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沙区人居环境状况,衡量区域人居环境荷载水平,依据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以盐池县北部风沙区的聚落为研究对象,以“人”为核心,从聚落的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3方面对其人居环境荷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聚落人居环境的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均以中等荷载为主,生活空间以低等荷载为主;2)聚落的人居环境荷载可划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其分别占区域面积的32.1%,39.7%,28.2%。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探明了沙区人居环境荷载能力,研究区高等聚落人居环境荷载面积较少,整体人居环境荷载能力较低,需加强人居环境管理,整体提高聚落人居环境荷载水平,以保障沙区人居环境安全,同时也为当地资源合理配置、沙化治理、水土保持及聚落格局优化提供借鉴意义。

  • 标签: 盐池北部风沙区 聚落 人居环境荷载
  • 简介:水资源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和承载能力,对分析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及生态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选取具有代表的15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4年,全省水资源承载力逐渐呈上升趋势,且波动变化。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作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现实依据。

  • 标签: 因子分析法 水资源 承载力 评价
  • 简介:为研究地表根系结构特征及其对土壤渗透的影响,通过对丹江口库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和阔叶林35块样地进行地表土壤(0~10和10~20cm土层)和根系采集和室内实验,分析4种植被类型根系结构特征、土壤渗透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土壤0~10土层的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均高于10~20cm土层;土壤0~10和10~20cm土层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均表现相同趋势,即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等指标均与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根系直径在0.5~5mm范围内的根系结构特征参数与土壤入渗特征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在Kostiakov入渗模型中,直径介于0.5~5mm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b值正相关,与a值负相关。丹江口库区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渗透性能优于灌木林和针叶林,4种不同的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值均随根系结构参数值增大而增大,且直径在0.5~5mm径级范围内的根系对土壤渗透能力的增强作用最明显。

  • 标签: 植被类型 土壤入渗 根系特征 入渗模型 根系径级 丹江口水库
  • 简介:为了解褐煤基材料对土壤复合体铅形态的影响和污染退化修复机制,将褐煤以及褐煤基改性材料,混入铅污染的土壤中培养4个月,提取其中的土壤复合体,测定各组复合体中的各形态铅。结果表明:施用褐煤基有机材料后,水稳复合体增加。1)6种铅化学形态在各复合体中分布状况不同。各改良剂处理的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铅在复合体中分布的大小顺序均为:G0〉G1〉G2,各处理从G0到G1,交换态铅质量分数下降了8.74%-32.22%,从G1到G2各处理下降了2.73%-26.74%;弱有机态和强有机态、残渣态铅分布顺序为:G0〈G1、G2。2)施用有机材料均引起了3组复合体中交换态铅质量分数的下降,各处理交换态铅质量分数平均下降了2.73%~32.22%;普遍提高了弱有机态和强有机态铅质量分数,弱有机态铅最高提高51.23%,强有机态铅最高提高67.65%,对残渣态铅没有显著影响。3)所有改性材料改性后均提高了G2组中的交换态铅,普遍降低强有机态铅质量分数,碳酸盐态铅质量分数未有显著变化。因此,施用褐煤基有机改良剂,促进了水稳复合体的形成,降低了复合体中交换态铅质量分数,对土壤铅起到了钝化作用。褐煤有机材料对交换态和有机态铅影响较大,对铁锰氧化物态、碳酸盐态和残渣态影响较小。

  • 标签: 褐煤基改良剂 土壤修复 铅形态 胶散复合体 石灰性土壤
  • 简介:本文以福建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作为切入点,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各个组成成分与水土流失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我省农业技术进步增长率与水土流失率存在正相关;农业纯技术效率与水土流失率存在负相关;我省规模效率与水土流失率相关不显著。以农业技术进步为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水土流失率的上升,我省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同时应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效率。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水土流失率 DEA--Malmquist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