金属3大类。这3大类污染在土壤或水体中通过植物吸收、土壤胶体吸附、微生物降解、径流淋失与挥发等途径进行迁移转化。系统阐述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3大措施对化肥、农药和重金属3大污染的各种迁移转化途径所具有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可为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非点源污染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 非点源污染 化肥 农药 重金属
  • 简介: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它的发生机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降雨径流过程;第二是土壤侵蚀过程;第三是污染的迁移转化,而其模型研究能够定量描述整个面源污染发生的连续过程,但是各种模型也存在各自的局限。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及其产生的后果来看,有三种途径可以进行控制,分别是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而这些对策还须从宏观着手,需多种学科间相互渗透研究、充分考虑治理对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利弊、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来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农业面源污染 机理 模型 防治对策
  • 简介: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日趋严重,缓冲带是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佳措施之一。缓冲带是指建立在河湖、溪流沿岸的各类植被带,包括林地、草地等。本文综述了缓冲带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对缓冲带的研究起步晚,存在“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单因素分析较多、多因素分析较少,理论试验研究较多、应用性示范研究较少”的问题。因此,需要扩展和加深这几方面的研究,取得相应的试验研究数据,以利于这一生态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农业面源污染 缓冲带 机理 现状
  • 简介: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通过为期1年的农村污水水质监测,研究松花坝水源区建立池塘系统对农村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池塘系统对铵氮、总氮、总磷的输出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最高去除速率分别为3.78、4.20、1.06g/(m^2·d),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8.35%、79.28%、86.49%;2)由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同时存在,硝态氮的含量变化不能准确地反映池塘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3)池塘系统对污染的去除效果与污染的输入速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松华坝水源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池塘系统 农村面源污染 控制 松花坝水源区 昆明市
  • 简介:运用荷兰开发的PEARL(PesticideEmissionAssessmentofRegionalandLocalArea)模型,模拟农药在作物-土壤中的运动情况,评价在不同浓度标准要求下,哪些农药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哪些地下水是安全的.针对我国农药施用现状,提出了关于农药污染地下水的研究,在农药登记中加入农药在地下水中的限量指标等建议.

  • 标签: 农药登记 作物 农药施用 利用 土壤 地下水
  • 简介: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及水质等问题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其涉及范围广,具有随机性、分散性、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及难以定点监测等特点,使非点源污染定量研究成为控制水污染的关键。本文针对目前研究现状,介绍了基于水质监测和径流过程的非点源污染研究;总结和评述了近年来常用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分析了GIS技术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目前水源地非点源污染定量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水源地 非点源污染 定量研究
  • 简介:采用输出系数法、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径流试验场法和相关关系法4种方法对密云土门西沟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输出系数法中的Johnes模型和考虑降雨影响的输出系数模型计算值相对误差比较大,考虑流域损失的输出系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误差仅为5%;输出系数方法适用于资料比较缺乏的地区,输出系数的确定是提高估算精度的关键。对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类型区和类型单元进行详细划分,并将对各类型采用径流试验场法的监测结果推算到小流域就能减小估算相对误差;采用径流试验场法推算密云土门西沟小流域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相对误差仅为8%;相关关系法通过建立降雨和污染负荷的关系,其估算值相对误差达到4%,此方法需要长期的降雨-水质监测数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主要估算流域土壤侵蚀量,没有考虑径流对污染输移过程中的沉积、起动和交换等问题,估算值会偏大。

  • 标签: 饮用水源 非点源氮污染 输出系数法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 径流试验场法 相关关系法
  • 简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取样与室内粒度测试,分析额济纳盆地戈壁地表及下层沉积的粒度组成、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度等粒度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除冲积一洪积扇上部外,戈壁表层沉积粒度组成以石块为主,而下层粒度组成则以砂粒为主,颗粒平均粒径表层多数较粗,以石、砾为主,下层沉积平均粒径较表层具明显的细化趋势,从低山残丘至洪积扇下部,平均粒径由粗变细;2)戈壁不同层次沉积颗粒的分选性较差或差,仅在低山残丘与湖泊边岸浅滩分选属于中等;3)表层沉积偏度以正偏、极正偏占主导,占总数的76.93%,而下层颗粒的偏度以负偏、极负偏为主,占总体的84.62%;4)表层沉积粒度频率曲线以尖窄、很尖窄为主,占69.23%,其次为中等,占15.38%,而下层则以宽平、很宽平和中等为主,三者共占76.93%;5)戈壁沉积的粒度特征整体上表现为粒径较粗、分选较差、正偏态、峰态尖窄的特点,综合反映了颗粒的沉积环境、地貌特征、侵蚀与堆积方式。研究结果可为戈壁类型划分提供参考。

  • 标签: 戈壁 沉积物 粒度组成 粒度参数 额济纳盆地
  • 简介:本文分析了杨溪水库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态农业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为解决当前水库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 标签: 水源区 面源污染 防治
  • 简介:利用2009~2013年相关数据,在城市生态环境与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引入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计算云南城市生态环境与农村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并结合耦合度阶段与协调度类型划分标准对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从综合指数看,云南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波动较大,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变化比较平稳,且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增幅小于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增幅;从耦合度看,云南出现由农村生态环境滞后向城市生态环境滞后的转变,城市生态环境与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度经历了从磨合阶段到高水平耦合阶段的变化,两系统间的发展方向越趋有序,关系越趋稳定;从协调度看,云南城市生态环境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类型从低度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并最终呈现良好协调的发展态势。

  • 标签: 城市生态环境 农村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云南省
  • 简介:流域的概念在泰国沿用已久.之所以这么普及,是由于河流自上游地区流往下游地区这一概念容易被人理解接受.与小流域相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利用及其有效性,环境退化问题等.针对现在的工作举几个例子.上下游冲突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中水资源利用是个主要问题,还包括因为杀虫剂和其他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等.滥用土地,特别是在坡地上的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洪灾和山崩.在某些矿区,某些重金属,诸如铅等,对人体健康和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有些情况无法解决,而人们却无法从其他地区获得帮助.令人高兴的是,在拯救河流方面已经出现了很好的合作范例,如ThaChin地区的做法,就可以作为其他类似个案的范例.即使只有部分河流由于当地或周边地区的人为活动而造成污染,这些污染最终也会流入大海.因此为环境法庭各案处理而成立环境争议仲裁中心以及绿席,被视为泰国环境界一个良好的进步.

  • 标签: 流域 泰国 环境 上游 污染 铅中毒
  • 简介:为了解中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的土壤状况,以重庆缙云山4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土壤物理性质及持水能力测定和入渗实验,对林地枯落和土壤水分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缙云山林地土壤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1m深土壤持水能力为9.50-13.17mm。2)枯落蓄积量为16.21.32.42t/hm^2,枯落持水率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持水量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3)菲利浦模型较好地反映研究地区不同类型林地土壤入渗过程。

  • 标签: 亚热带 森林土壤 枯落物 土壤入渗 森林水文效应 缙云山
  • 简介:通过外业调查,结合实验室分析法对南京近郊8种人工林地表枯落累积量及持水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枯落特性受林分组成的影响大,不同群落枯落厚度、累积量呈现显著差异(P〈0.05)。枯落厚度变化区间为2.105.24cm,大小顺序依次为香樟林(Ⅰ)、乐昌含笑林(Ⅱ)、女贞林(Ⅲ)、马褂木林(Ⅳ)、淡竹林(Ⅷ)、朴树林(Ⅴ)、榉树林(Ⅶ)、槭树林(Ⅵ),总累积量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1)枯落累积量(M)和其厚度(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线性方程为M=1.4054d+0.6654(R2=0.8234,P〈0.05)。2)不同群落枯落的持水量随浸水时间的变化动态一致,即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持水量依次增加,并呈现出倒"J"型曲线,持水量(W)与浸泡时间(t)的拟合方程为W=alnt+b。不同群落枯落吸水速率(v)呈现出"L"型递减变化,即随着浸水时间(t)的延长,吸水速率(v)依次减小,并符合如下关系式:v=atb。3)榉树林(Ⅶ)、槭树林(Ⅵ)、朴树林(Ⅴ)3种人工林群落的持水能力较高,其最大持水率(Rmax)均值分别为667.56%、462.90%、341.18%;相对的,马褂木林(Ⅳ)、香樟林群落(Ⅰ)群落的持水能力较低,其Rmax均值分别为191.38%、271.99%;其余几种群落的Rmax均值中等。4)比较不同群落的有效拦蓄量(WSV)以榉树林群落(Ⅶ)最大,达26.32t/hm2;槭树林(Ⅵ)、女贞林(Ⅲ)群落的WSV较大,分别为16.64t/hm2、16.44t/hm2;马褂木群落(Ⅳ)的WSV较小,仅为9.55t/hm2。不同人工林群落水分拦蓄能力有明显差别,城市人工林建设中树种组成及群落类型的选择对成林后林地的持水拦蓄和水源涵养能力有重要影响。榉树林表现为较强的水分拦蓄能力,是当前南京城市森林建设较为合理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城市人工林 枯落物 累积量 持水性
  • 简介:通过对宁德市区水质和排污现状调查评价,以及近、远期废水量的预测,并针对各种类型的水域分别建立预测模型计算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市区的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当地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 标签: 水质调查评价 污染物预测 水功能区 纳污能力 水环境承载能力
  • 简介:人口、粮食、贫困、环境四大问题之间,人口对其他三个问题都有压力。粮食与环境之间存在激烈的相互冲突,如何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将粮食产量最大化是重要的课题。贫困却使得人口增长,而粮食缺乏加剧了这一过程。对于贫困—人口—粮食—环境体系而言,解决人口问题是最主要的方法。

  • 标签: 关系体系 人口 粮食 贫困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