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神阙灸联合穴位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97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神阙灸联合穴位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西替利嗪糖浆,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γ-干扰素(INF-γ)、免疫球蛋白E(IgE)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及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8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EOS,IgE,IL-4均显著降低,INF-γ显著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神阙灸联合穴位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且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小,患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过敏性鼻炎 神阙灸 穴位贴敷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吴茱萸涌泉穴佐治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抗菌、补充维生素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吴茱萸涌泉穴外敷治疗。5d后对2组病例愈显率、总症状积分分值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0%,对照组为70.0%,治疗组在愈显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1.9773,P〈0.01);2组治疗后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症状积分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吴茱萸涌泉穴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显著。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吴茱萸 涌泉穴 外敷
  • 简介:目的观察王氏玉屏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96例、对照1组100例、对照2组104例,治疗组采用王氏玉屏膏,对照1组采用匹多莫德口服,对照2组采用面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1组为68.00%,对照2组为63.4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1年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及发病时间均短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后治疗组IgA,IgG水平显著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补体C_3,C_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王氏玉屏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王氏玉屏膏 贴敷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神阙穴干姜末配合捏脊疗法对虚寒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确诊的32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采用穴位配合捏脊手法治疗,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用ELE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和TNF-α的含量。结果治疗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IL-18和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神阙穴干姜末配合捏脊手法治疗可明显降低轮状病毒肠炎(虚寒型)患儿血清中IL-18和TNF-α的含量,这是其促进疾病恢复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神阙穴 贴敷 捏脊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2组均给予预防和纠正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对照组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辨证外敷神阙穴,2组均连续治疗3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湿热内蕴型、风寒外束型、脾虚失运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87.50%,100.00%,3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脱水、腹泻改善和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能迅速改善腹泻患儿的脱水及腹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腹泻 中药敷脐 辨证分型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丁香开胃配合腹部热敷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疗效。方法对128例婴幼儿腹泻患儿,应用复方丁香开胃配合腹部热敷进行治疗,复方丁香开胃于脐部,连续12h以上,同时选取棉垫烤热后敷在腹部,每次30min以上,每天4~6次,3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128例患儿治愈96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95.3%。结论复方丁香开胃联合腹部热敷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适用于婴幼儿腹泻的治疗。

  • 标签: 复方丁香开胃贴 腹部热敷 婴幼儿腹泻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脐对阿奇霉素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80例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加入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30min前给予自制中药脐,治疗3~5d后观察2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肠道不良反应程度比较,治疗组无反应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轻微反应、中度反应及重度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中药脐贴在降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简单可靠、安全易行等优点,易于患儿和家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不良反应 小儿 阿奇霉素 中药脐贴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654-2注射液调和云南白药脐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口服颠茄合剂,3次/d,连服3d,同时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2-3岁0.5g/次,4-6岁1.0g/次,7-9岁1.5g/次,3次/d,连服1周。治疗组30例以654-2注射液调和云南白药脐,2次/d,4d为1个疗程,隔3d进行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腹痛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654-2注射液调和云南白药脐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 654-2注射液 云南白药 敷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