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胶质占全部脑肿瘤的40%以上,高分化脑胶质的生物学行为是侵袭性生长,手术很难彻底清除,单纯手术疗效差,局部复发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化疗可进一步杀灭残存肿瘤,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期,是目前最好的辅助治疗手段。我科室自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收治23例脑胶质患者进行化疗联合放疗后的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脑胶质瘤 术后化疗 联合放疗 护理 局部复发率 辅助治疗手段
  • 简介:胶质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脑胶质的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35%-60%,死亡率高居癌症前列。而在脑胶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血脑屏障、肿瘤组织内及周边水肿脑组织间隙静水压较高、用药后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因素降低了脑胶质治疗药物的疗效。联合用药治疗已逐渐替代单一药物治疗。最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如使用扶正平汤联合替莫唑胺,平消胶囊联合脑瘤饮,有效率可分别达到70.0%和86.4%,而对照组有效率为56.7%和70.0%,同时,死亡率和中位生存期也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较单一药物治疗更有效。目前,联合药物治疗已逐渐替代单一药物治疗,本文就临床现阶段常用联合药物做一综述。

  • 标签: 脑胶质瘤 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 替莫唑胺
  • 简介:随着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被发现。研究表明lncRNAs对胶质的诊断、治疗和化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共有20多个异常表达的lncRNAs被证实与胶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阐述这些公开报道异常表达的lncRNAs,以期为胶质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新的生物靶标。

  • 标签: 胶质瘤 长链非编码RNA 药理作用 生物靶标
  • 简介:摘要:脑胶质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脑胶质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脑胶质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免疫治疗的原理、各种免疫治疗策略及其优缺点,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脑胶质瘤 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脑胶质术后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手术方式,即术前影像学评估联合术中手术医生的经验判断,无法保证病灶影像学完全切除。术中磁共振可以使术中病灶整体可视化,检测残余的肿瘤组织,能最大限度保证肿瘤的切除,近年来得到较多应用。笔查阅相关文献,就近年来术中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术中 神经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功能神经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脑胶质患者中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期间院内的180例脑胶质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接受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整体数据信息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SAS评分、SDS评分更低,P

  • 标签: 脑胶质瘤 心理护理 SAS评分 SDS评分
  • 简介:神经胶质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类颅内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预后差及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及各种联合治疗方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并逐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颅内肿瘤治疗方法,其本质是一种近距离精确放射治疗田。同传统的外放射治疗相比,放射性粒子植入具有定位精确、治疗靶点局部放射剂量高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量低、治疗时间短、可以连续照射及分次照射等优点,安全、可靠、易于防护。本研究就术中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神经胶质研究现状作一回顾。

  • 标签: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神经胶质瘤 肿瘤治疗方法 精确放射治疗 局部放射剂量 颅内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对于脑胶质围术期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并根据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60例脑胶质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参照组和特定护理观察组,每组30例。采用特定的护理方法应用于脑胶质围术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以及产生的影响做出相关研究。结果:对于脑胶质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缓患者痛苦。结论:经研究表明对于脑胶质围术期患者的焦虑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治疗中负性情绪具有积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缓解患者术中焦虑情绪,利于治疗的正常进行。

  • 标签: 脑胶质瘤 围术期 焦虑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MCM2与P53在人脑胶质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手段检测37例各级脑胶质组织中MCM2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胶质中MCM2和P53的表达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增加,Ⅲ级、Ⅳ级显著高于Ⅰ级、Ⅱ级(P〈0.01)。MCM2的标记指数要比P53的标记指数高(r=0.926,P〈0.01)。结论MCM2及P53的异常表达与脑胶质细胞的病理分级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MCM2 P53
  • 简介:胶质(brainglioma,BG)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半数,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为Ⅰ~Ⅳ级。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脑胶质的主要方法,Ⅰ级为良性肿瘤,Ⅱ级为良、恶性交界性肿瘤,Ⅲ~Ⅳ级为恶性肿瘤。Ⅰ级可手术全部切除病变无需后续治疗,Ⅱ~Ⅳ级手术不易切干净,容易复发,术后均需辅助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

  • 标签: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交界性肿瘤 神经胶质细胞 GLIOMA 颅内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中老年脑胶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脑胶质治疗的中老年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12小时之内实施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60例患者常规CT多呈现出圆形与类圆形,且实质影块相对较多。成像检查显示不同级别脑质患者的CBC、CBV、PD检测值比较,差异具备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中老年脑胶质的诊断治疗当中具备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对脑胶质进行准确定量和定性分析,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中老年;脑胶质;诊断价值本次就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脑胶质治疗的中老年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中老年脑胶质的诊断作用。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脑胶质治疗的中老年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60例患者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28例,年龄均在60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6±4.2)岁。此次研究获得医药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根据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诊断与治疗的相关指南,按照非典型、核分裂指数、内皮细胞增殖与坏死程度的相关指标,把患者分为低级别组(低级别胶质)、高级别组(高级别胶质),主要包括三级间变性星形细胞与四级多形形胶质母细胞。仪器采用多层螺旋CT与高压注射器。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为120千伏,管电流为170毫安,探测器层列为128×0.625mm,矩阵512×512,螺距为1.0,旋转时间设置为0.33秒,图像重建层厚设置为3毫米,重建间隔设置为2毫米。扫描的方法是患者在检查之前,要将头部金属饰物去除,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头部先进,按照眦耳线作为基线,实施常规的平扫,并且确定肿瘤的位置,再进行CT灌注扫描,通过3~4ml/s的速度注入碘海醇50毫升。再使用20毫升生理盐水进行冲管,注药之后5秒启动灌注相应的扫描程序,扫描的时间间隔为4秒,供扫描15个循环。检查完之后,对图像实施平滑处理,减小图像噪声,对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的时间、血管表面通透性进行测量。1.3观察指标对各级别脑质患者的CBC、CBV、PD检测值进行比较,CBC正常范围参考值为20~40m5/100g·min,CBV正常范围参考值为0.5~2m5/100g,PD正常范围参考值为0.01~0.05m5/100g·min。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满意度指标以(%)表示,行X2检验。评分情况以(X±s)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60例患者常规CT多呈现出圆形与类圆形,且实质影块相对较多。高级脑质患者有28例,低级脑质患者有32例。高级脑质患者CBC、CBV、PD检测值分别为(168.6±82.6)m5/100g·min、(8.24±5.4)m5/100g、(14.2±6.0)m5/100g·min。低级别脑质患者CBC、CBV、PD检测值分别为(120.6±40.8)m5/100g·min、(4.2±2.0)m5/100g、(0.38±0.22)m5/100g·min。成像检查显示不同级别脑质患者的CBC、CBV、PD检测值比较,差异具备统计意义(t=2.91、3.94、13.04,P<0.05)。3讨论伴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逐渐应用于临床。多层螺旋CT检测具备较高时间分辨度与空间分辨度,让脑部CT灌注成像可以有效的把脑组织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相结合,提供组织功能性信息。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检测可以有效分辨出脑质级别,且高级脑质的CBC、CBV、PD检测值要显著高于低级脑质患者,因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在中老年患者的疾病诊断当中具备重要价值。中老年患者体质特殊,若不能够及时进行准确判断,则容易耽误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而多层螺旋CT检测能够对脑质进行准确判断,有助于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中老年脑胶质的诊断治疗当中具备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对脑胶质进行准确定量和定性分析,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1刘刚,崔国胜,孙宝山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病理分级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6)61-62.2王伟,罗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9)673-675.3林静.CT在脑胶质卒中与单纯脑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1519,1521.4王宇,吴文,许敬辉等.脑胶质共面、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及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2)47-50.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胶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中心 2021年6月~2022年4月收治的脑胶质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记录并对比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胶质瘤 疼痛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接受术后放化疗的脑恶性胶质患者,其肿瘤复发后再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重要价值。方法 临床资料的选取范畴为接受我院术后放化疗的脑恶性胶质患者,符合筛选条件的82例均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纳入,小组划分遵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组(n=41)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41)行再手术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及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相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大幅改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01月至2023年10月接收脑胶质患者78例,按手术方式设为常规组(行常规开颅手术,39例)、试验组(行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39例)。比较手术疗效、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疗效比常规组高(P<0.05);术前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总分、Barthel巴氏指数总分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NIHSS总分降低,Barthel巴氏指数总分升高,并且试验组患者NIHSS总分比常规组低,Barthel巴氏指数总分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疗效确切,能够显著减轻脑胶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使其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 脑胶质瘤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护理在脑胶质病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 3 月至 2020年 10 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神经胶质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8.00%显著低于对照组 20.00%(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降低神经胶质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神经外科胶质瘤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