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眼用制剂在生产、运输过程中易被微生物污染,为了最大限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一般在眼用制剂组方中加入防腐剂,苯扎氯是多剂量包装滴眼液广泛采用的防腐剂。但长时间使用含防腐剂的滴眼液可能会刺激眼部或引起过敏,对眼表造成损害,Lee等[1]研究表明,苯扎氯浓度即使在O.001%以下,如果经常使用或超过30min长时间使用也会引起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破坏角膜上皮的屏障。

  • 标签: 苯扎氯铵 HPLC法 微生物污染 测定 细胞功能障碍 眼用制剂
  • 简介:1病例患者,女性,69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0a、加重伴心悸1周,于2012年2月6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10a,原发性高血压病史6a,脑梗死、颈椎病病史3a,长期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及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症状为胸闷、心悸,反复心前区、后背部疼痛,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磷酸肌酸钠 注射用 高血压病史 马来酸依那普利 心前区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早期1型和2型糖尿病大鼠大脑海马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的改变。方法: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脂高糖饮食辅以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 标签: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PKC信号 大脑海马区 CAMKII 水平变化 磷酸化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磷酸咯萘啶及其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SepaxsapphireHC18(25cm×4.6mm,5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称取磷酸二氢钾6.81g,加水1000mL溶解,加1mL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至2.8)-甲醇(85:15)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8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磷酸咯萘啶中的杂质完全洗脱,主峰与各杂质峰均能良好的分离,磷酸咯萘啶浓度在0.5~8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准确测定磷酸咯萘啶及其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为质量标准的修订及完善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磷酸咯萘啶 梯度洗脱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磷酸果糖激酶(PFK)表达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脑的保护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参附注射液预处理(SFI组),每组3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再灌注模型,TTC染色测脑梗死面积,并检测PFK活性及PFK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参附注射液能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灶的面积。IR组与Sham组比较,PFK活性明显降低(P〈0.05),PFK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SFI组PFK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活性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FK表达及活性有关。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脑缺血再灌注 磷酸果糖激酶
  • 简介: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水解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降低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含量,进而影响下游信号转导,调节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磷酸二酯酶2(PDE2)是磷酸二酯酶大家族的成员之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广泛,尤其在海马和杏仁核部分密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DE2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调节,而相应的PDE2抑制剂可能具有治疗抑郁、焦虑和学习记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前景。本文综述了PDE2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在治疗相关疾病的应用。

  • 标签: 磷酸二酯酶2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鸟 中枢神经系统 学习记忆
  • 简介: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在指导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TP-TCA测定35例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对临床常用5种灌注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通过随访评价其预后与ATP-TCA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个体的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对5种灌注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均显示出明显的个体差异。5种灌注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THP(82.76%)〉EPI(50.00%)〉ADM(46.67%)〉HCPT(37.14%)〉MMC(17.14%),经卡方检验THP的敏感率显著高于其他4种灌注药物(P〈0.01)。30例初发患者和5例复发患者除对THP的敏感率有显著性差异(91.67%vs40.00%,P=0.033)外,对其他灌注药物的敏感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30例初发患者中有1例复发,5例复发患者中有4例复发,初发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复发患者(3.33%vs80.0%,P=0.000)。结论:ATP-TCA可作为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实验室依据,特别是对初发患者更有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ATP-TCA 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个体化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Tracp5b和IL-11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评价双磷酸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210例,其中骨转移组100例,无骨转移组110例.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白介素-11(IL-11)水平.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均给予双磷酸盐骨膦治疗.对比3组Tracp5b、IL-11和CEA的水平,对比乳腺癌骨转移联合检测Tracp5b、IL-11和单独检测Tracp5b、IL-11和CE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3].比较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racp5b、IL-11和CEA的水平.结果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Tracp5b、IL-11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和乳腺癌无骨转移组(P〈0.01).联合检测敏感度均高于单独检测血清Tracp5b、IL-11、CEA的敏感度(P〈0.01).联合检测特异度和单独检测IL-11的特异度均低于单独检测血清Tracp5b、CEA的特异度(P〈0.01).治疗后血清Tracp5b、IL-11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血清CEA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联合检测破骨细胞相关性指标血清Tracp5b、IL-11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明显降低了漏诊率,优于CEA的诊断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骨转移 TRACP5B IL-11 双磷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