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纳布啡对硬膜外组滞分娩镇痛时布卡因最低有效的影响,通过建立临床模型进行。方法:选取鹰潭市中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产妇8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产妇各43例。给予对照组产妇采用布卡因进行麻醉镇痛,观察组产妇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纳布啡进行麻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产妇使用药物后Bromage评分、第一、二产程时间、镇痛情况与观察组产妇使用药物后的效果Bromage评分、第一、二产程时间、镇痛情况相比,对照组的效果较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纳布啡与布卡因对产妇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纳布啡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 布比卡因
  • 简介:全国有一万多家县级医院,服务着占全国总人口70%的县域居民(包括农村居民和小城镇居民)。且根据调查,县级城市老龄化一、二线城市来得更快。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等化问题依然突出,区域间以及城乡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依然较大。在我国新医改政策不断巩固、深化的背景下,作为"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主体的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

  • 标签: 县级城市 卫生资源配置 医院转诊 小城镇居民 医疗健康 县级综合性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Beagle犬血浆中伏立康唑(咪唑类抗真菌药)的方法,并比较伏立康唑冻干粉针(参制剂)和伏立康唑亚微乳(受试制剂)的药动学特点。方法采用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m),流动相为乙腈-水-乙酸(55∶45∶0.25,v/v/v),流速为1.0mL·min-1,外标法测定。结果在选定的HPLC条件下伏立康唑与血浆杂质分离良好,伏立康唑的线性范围为0.2~50.0mg·L-1,定量下限为0.2mg·L-1。提取回收率为97.37%~110.00%,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Beagle犬静脉滴注伏立康唑亚微乳及冻干粉针后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6.88±1.16)h和(6.82±1.73)h,Ke分别为(0.107±0.025)h-1和(0.109±0.031)h-1,AUC(0~∞)为(136±47.5)mg·h-1·L-1和(179±48.3)mg·h-1·L-1,MRT0~∞为(9.51±1.83)h和(9.35±2.75)h,消除率为(1.01±0.45)mL·min-1·kg-1和(0.68±0.21)mL·min-1·kg-1。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无杂质干扰,结果准确。两种制剂具有类似的药动学行为,可为伏立康唑亚微乳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伏立康唑 BEAGLE犬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黄芪颗粒+羟苯磺酸钙加以治疗后获得临床疗效。方法1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给予羟苯磺酸钙+黄芪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P)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及眼底荧光造影结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优于对照组的77.50%,眼底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优于对照组的7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BP水平为(6.23±1.69)mmol/L,HbA1c水平为(6.15±0.63)%,UACR水平为(336.62±180.15)mg/g,分别优于对照组的(8.71±2.15)mmol/L、(7.52±0.93)%、(476.49±271.19)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治疗药物选择羟苯磺酸钙+黄芪颗粒,可以使患者HbAlc水平及眼底荧光造影结果等获得确切改善,最终有效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黄芪颗粒 羟苯磺酸钙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观察旋转穿刺针座配合内瘘侧肢体抬高减轻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血液透析时出现上肢内瘘手臂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内瘘手臂疼痛的方法(包括关闭超滤、生理盐水输注、心理护理干预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旋转穿刺针座配合肢体抬高,观察比较2组患者疼痛的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V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旋转穿刺针座配合肢体抬高能够有效减轻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的疼痛程度,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内瘘手臂疼痛 旋转针座
  • 简介:目的:评价复方当归注射液夹脊穴注射配合牵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且中医证型属于淤血阻滞的患者9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夹脊穴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和症状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按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腰腿痛模拟量表(JOA)的评分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JOA评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JOA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IL-6、TNF-α值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为75.56%(P〈0.05)。结论: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夹脊穴注射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牵引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炎症因子水平。

  • 标签: 复方当归注射液 夹脊穴注射 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炎症因子
  • 简介:结合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的发展现状,对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进行探讨,为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实验教学 综合实验
  • 简介:以水杨酸乳膏制备为实例,探讨将正交试验应用于药剂学设计性实验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引导学生参与文献检索、班级讨论、影响因素和水平的确定、周密实施、结果汇总、极差分析,成功筛选出水杨酸乳膏制备的最优条件,激发学生学习药剂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结果说明正交试验有助于提高药剂学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正交试验 药剂学 设计性实验 教学方法
  • 简介:目的:筛选磷酸西格列汀片直接压片法的最佳处方。方法: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BBD)优化磷酸西格列汀片的处方设计,以原料药粒径、MCC占填充剂比例及崩解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休止角、均匀度、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制备样品作质量考察。结果:最优处方原药粒径100nm,MCC占填充剂比例为45%,崩解剂用量为2.7%。根据最优处方制备的小试样品,均匀度为(2.53±0.18)%,休止角为(38.9±0.5)°,10min溶出度为(82.3±2.2)%,与理论值的差距〈10%。3批中试样品,各评价指标与理论值的差距均〈10%,符合质量要求。结论:通过BBD法优化的磷酸西格列汀片处方,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混合均匀度,制得片剂具有快速溶出特征。

  • 标签: 磷酸西格列汀 粉末直接压片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优化法
  • 简介: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烷氧基联苯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多药耐药和转移活性。方法以联苯双酯为先导物,在保留其烷氧基联苯药效团的基础上,借鉴前三代P-gp抑制剂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6a~l。通过细胞毒实验、流式实验、肿瘤MDR逆转实验等评价化合物抗P-gp介导的肿瘤MDR活性;此外采用划痕实验初步评价前述P-gp抑制活性较好的化合物的抗肿瘤转移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细胞毒实验表明化合物的安全性较高;流式和逆转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6h和6k具有较好的P-gp抑制活性,可以部分逆转P-gp介导的肿瘤耐药,且好于先导物联苯双酯;划痕实验表明化合物6h和6k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的活性。结论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6h和6k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多药耐药和肿瘤转移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肿瘤多药耐药 P-糖蛋白抑制剂 肿瘤转移 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