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应用水文站的泥沙资料,分析汀江河流输沙量的地区分布和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并对形成这些规律及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汀江 输沙量 地区分布 年内年际变化
  • 简介:以庞庄与夹河两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两矿区20多年来农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不同角度分析,阐述了其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分析了这种变化合理性,最后给出了矿区居民点搬迁一些建议,提出了矿区土地利用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标签: 景观格局 农村居民点 矿区 景观生态学
  • 简介:选取1989、1999和2003年8月的TM遥感影像3景,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提取了植被覆盖等级图。通过对3时段不同植被盖度类型比较分析得出:盐池县植被盖度变化趋势明显,尤其是低盖度植被和中高盖度植被,2003年较1989年变化幅度分别为64.62%和72.04%。出现植被好转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气候因素中的降雨和蒸发,二是荒漠化治理措施如退耕还林、全县禁牧封育等,而这些影响因素中尤其以降水和蒸发为主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盐池县植被覆盖度同降水、蒸发之间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中等盖度主要以半固定沙地、退化土地、退化草场为主,2003年占全县总面积的70.65%,是盐池县的主要植被覆盖类型,该类型面积大,生态脆弱,是未来荒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

  • 标签: 植被盖度 NDVI 降水 蒸发 盐池
  • 简介:降雨侵蚀力是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本文利用广东省26个基本气象站点的多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并初步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于4~9月份(雨季),其占全年的84.8%,根据季节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区:第一类型区分布于粤北、粤东北、粤西北的内陆山区,第二类型区分布于粤中、粤东和粤西部分地区,第三类型区分布于广东省南端的电白、吴川和雷州半岛地区,各类型区之间的季节分布有明显差异;在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上,1961~2001年间大部分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正趋势,最大趋势系数(r)可达0.326,其年际变化特征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相关.

  • 标签: 降雨侵蚀力 广东 土壤侵蚀 时间变化特征 降雨量 降雨强度
  • 简介:为了解喀斯特地区景观变化过程及相应的生态效应,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黔中地区1995-2000年的景观格局与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以灌木林地、坡耕地、中覆盖度荒草地占据着景观中的优势地位。旱地、林地和荒草坡的转换关系复杂,退耕还林还草与毁林毁草开荒同时并存,植被恢复与退化并存,整体景观尚处于一种波动状态,区域土地利用生态价值并未有明显提高,而呈下降趋势。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是岩性、地貌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景观斑块的转化主要受人文因素的影响,耕地的变化主要是被建设用地占用。在1995-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中,研究区的生态既有恢复,又存在继续恶化的趋势。

  • 标签: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中山丘原区 喀斯特地貌
  • 简介:强度水土流失区采用以类芦为主栽草种的治理措施,仅一年时间就能长成高大的类芦植丛,改变水土流失区恶劣的生境,为芒萁及其他乡土草种、灌木的快速侵入、生长创造条件,形成多草种、多灌木、乔木的植被群落,并为鸟类、昆虫及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了一定生境条件,逐步恢复水土流失地的生物多样性.

  • 标签: 水土流失 治理 生物多样性 分析
  • 简介:以黄土高原较早实施退耕还林的宁夏西吉县为例,选择1990和2005年的2期TM遥感图像,对西吉县1990-2005年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结构及空间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得到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特征 转移矩阵 TM影像
  • 简介:为摸清浑善达克沙地近5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规律,以沙地内湖泊沉积为研究对象,根据浑善达克沙地内白银库伦诺尔湖泊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元素、有机质和CaCO3等环境变化代用指标的分析结果,结合210Pb和137Cs测年资料,恢复了包括小冰期和20世纪初升温期等气候事件在内的浑善达克沙地近5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规律.A.D.1500~1600,浑善达克沙地气候较干旱寒冷,植被生长受到抑制;A.D.1600~1760,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湖泊水位上升,为温和湿润-温和偏干气候,植被盖度增加;A.D.1760~1900,气候较温和湿润,后期气候干旱寒冷;A.D.1900,小冰期结束,气温回升,降水增加,但近现代以来,气候逐渐呈干旱化趋势.

  • 标签: 气候环境变化 湖泊沉积 小冰期 地气 浑善达克沙地 降水
  • 简介:在分析“退耕还林”政策驱动下的农户土地转用决策机理的基础上,以江西丰城市的农户调查资料建立了“退耕还林”政策与农户土地利用变化的计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退耕收益补偿对比值对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的影响;(2)“退耕还林”政策中对土地产权的安排对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影响不大;(3)在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的影响因素不同,土地资源丰度、农户择业行为对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影响较大。并进一步就推进生态友好的土地利用方式、合理引导土地利用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退耕还林 土地利用决策 农户行为 土地利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