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雨篷式生态治理崩岗方法,具体包括修整崩岗坡面,设置若干平面台阶,挖种植沟;施足基肥;植物播种;安装遮雨篷和喷灌装置等步骤,坡面及台阶上设置遮雨篷在人工植被层形成前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对坡面的冲刷,防止形成新水土流失区域,保护播种种子不被雨水冲走,从而能够稳定地在坡面上发芽、生根、生长。

  • 标签: 生态治理 崩岗 雨逢式 关键技术
  • 简介:土壤水分作为干旱监测重要指标,干旱遥感监测研究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MODIS数据EVI、红波段反射率、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数据构建了基于Nir-Red反特率光谱特征空间EPDI模型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利用野外同步测量数据对PDI、MPDI、EPDI三干旱指数模型获取拉萨河流域土壤水分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PDI能够更准确地反演土壤水分,其样本点相对误差仅为0.1040,线性相关系数为0.9181,反演精度相比PDI、MPDI(0.1646、0.1472)分别提高了36.83%和29.35%,为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大尺度干旱动态监测提供了新途径。并且相比MPDI,EPDI模型参数更容易获取,模型构建受人为因素影响小,从而为模型大范围推广提供了可能,具有很好应用意义。

  • 标签: 土壤水分 干旱检测 NIR-RED光谱特征空间
  • 简介:大地位伟大母亲,她孕育着世界上生灵万物和全体人类;她拥抱着壮丽山川和宁静湖泊;大地位历史巨人,她见证着生命起源,人类诞生和人世间沧桑巨变;

  • 标签: 土地利用 人类 生态安全 安全管理
  • 简介:根据百喜草生物学特征特性,将其种植于果园,并与常年种植黄花菜和花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百喜草能迅速生长并覆盖地面,保土、抗旱、防涝效果明显,同时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改善果树生长条件提高产量.

  • 标签: 百喜草 种植 效益
  • 简介:本文对永定县近年来种植绿竹成活率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从把好苗木质量关、强化前期管护工作入手,采取施基肥、适时定植等主要技术措施,提高种植成活率。

  • 标签: 绿竹 技术措施 成活率
  • 简介:长期从事土壤和水土保持事业土壤人,深感珍惜土壤,保护土壤重要性。值今年”国际土壤年”之际,特撰本文,以兹纪念!

  • 标签: 土壤 人类 水土保持事业
  • 简介:瑁溪蜜柚属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果树,对土壤条件适应性较广,具有速生快长、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经济效益好特点,群众喜爱种植果树,平和县著名地方传统珍贵名果,它同时也是治理水土流失植物措施很好选择。要在山地水土流失区种植瑁溪蜜柚,必须做到山地水土流失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密切结合,建立“保水、保土、保肥”农业生态果园。

  • 标签: 山地 水土保持 琯溪蜜柚
  • 简介:植物枝条生物力学特性研究植物地上部分防风抗蚀作用基础。以内蒙古准格尔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和边坡上栽植柠条、沙棘、紫花苜蓿、沙打旺、杨柴、草木犀6常见水土保持植物地上部分枝条为研究对象,研究枝条数量特征,确定其代表枝,从而为几种植物枝条生物力学性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相关参数。代表枝的确定将枝条以0.5mm为个径级进行分级,分别计算每个径级组累计枝数量比例、累计枝长比例、累计枝表面积比例和累计枝干质量比例,取这4个值相对较大径级组作为各自代表枝。结果表明:柠条代表枝径级为0.5~1和1~1.5mm,沙棘为1~1.5和1.5~2mm,杨柴为0~0.5和0.5~1mm,紫花苜蓿为0.5~1mm,沙打旺为0.5~1和1~1.5mm,草木犀为1~1.5mm。因此,在内蒙古准格尔采煤矿区及相似地区,在植物防风抗蚀生物力学性质研究中,建议以上述6水土保持植物作代表枝径级为主要研究范围。

  • 标签: 枝条 代表枝 径级
  • 简介:述评悬线式、针头式、管网式、喷头式4降雨模拟特性及其应用现状与前景。悬线式和针头式降雨模拟器具有降雨强度下限低、均匀性好等优点,但在模拟降雨时,控制面积小,雨滴粒径偏大而且单,所以应用渐少。管网式与喷头式降雨模拟所产生雨滴粒径与能量分布与天然降雨更为接近,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试验研究中。目前,智能化、自动化、大型化降雨模拟大厅不断涌现,同时根据雨滴发生基本原理搭建手控、简易降雨模拟仍有其强大生命力。

  • 标签: 降雨模拟器 土壤侵蚀 研究进展
  • 简介:山美水库泉州市区和沿海县(市)重要水源地,维护库区生态安全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水土保持维护库区生态安全需要,并针对库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和危害,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以期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地表覆盖,把绿色留住,使生态秩序走向良性循环,让百姓能喝上更安全、更好水。

  • 标签: 重要水源地 水土保持 对策 山美水库
  •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秭归县水土保持工程开展前后水土流失状况,总结了综合治理实施23年来丰硕成果,重点分析了水土保持在控制水土流失、抢救耕地资源、拓宽生产领域、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深远影响。提出水保工程抓住环境中“水”和“土”两个因子,按照水土流失区自然规律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解决因水土流失引发各种矛盾,建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机制,对于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与质量、发展农村经济,以及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可持续 基础工程
  • 简介:强度水土流失区采用以类芦为主栽草种治理措施,仅年时间就能长成高大类芦植丛,改变水土流失区恶劣生境,为芒萁及其他乡土草种、灌木快速侵入、生长创造条件,形成多草种、多灌木、乔木植被群落,并为鸟类、昆虫及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定生境条件,逐步恢复水土流失地生物多样性.

  • 标签: 水土流失 治理 生物多样性 分析
  • 简介:为了阐明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对北京九龙山油松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侧柏纯林、樟子松纯林、栓皮栎纯林、五角枫纯林、油松日本落叶松混交林、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等8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枯落物总储量变化范围为8.87~47.87t/hm^2,其中未分解层储量大于半分解层储量;综合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变化规律来看,油松纯林最大持水量最大(36.46t/hm^2),其次为华北落叶松纯林(36.06t/hm^2),侧柏纯林最小(11.83t/hm^2);油松日本落叶松混交林有效拦蓄量最大(23.51t/hm^2),其次为樟子松纯林(19.85t/hm^2),侧柏纯林最小(9.53t/hm^2);综合考虑不同林分枯落物与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发现,华北落叶松纯林和油松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具有良好水源涵养功能;不同层次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均存在较好函数关系;8林分土壤容重均值在0.89~1.41g/cm3之间变动,总孔隙度在39.43%~54.23%之间变动;林地土壤入渗速率与人渗时间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二者呈幂函数关系,且R2值均在0.90以上.

  • 标签: 森林枯落物 土壤物理性质 水源涵养功能 九龙山
  • 简介:为了防灾减灾,改善陕南秦巴山区群众生存环境,对该区基本情况及洪灾发生情况作了介绍,对灾害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川道水毁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包括改河造田,缩小河道断面,没有为洪水留足出路,上游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滞后和沟道河流疏浚跟不上等.今后,秦巴山区防洪减灾、改善生存环境对策: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变与洪水争地为给洪水以出路,统筹兼顾山上与山下关系,加强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搞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河道疏浚清障等.

  • 标签: 秦巴山区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预防监督 发生情况 人为因素
  • 简介:2005年7—8月在宁夏六盘山南侧香水河小流域(半湿润地区)和北侧叠叠沟小流域(半干旱地区),应用PV技术测定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少脉椴(Tiliapaucicostata)、白桦(Betulaplatyphylla)、红桦(Betulaalbo-sinensis)、糙皮桦(Betulautilis)、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华山松(Pinusarmandii)、山杨(Populusdavidi-ana)、山桃(Prunusdavidiana)和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10木本植物多个水分参数,并对这10木本植物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在测定期内,用不同水分参数比较这10木本植物抗旱性大小排序存在差异;采用Fuzzy函数方法综合评定植物抗旱性研究表明,香水河小流域内7木本植物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为:少脉椴、华山松、辽东栎、华北落叶松、白桦、红桦、糙皮桦;叠叠沟小流域内4木本植物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为:华北落叶松、山桃、沙棘、山杨,其与束缚水/自由水单指标评价结果相近,说明树种自身贮水调节能力对抗旱性评价具有重要作用。2不同水分条件地域内华北落叶松抗旱能力明显不同,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抗旱能力比香水河小流域强,说明同树种在干旱条件下通过长期适应会提高抗旱能力。

  • 标签: 木本植物 抗旱性 PV技术 六盘山
  • 简介:选取南方红壤侵蚀区3典型侵蚀土壤坡面和3场具有代表性天然降雨,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对其产流产沙规律及降雨前后坡面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侵蚀条件下,3土壤径流量表现为紫色土〉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黏土;产沙量表现为花岗岩红壤〉紫色土〉第四纪红黏土;通过降雨前后3土壤表面的颗粒组成比较发现,3土壤表面颗粒均有粗化趋势。大量细颗粒流失,造成土壤退化乃至生态恶化重要原因。

  • 标签: 天然降雨 颗粒组成 土壤侵蚀 过程
  • 简介:在2006年雨季,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的人工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特征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单次降雨过程中,林冠截留量、穿透降水量和树干茎流量占大气降水量比例,油松人工林分别为8.46%~68.97%3、0.80%~90.63%和0.12%~1.62%,栎柏人工混交林分别为0.53%~29.35%6、8.48%~93.71%和2.17%~5.76%,2林分平均截留率分别为29.23%和18.21%,2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分别为1.51和1.76mm。油松人工林地0~30cm土层最大贮水能力和有效贮水能力分别为204.90和68.23mm,栎柏人工混交林地分别为160.80和41.87mm;油松人工林地和栎柏人工混交林林地稳渗速率分别为0.68和0.22mm/min。

  • 标签: 水文效应 人工林 林冠截留 枯落物持水 土壤贮水能力
  • 简介: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参加了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示范县工作,开始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实践,前后跨越10多年。通过实践,对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认识不断深入,编制质量也不断提高。进步认识到必须从源头上加强水土保持管理,立法与行政执法有力保障;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对专业技术职称要求管理,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质量基础性工作;科技示范园为方案编制树立了榜样;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对永久绿化美化区域以园林绿化标准进行绿化;落实监督、监测措施水土保持工作必不可少手段,以促进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制度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 标签: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 认识
  • 简介:雅安市雨城区“长治”工程从1997~2005年实施了3期,共治理小流域5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7.81km^2,取得了较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就雅安市雨城区“长治”工程实施效果及经验作总结,以期能为华西雨屏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水土保持 华西雨屏区 “长治”工程 生态经济
  • 简介:根据项目区地理位置、气候情况、土壤条件及其植被现状,综合考虑林场区划、立地条件以及林分特征等因素,选择豆科、木兰科、桃金娘科等7科共13乔、灌、藤植物按5个分区进行配置,培育常绿阔叶林为主林分,在突出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与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同时,注重群落外貌、物侯与季相等森林景观效果。

  • 标签: 林分改造 分区设计 绿化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