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分析,在总结已有水土流失防治成果和防治措施体系及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把开发建设项目防治区分为扰动开挖防治区和弃渣防治区2个分区,并对各分区提出了相应的主导防治措施,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宏观统筹、分类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 标签: 开发建设 人为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 简介:为了解褐煤基材料对土壤复合体铅形态的影响和污染退化修复机制,将褐煤以及褐煤基改性材料,混入铅污染的土壤中培养4个月,提取其中的土壤复合体,测定各组复合体中的各形态铅。结果表明:施用褐煤基有机材料后,水稳性复合体增加。1)6种铅化学形态在各复合体中分布状况不同。各改良剂处理的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铅在复合体中分布的大小顺序均为:G0〉G1〉G2,各处理从G0到G1,交换态铅质量分数下降了8.74%-32.22%,从G1到G2各处理下降了2.73%-26.74%;弱有机态和强有机态、残渣态铅分布顺序为:G0〈G1、G2。2)施用有机材料均引起了3组复合体中交换态铅质量分数的下降,各处理交换态铅质量分数平均下降了2.73%~32.22%;普遍提高了弱有机态和强有机态铅质量分数,弱有机态铅最高提高51.23%,强有机态铅最高提高67.65%,对残渣态铅没有显著影响。3)所有改性材料改性后均提高了G2组中的交换态铅,普遍降低强有机态铅质量分数,碳酸盐态铅质量分数未有显著变化。因此,施用褐煤基有机改良剂,促进了水稳性复合体的形成,降低了复合体中交换态铅质量分数,对土壤铅起到了钝化作用。褐煤有机材料对交换态和有机态铅影响较大,对铁锰氧化物态、碳酸盐态和残渣态影响较小。

  • 标签: 褐煤基改良剂 土壤修复 铅形态 胶散复合体 石灰性土壤
  • 简介:以福银高速公路尤溪联合段为研究区域,探讨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的监测方法。研究表明,遥感监测、实地建立径流小区、人工模拟降雨法、水文观测和实地调查测量法的综合集成是进行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监测较好的方法体系:通过遥感法来监测项目建设前后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通过径流小区法、水文观测法和侵蚀沟法以获得项目土壤侵蚀量,结合实地调查和测量法进行监测土壤侵蚀造成的影响监测。

  • 标签: 开发建设 土壤侵蚀 监测 方法体系
  • 简介: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通过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防御体系,使小流域内的植被迅速恢复,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7.3%提高到现在的75.3%,使项目区内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218.68km2减少到期末的35.78km2,减少83.6%,流失程度大大降低,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控制,成效显著。

  • 标签: 金溪县 水土保持 “长治”农发项目 经验
  • 简介:《InternationalJournalofSedimentResearch》(译名《国际泥沙研究》)自2007年起成为SCI源刊,被SCI—E收录。本刊为季刊,刊登内容除泥沙运动力学和河床演变等外,还包括地理学、地貌学、土壤侵蚀、流域产沙、水土保持、泥沙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泥沙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评估等涉及全流域的泥沙问题。

  • 标签: 泥沙运动力学 国际 河床演变 土壤侵蚀 流域产沙 水土保持
  • 简介:弃土弃渣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如何对弃土弃渣妥善处置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怀集至阳江港高速公路怀集至郁南段项目为例,论述了高速公路项目在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时,对弃土弃渣的一种处置方案,以期为今后建立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技术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高速公路 水土保持 弃渣处置
  • 简介:永泰县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之一,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共同探讨以封育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做好总结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模式 永泰
  • 简介:自2003年来,在国家水利部、财政部的关心支持下,赣县实施麂山项目区赣江上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5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91.48km^2,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100.65km^2下降到41.01km^2,下降了59.25%,年土壤流失量下降了62.08万t,保土减沙效率达70.3%。同时发展了流域经济,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服务新农村建设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总结形成了赣县特色的项目实施和管理的经验体会: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监督,巩固治理成果;创新思路,加快治理步伐;加强管理,规范建设程序;科学治理,建设精品流域;严格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广泛宣传,营造工作氛围;强化监督,巩固治理成果。

  • 标签: 水土保持 重点治理 成效经验 赣县麂山项目区
  • 简介:根据研究成果,本文简要论述了福建流域水文循环基本特征和河流不同水源重要特性的两大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试点流域“双蓄”的重要理念,初步提出试点流域保水保土保生态系统工程、试点流域干支流上游修建龙头水库群及其系统工程和试点流域主体水网(含供水和灌溉)系统工程的发展模式。应对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流域下垫面动态变化的共同影响下,洪涝与干旱的概率增多,加重了治水工作任务的新情况下,商议其对策。

  • 标签: 流域天然动态蓄水量 龙头水库群 三大系统工程的发展模式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永春县龙门滩四级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及结果分析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同类工作提出了建议,旨在交流探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及发挥作用。

  • 标签: 水土流失 监测 龙门滩四级电站
  • 简介:TOPMODEL(TopographyMODEL)为一半分布水文模式,是由英国兹里大学的Beven及Kirkby于1979年所发展,可以数学方式表示水文循环过程的模式,其概念简单、参数少、操作方便,近年来模式不断修正改进,更可与数值高程模型与地理资讯系统相配合,因此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而广泛使用。TOPMODEL的应用范围甚广,由文献中得知其应用领域包括:模式评估、气候水文、原理探讨、网格分析与灾害预测等。本文介绍了TOPMODEL模式的原理与应用,并收集相关的文献(2001—2010年),就研究现况予以统计分析,为日后应用此模式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TOPMODEL 地形指数 水文模式
  • 简介:在调查研究和实地勘察基础上,对新疆与黄土高原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和治理模式进行差异性分析,针对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水土流失特点,结合黄土高原治理经验和模式,系统分析新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并在具有代表性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新疆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统一规划和分类防治治理的模式

  • 标签: 干旱内陆区 水土流失 综合防治 模式
  • 简介: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更注重环保,而风能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及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人为地加剧了水土流失。本文以安溪龙门风电场项目为例,结合风电工程的特点,就风电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几个重要问题进行说明,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和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章节提出水土保持相关要求,通过工程、植物与临时措施的结合,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也为下阶段主体工程进一步设计提供依据,力求把项目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程度。

  • 标签: 风电场 水土保持方案深度 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 水土保持措施
  • 简介:为探索中国南方红壤侵蚀严重区水土流失快速治理的方法和途径,在江西省的修水、宁都、石城等县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侵蚀区,对16种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的植物生长状况、蓄水保土效益、改土增肥效益、经济效益4方面进行观测,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对不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修水试验区马尾松+木荷+胡枝子+黄栀子、马尾松+木荷+泡桐+胡枝子,宁都试验区马尾松+木荷+胡枝子,石城试验区湿地松+枫香+胡枝子+硬骨草、湿地松+胡枝子+硬骨草和湿地松+胡枝子+百喜草配置模式各种效益表现优良,可以在同类地区大力推广。

  • 标签: 红壤侵蚀区 水土保持 植物配置模式 江西省
  • 简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是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关键,是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和设计的基础,其重要内容就是项目区背景及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本文通过对现有土壤侵蚀模数确定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其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同时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土壤侵蚀模数 预测 开发建设
  • 简介:开发建设项目通过对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子的干扰和破坏,打破了地表基底的稳定,损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以至引发生态退化。通过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危害等情况,结合生态恢复学相关理论,对水土流失生态恢复体系及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希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 标签: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 生态恢复
  • 简介:以山西某煤矿兼并重组项目为例,介绍了煤矿重组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项目水土流失类型、侵蚀强度、新增水土流失情况,探讨了水土流失治理分区及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体系,并提出水土流失治理建议。

  • 标签: 煤矿 兼并重组 水土流失 治理
  • 简介:根据调查结果,江西省开发建设项目每年扰动的土地面积845.88km2,搬动土石方6.56亿m3,平均每年由此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面积1779.39km2,水土流失量1903.25万t。本文对该省近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实用性强的对策措施。

  • 标签: 江西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 分析
  • 简介:水土保持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形式是改革新形式,主要采用两种报账制形式:一种是直接县级报账制,由县级水土保持部门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水土保持项目资金的使用由施工单位直接向县水土保持部门报账支出.另一种是间接县级报账制,由水土保持建设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组织实施,由项目乡(镇)政府确定施工单位,先由施工单位向政府实行报账开支,然后再由政府向县水土保持部门实行报账.

  • 标签: 水土保持 项目资金管理工作 县级报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