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滇西北地区旱冬瓜林、人工生态林、桉树林、果园、耕地和云南松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及理化性质进行实验分析,探索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旱冬瓜林最高,云南松林最低,且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氨态氮、含水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较好。细菌和微生物量与酶活性之间相关性较好,可将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作为衡量当地土壤肥力状况的综合指标。

  • 标签: 滇西北 不同利用类型 酶活性 理化性质 微生物
  • 简介:当前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正蓬勃地发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传统的生物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是我校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环保教育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内容,普及大众的环保意识应从加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开始。因此在初中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课为例来谈谈如何在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 标签: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环保教育
  • 简介:“生态格网”工艺科学地发展了都江堰使用的“竹笼”、“羊圈”工艺。在福建首先被试,占’应用到同青溪山口河段的治理当中,和传统的净而不美的“渠化”、“硬化”工程手段形成对比。从传统工程措施到回归自然河道的治理措施,建设生态格网生物护岸工程,其经济和生态优势将为其在福建拓展广阔前景。

  • 标签: 河道治理 生态格网生物护岸工程 邵武
  • 简介:为查明崇墩沟小流域生物措施治理效益,采用径流小区及水文测站方法,对不同生物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马尾松低效林中,木荷补植、灌木补植、草本补植措施减水、减沙、保肥效果都显著,木荷补植效果最显著;封山育林和阔叶树荒山造林,林木生长较快,覆盖较高,径流量和侵蚀量少,在研究区内,减水、减沙、保肥效益最显著。种植黄栀子生物埂果园的径流量和侵蚀量逐年减少,但果园保水保肥明显比封山育林和阔叶树荒山造林差。崇墩沟小流域2007年径流量比2006年径流量少12.92%,减沙1万367t,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效益显著。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物措施 效益 赣南山地
  • 简介:本文在河田修坊村中甲坡小流域内,选择4个有代表性的崩岗进行生物治理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生物措施治理的崩岗平均植被盖度由26%提高到68%,土壤侵蚀模数也比对照的崩岗减少了89.6%.可为我省类似崩岗的治理提供可借鉴的一种模式.

  • 标签: 河田侵蚀区 崩岗 生物治理 土壤侵蚀模数 植被盖度 崩陷地形
  • 简介:绿化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高透水性、高透气性和较强的耐冲刷力和防护性能。本文概述了绿化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并对重要的技术环节进行了讨论。绿化混凝土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绿化混凝土 岩石开挖裸露面 护坡 改性
  • 简介:半干旱黄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其生态恢复过程受到全世界生态学者的普遍关注。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的表现形式。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自然恢复10a的合沟流域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立地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立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沟底、阴向沟坡、阴向梁坡、阳向沟坡、梁顶、阳向梁坡;2)梁坡和沟坡的地上生物量随坡度升高均呈现反S形态,梁坡的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25°处,最小值出现在35°~40°处,沟坡的地上生物量的最小值出现在30°~35°处,最大值出现在40°~45°处;3)坡向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是显著的(P=0.049),其余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可知,该区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是植被对不同立地类型水分、光照等自然条件综合利用的结果。

  • 标签: 地上生物量 立地 土壤含水量 光照 黄土区
  • 简介:土壤氮素是直接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部分,是生态系统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土壤氮素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密不可分,动植物残体、生物固氮、降雨及施肥均对土壤氮素含量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者采用了与其他学科结合、模型预测、~(15)N同位素示踪等一些先进方法对土壤氮素进行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但由于土壤氮素结构复杂,长期以来对土壤氮素的结构、反应及其转化仍未能完全认识清楚。

  • 标签: 土壤氮素 研究方法 综述
  • 简介:生物结皮是目前防沙治沙的一种重要措施。通过对国内外生物结皮研究的回顾,简要总结了生物结皮对荒漠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的影响。生物结皮对其下层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盐分、土壤养分等方面。生物结皮具有明显的养分、盐分和细粒物质的聚集作用,对表层土壤发育有积极的意义。生物结皮及下部土壤细粒的增加,提高了土壤的吸湿性和持水性,但对降雨入渗的影响尚无定论。在生物结皮的发育过程中,其与维管植物萌发和定居间的关系也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对生物结皮的研究是目前防沙治沙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对荒漠地区的土壤及植被某些方面的影响目前并未形成一致的结论,其形成机制、生物组成、演替规律、对后续植物定居的影响等,均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 标签: 荒漠地区 生物结皮 植物 土壤
  • 简介:为恢复与重建西藏退化的草地,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在系统阐述西藏高原草地退化现状、退化特征的基础上,就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地质、地貌不稳定,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粗化、石砾化,土壤固结力差,抗冲蚀力弱,是草地退化的物质基础;全球变暖,降水量低且蒸发强烈,大风频繁、强劲且持续时间长,冻融侵蚀强烈是草地退化的动力条件;超载过牧、过度樵采等人为干预的不断增强是草地退化发生、发展的关键。

  • 标签: 草地退化 特征 成因 西藏
  • 简介:为了研究不同生态治理措施对强度侵蚀红壤区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在长汀县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措施,采样分析不同措施区各种土壤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强度侵蚀红壤经过多年的治理后,土壤区系中三大菌落数量、土壤微生物量C、N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对比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微生物性质质量指数,可以看出乔灌混交对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效果最明显,封禁管理的效果相对较差。

  • 标签: 土壤微生物 强度侵蚀 治理措施 土壤质量
  • 简介:江苏省平原沙土区的土壤沙性大、颗粒细、粘结力小,其抗冲性和抗蚀性低,该地区降雨量丰沛、降雨强度大,因而在植被覆盖率低的河、沟、渠等堤坡坡面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体现为河坡的毁坏和河道的淤积。经多年实践,总结积累了一套较为成功的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是采取工程、植物和管理并举的综合防治体系。平原沙土区水土保持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减少径流含沙量、减少淤积河道泥沙、防止河坡坍塌,科学开发利用河堤堤防土地资源,增加经济效益等。

  • 标签: 平原沙土区 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效益
  • 简介:本文应用水文站的泥沙资料,分析汀江河流输沙量的地区分布和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并对形成这些规律及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汀江 输沙量 地区分布 年内年际变化
  • 简介:在全面调查摸清赣县城区内的水土流失现状、特点及危害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水土流失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 标签: 城区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江西赣县
  • 简介:在调查研究和实地勘察基础上,对新疆与黄土高原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和治理模式进行差异性分析,针对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水土流失特点,结合黄土高原治理经验和模式,系统分析新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并在具有代表性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新疆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统一规划和分类防治治理的模式。

  • 标签: 干旱内陆区 水土流失 综合防治 模式
  • 简介:光泽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交界处,全县竹林面积22400hm^2,是我省重要的毛竹产地。竹林水土流失现象在光泽县较为普遍,在分析毛竹林分布特点及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总结竹林地水土流失特征及产生原因,指出在毛竹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竹林地水土流失防治的几项措施,对今后竹林生产,尤其是2008年初遭受冻害打击的毛竹林的全面恢复,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毛竹林 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光泽县
  • 简介:东安小流域近十几年来,森林过度采伐,不科学种植和管理茶、果树,山地植物遭受重创,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50.6%,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的多灾小流域。自2003年起采取封山育林育草、造水土保持林、种果、坡改梯、果茶园种草、完善果茶园排灌设施、田间修建机耕路、河道修建拦沙坝和护堤等综合治理措施,形成整个流域的水土保持体系,基本控制了流域的水土流失,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 标签: 水土保持 小流域治理 技术措施 效益
  • 简介:为更好地指导黄河防护林体系的建设,采用环刀法,对宁夏5种黄河护岸林的根系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护岸林约有85%的根量分布在0~60cm的范围内,是无林地即芦苇地根量的2—3倍;护岸林林地0~60cm范围内的土壤密度远远小于芦苇地的土壤密度,土壤饱和导水率较对照区有所提高;林地根量的增加,使土壤变的更加疏松、透气、透水,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养分的来源,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强了土壤抵抗水土流失的能力。

  • 标签: 根量 水土保持 土壤改良 混交林 纯林
  • 简介:砒砂岩是一种特殊的泥岩、泥沙岩,是黄河中下游粗泥沙的主要来源。通过试验,观测了砒砂岩的耐水性,测试了砒砂岩的抗压强度、颗粒粒径分布、最大干密度等物理性能指标,利用X射线衍射测试了砒砂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并通过光学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砒砂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砒砂岩力学强度在0.4~2.8MPa之间,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赤铁矿,氧化物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钙。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砒砂岩结构疏松,孔隙较多,胶结物质主要为碳酸盐和黏土物质。

  • 标签: 砒砂岩 矿物成分 抗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