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流动育龄妇女稽留流产的病因机制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来医院就诊的流动育龄妇女稽留流产患者共12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无自然流产史者行人工流产的流动育龄妇女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取2组的胚胎组织物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胚胎组织中支原体(UU)、衣原体(CT)的基因拷贝数,并对胚胎组织采用FISH技术进行染色体变异分析。结果:观察组CT、UU以及CT+UU混合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胎儿绒毛组织的染色体正常72例,占60.0%;染色体数目异常48例,异常率为40.0%;对照组胎儿绒毛组织的染色体正常89例,占89.0%;染色体数目异常11例,异常率为11.0%。观察组胎儿绒毛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妇CT感染、UU感染以及两者的混合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胚胎染色体异常是稽留流产发生比较重要的因素。

  • 标签: 稽留流产 病因 临床意义 流动育龄妇女
  • 简介: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亚叶酸钙对映异构体。方法:通过探讨色谱柱、柱温、手性配合剂、流动相的pH值对手性拆分的影响,确定乙腈-苯丙氨酸溶液(8mmolL-苯丙氨酸、4mmol硫酸铜,加水1000mL,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至3.5)(10∶90)为手性流动相,KromasilC18柱(250mm×4.6mm,5μm)拆分亚叶酸钙对映体,检测波长为300nm,柱温20℃。结果与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药品质量控制与体内代谢立体选择性的研究。

  • 标签: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 L-苯丙氨酸 硫酸铜 手性拆分 亚叶酸钙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注射麻醉,观察组应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自主呼吸、睁眼以及拔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P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镇痛效果明显,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芬太尼 丙泊酚 静脉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血液透析滤过技术在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2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儿,所有患者均予以连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随后对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比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肝功能以及肾功能指标,差异性有所加大,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儿应选择恰当的时机采用连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以此来提升临床治愈率。

  • 标签: 连续血液透析滤过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刺与手法推拿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手法能够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液动力学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 手法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