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是国家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水土保持宏观规划的支持工具。借鉴国外区域土壤侵蚀模型,以DEM栅格为空间单元,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单元模型进行定量表达,包括降雨、植被截留、入渗,微地形填洼等,并利用GIS功能完成径流传递和汇集部分的计算,建立了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所建立模型在延河流域的试运算,结果接近现实,能反映土壤侵蚀时空分布趋势。模型的建立可为水土保持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 标签: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 算法设计 参数提取
  • 简介:为了研究风蚀区水土流失量影响因子,利用SPSS软件,对2008—2009年新疆戈壁荒漠区水土流失监测系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量与降雨、风速、地形坡度、土壤紧实度呈线性相关,同时分析了各因子影响程度,以及对工程实际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荒漠 风蚀 影响因子 SPSS 新疆
  • 简介:区域土壤侵蚀量估算是土壤侵蚀调查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定量估算区域土壤侵蚀状况,以2011年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中的水力侵蚀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估算2011年辽宁省的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地形、水土保持措施等侵蚀因子及侵蚀量,在此基础上对全省的水力侵蚀强度进行分级和面积统计,并与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全省各土壤侵蚀因子的估算结果与抽样调查结果较为接近;土壤水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每年全省约85%的土地处于微度侵蚀(〈1000t/km2),而强度侵蚀(〉5000t/km2)面积仅占2%;抽样调查得到的独立工矿用地、果园、旱地和其他土地的侵蚀模数较估算得出的侵蚀模数大,而在草地、其他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上抽样调查得到的侵蚀模数却较估算得出的侵蚀模数小,主要原因可能是省域和抽样单元计算地形因子的DEM数据精度不同。总体上,该研究为如何利用抽样调查数据估算全国土壤侵蚀状况提供参考。

  • 标签: 抽样调查资料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 GIS应用 区域土壤侵蚀 辽宁省
  • 简介:香根草系统通过世界银行于1988年由格雷姆肖先生引入中国.自1997年"福州会议"、1999年"南昌会议"和2003年第三届国际香根草会议后迅速传播开来,在中国南方得到广泛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本文在汇集了我国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香根草在中国的可能的种植区域及与此有关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标签: 水土保持 香根草 种植区域 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 种植季节
  • 简介:区域沟蚀调查结果是进行沟蚀治理的依据,但目前应用的遥感调查方法难以识别浅沟和规模较小的切沟。本研究在全国第1次水利普查土壤侵蚀抽样调查方法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调查单元的沟蚀调查方法,并在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辽阳县和彰武县、黑龙江省嫩江县和内蒙古阿荣旗的112个野外调查单元进行了沟蚀调查。结果表明:辽阳、彰武、嫩江和阿荣旗4个县(旗)沟壑密度分别为1.70、0.61、1.51和5.04km/km2,沟蚀强度分别为中度、轻度、中度和剧烈;4个县沟蚀条数分别为14.7、9.3、12.4和44.0条/km2,其中浅沟比例分别为46.9%、44.1%、71.0%和66.1%;以丘陵地形为主的辽阳县切沟比例高,以漫岗地形为主的嫩江县和阿荣旗浅沟比例高,以台地缓丘为主的彰武县沟蚀相对较弱,发生沟蚀时多以切沟为主;沟蚀主要发生在耕地,浅沟数量在旱地的比例高达88.8%-100%,切沟数量比例也达到40.1%~99.1%。本方法不仅能够客观、定量地反映区域沟蚀强度,而且能够通过在同一调查单元调查片蚀和沟蚀,实现片蚀和沟蚀强度评价和侵蚀贡献估算。

  • 标签: 区域抽样调查 野外调查单元 浅沟 切沟 东北地区
  • 简介:常规的水土流失野外调查技术已难以满足现阶段区域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需求。为探索高效、精准、高质量的水土流失数据采集技术,作者以山东沂蒙山泰山国家级重点治理区蒙阴县为例,以小流域或公里网格为调查单元,通过分析奥维地图的技术优势,针对区域水土流失监测野外调查工作中导航找点难、信息采集过程繁琐、拍照定位精准度低等系列问题,探索了奥维地图与GIS结合在水土流失野外调查工作中的应用,包括基础数据源处理与导入、路线导航、点位查找、信息采集、位置共享以及内业成果处理等;提出了较为系统高效的"无纸化"水土流失野外调查技术与方法,并结合应用实践,对奥维地图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及监督管理等野外调查环节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区域水土流失监测 奥维地图 GIS 野外调查单元
  • 简介:为正确理解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区域分异的驱动力机制,改善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借用植被数量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区域分异与驱动力的关系进行多元定量分析,认为: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现象,地形坡度、降水、人口密度、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河网密度是影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差异的主要因子。地形坡度与林地、灌丛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与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负相关;降水与林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人口密度与耕地、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正相关;农业机械化程度与耕地、灌丛的分布呈负相关。进而定量诊断出各种驱动力因子对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分异的贡献大小。

  • 标签: 土地利用格局 区域分异 驱动因子 DCCA排序 黄土高原
  • 简介:在实地调查厦门同安区旅游资源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对同安旅游资源分析评价和旅游市场趋势分析,确定同安区的5个旅游主题,结论是随着旅游发展,厦门同安区城市旅游主题开发的出现将是一种必然现象,旅游主题开发满足同安建设“城市后花园”的需要。

  • 标签: 主题旅游 同安 旅游资源 旅游市场
  • 简介:本研究采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对湖北省水土流失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周边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和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是湖北省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而江汉平原及周边丘陵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和洞庭湖丘陵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则是湖北省水土流失程度最轻的地区。湖北省水土流失强度最高的县(市)多位于江汉平原与周边山地的过渡地带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说明湖北省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是水土流失区域分异产生的先决条件,但是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和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活动强度的差异也对水土流失分异有重要影响。

  • 标签: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区域分异 湖北省
  • 简介:运用生态价值服务功能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导致的区域生态价值功能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给区域环境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规划标准,始兴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由2005年的35.46亿元减少到2020年的35.42亿元,生态价值净减少0.04亿元,减少量只占2005年的0.11%,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基本保持稳定。

  • 标签: 土地规划 环境 评价 始兴县
  • 简介: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之一,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会进一步加剧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降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在总结了鄱阳湖地区过去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并对未来进行预估后,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湿地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 标签: 气候变化 脆弱性 适应性 鄱阳湖湿地
  • 简介:自2009年9月份以来,中国的西南五省、市遭受历史的特大干旱,造成了数千万人的饮水困难,上百万公顷的粮食绝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均为历史之最。经调查发现,本次的特大旱灾有以下8大特点:农村重于城市、海拔高的地区重于海拔低的地区、有林区轻于无林区、无湿地的地区重于有湿地的地区、喀斯特岩溶地区重于非喀斯特岩溶地区、在农村工矿地区重于无工矿地区、无水利工程的地方往往重于有水利工程的地方、干旱在水土流失区更为严重。本文分析了8个特点与干旱的因果关系,阐述了本次旱灾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 标签: 历史 干旱 灾害 思考
  • 简介:由于贵州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质条件,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十分困难。目前,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达1151.1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5.38%。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成因等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实现贵州省农村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饮水安全 农村 对策 贵州
  • 简介:为定量研究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土流失状况,构建江西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江西省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1996到2000年,江西省生态安全水平好转,但全省整体生态安全水平只有Ⅱ级,生态安全压力仍然很大;2)江西省生态安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空间分布格局和绝对数值差异上;3)江西省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关系密切,随着整体生态安全水平的提高,水土流失对生态安全影响越来越大。

  • 标签: 水土流失 生态安全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江西省
  • 简介:砒砂岩是一种特殊的泥岩、泥沙岩,是黄河中下游粗泥沙的主要来源。通过试验,观测了砒砂岩的耐水性,测试了砒砂岩的抗压强度、颗粒粒径分布、最大干密度等物理性能指标,利用X射线衍射测试了砒砂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并通过光学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砒砂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砒砂岩力学强度在0.4~2.8MPa之间,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赤铁矿,氧化物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钙。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砒砂岩结构疏松,孔隙较多,胶结物质主要为碳酸盐和黏土物质。

  • 标签: 砒砂岩 矿物成分 抗蚀性
  • 简介:台湾地区地形、环境特殊,再加上气候等因素,导致灾害频繁,而发生灾害之主因以降雨为主,故针对年降水量、1d最大降水量及1h最大降水量进行频率分析。依台湾中央气象站所设21个气象站分北、中、南、东4区域为分析对象,采用常态分布法、对数常态分布法、极端值第一类分布、皮尔逊第三类分布及对数皮尔逊第三类分布5种分布进行分析。由研究结果得知:无论是年降雨量、1d最大降雨量或1h最大降雨量,台湾全区皆建议采用对数皮尔逊第三类分布作为频率分析之推估。

  • 标签: 频率分析 年降水量 1d最大降水量 1h最大降水量
  • 简介:本文运用物种多样、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等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周宁县天然甜槠林的群落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指数和均匀度值均较大,群落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研究结果为保护该地域森林植被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甜槠林
  • 简介:对山区因采矿破坏生态环境,引发剧烈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对生态安全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防治对策。

  • 标签: 山区 矿山 水土流失 生态安全
  • 简介: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中工程措施部分普遍应用的浆砌石拦渣坝进行系统的受力分析、静力平衡原理探讨;依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典型设计的拦渣坝进行抗滑、抗倾以及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以确保拦渣坝的安全稳定,发挥拦渣功效,减少水土流失。

  • 标签: 拦渣坝 典型设计 安全稳定性
  • 简介:东固陂小流域是严重水土流失区,通过15年的综合治理,生态发生很大变化,改变森林多样、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也改善该小流域社会和经济面貌。

  • 标签: 小流域 森林景观 多样性 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