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宾阳县百咳发病特征,为制订百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宾阳县2018-2020咳报告病例和DTaP免疫史,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0宾阳县报告百咳病例3例,年报告平均发病率0.15/10万,全部为外地报告转入本地病例,发病年龄为3-5龄儿童,病前1均无DTaP免疫史。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对百咳认识不足,应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断百咳水平。

  • 标签: 百日咳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门诊近3促进抗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中开展处方点评的效果。方法:对我院门诊近3(2018~2020)高血压患者电子中西药处方资料进行抽查,统计分析药物用量、名称、分类、疗程、金额等信息。结果:逐年增长血管紧张素用量,下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使用率,抗高血压药物首位是我院门诊近3钙离子拮抗剂,趋势呈现为逐年增加。结论:我院门诊近3促进抗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中开展处方点评,意义重大。

  • 标签: 处方点评 我院 门诊 抗高血压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齿槽塑形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后3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1至20211我院接收的20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鼻齿槽塑形治疗前以及术后3分成3个时间点,分别是T0(初次就诊)、T1(鼻齿槽塑形结束)、以及T2(术后3),将患儿的正面以及上仰90度面部进行照片拍摄,比较照片中患儿的鼻部情况。结果:照片中T1的鼻小柱以及鼻背倾斜度、健侧鼻孔的高度和宽度比均明显比T0小,差异较大(P<0.05);且T2的鼻小柱以及鼻背倾斜度、健侧和患侧的鼻翼高度之比、健侧和患侧的鼻底高度之比、以及内眦和鼻底的连线之比均明显比T1小,而患侧的鼻底和鼻翼的高度之比明显比T1大,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鼻齿槽塑形应用到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治疗中,可有效使患儿的鼻部对称情况得到改善,同时能保证术后3的鼻部情况一直稳定维持。

  • 标签: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鼻齿槽塑形 鼻部情况
  • 简介:摘要:再生医疗技术,较比传统治疗技术,创伤更小,降低了患者疼痛程度,加速创面愈合,能够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患者治愈率。相关研究显示,做好术后护理干预工作,可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加速患者康复。基于此,本文对应用再生技术治疗21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 标签: 应用再生医疗技术 21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实施中医膳食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102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按照中西营养共识进行常规指导,观察组则采用中医膳食辨证管理。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3期 中医膳食 血液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共5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结肠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中药灌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情况、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情况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对于慢性肾脏病3~4期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结肠透析 中药灌肠治疗 慢性肾脏病3~4期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3H-6S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H-6S管理模式运用于医院门诊药房质量管理中,分析实施前(20201-6)和实施后(20207-12)门诊药房的药品调配差错率、药品调配时间、取药等待时间和患者取药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实施3H-6S管理模式后,药品调配差错率显著小于实施前,药品调配时间和取药等待时间显著短与对照组,门诊患者取药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在医院门诊药房实施3H-6S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率,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和门诊患者取药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3H-6S管理模式 门诊药房 调配差错率 取药等待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宫颈癌诊断中对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910至202010经病理诊断为早期宫颈癌的61例患者为此研究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宫颈良性病变60例患者为此研究对照组,对比两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及其联合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EA、CA125、SCC-Ag水平较高,且联合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测定,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诊断中对CEA、CA125、SCC-Ag水平联合测定具有一定价值,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应尽快实施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以便能及时予以有效治疗。

  • 标签: 宫颈癌 肿瘤标志物 诊断效能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曼乐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自我院20196至20204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月经来潮3-5d宫腔放置曼乐,比较放置前后月经量(PBAC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d打印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畸形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96至20206间我院接收的16例膝内翻畸形患者,均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辅助以3d打印导板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均未出现有并发症情况,术后股胫角以及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胫骨近端内侧角、下肢负重线比率明显高于手术前,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内翻畸形患者而言,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辅助以3d打印导板技术,可有效纠正下肢力线,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3d打印导板 胫骨高位截骨 膝内翻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3+2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基于SP的案例教学法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91-202012期间实习的60位护士,以抽签法分为甲乙两组,分别30例和30例。甲组实施基于SP的案例教学法,乙组实施常规带教,比较带教满意率及考核成绩。结果 甲乙组带教满意率分别为96.67%、80.00%。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带教结束后再次比较,甲组得分高于乙组,对比有差异(P

  • 标签: 基于SP的案例教学法 高职外科护理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Galectin-3及PD-1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61~20207确诊为UC的患者63例作为UC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行肠镜检查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alectin-3及PD-1在两组肠粘膜中的表达,探讨两个指标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在不同 UC分级中的表达情况及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alectin-3在对照组中高表达(P<0.05);PD-1在UC组中高表达(P<0.05)。Galectin-3在UCⅠ级与Ⅱ级、Ⅲ级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在UCⅠ级与Ⅲ级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中Galectin-3和PD-1的表达具有关联性(P<0.05)。结论:Galectin-3、PD-1通过对炎症的双向调节及负性调节作用共同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的过程。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Galectin-3 PD-1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西安市2019度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征,为监测西安市病原菌分布及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病原菌耐药监测数据。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9度共分离出病原菌株30452株,革兰阴性菌株18692占61.38%,革兰阳性球菌10430株占34.25%,真菌1330株占分离率的4.37%,临床分离占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为43.01%,发现五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和0.50%,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0.30%和1.30%,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1.40%和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分别为58.30%和48.40%。结论 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与去年相比略有上升。对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MRSA、VRE、碳氢酶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要进行重点监测,并且应与临床加强沟通,使得检验结果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 标签: 2019年度 西安市 抗菌药物 耐药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2009—2019海南卫生总费用的机构流向情况,为海南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机构法计算,对结果采取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2019海南省卫生总费用的年均增长速度是大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卫生费用大多流向医院,基层占比例依旧较低。结论:对机构法核算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政府医疗卫生投入较为不平衡的态势得到改善,但未实际改变,应当继续深入对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层面的研究;合理利用好卫生总费用的来源法运算结果,对资金筹集渠道深入研究;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高效推进海南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卫生总费用 机构法 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