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制剂配置流程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系统评价,为PN制剂配置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及PN相关权威学术组织网站。分别使用AGREEⅡ和CASP量表对临床指南和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的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围绕国内PN配置流程所包含的项目对纳入文献进行健全度分析,以评价其全面性和精确性。结果最终共纳入1篇临床指南和4篇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其中1篇为国内共识)。其中,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2014年的临床指南质量评价结果为A级;4篇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中,德国医学营养学会2009年肠外营养指南第10章全静脉营养配置的质量评价结果最佳。另外,健全度分析结果显示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的肠外营养安全共识涉及的内容最为全面,且内容叙述最为详尽。5篇文献都对PN医嘱的开具、PN制剂的配制和临床使用等3个方面内容给出了相关推荐,主要涉及PN医嘱的适应证要求、PN制剂混合配置的安全操作以及PN制剂在临床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结论国外的相关指南的质量略有不同,各具特点,推荐意见的描述也较为详尽。国内尚无相关指南,应根据我国肠外营养制剂配置的临床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指南指导配置实践。

  • 标签: 肠外营养 指南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静脉给药不合理医嘱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NCCN临床实践指南、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等,分析我院2017年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比较干预前后抗肿瘤药物使用不合理发生率及其类型。结果:共审核医嘱6018份(干预前3160份,干预后2858份),不合理用药医嘱372份,干预前277份(74.46%),干预后95份(25.54%)。经干预后我院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较前明显下降(干预前不合理率为8.77%,干预后为3.32%,P<0.01)。不合理医嘱类型主要有:需避光药物未进行避光处理(20.70%);给药顺序不正确(29.30%);溶媒选择不适宜(28.23%);未按要求预处理(21.77%)等,干预前其发生率分别为1.93%、2.75%、2.44%、1.65%;干预后分别为0.56%、0.77%、0.98%、1.01%,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医嘱审核、反馈、干预后,可显著降低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数量,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及用药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医嘱点评 合理用药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