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72岁,直肠癌术后两年左耻骨、盆腔转移于2004年4月23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行左耻骨转移病灶放疗一疗程,化疗骨髓抑制轻,胃肠反应Ⅱ度.5月14日出现腹泻,无发热,自服左氧氟沙星片4片(400mg),第2天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瘙痒,双下肢为重并水肿,巩膜充血,考虑口服左旋氧氟沙星过敏,立即停服该药,静滴地塞米松及葡萄糖酸钙,肌注盐酸异丙嗪25mg,同时口服强的松30mg,1次/d.

  • 标签: 左旋氧氟沙星 致剥脱性皮炎 肌注盐酸异丙嗪 全身瘙痒 药物过敏史 化疗骨髓抑制
  • 简介:1例45岁男性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500mg、1次/d.用药第19天,患者出现下腹间歇性疼痛、恶心、呕吐、纳差、乏力、轻度心悸、胸闷;第33天,心悸、胸闷加重并出现气喘、发热;第37天出现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症状,CRP88mg/L,血钙1.98mmol/L,血钾3.3mmol/L,CK27.5U/L,α-羟丁酸脱氢酶231U/L,心肌肌钙蛋白Ⅰ〈0.02μg/L,B型钠尿肽56ng/L.诊断为快速型房颤,考虑与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有关.停用该药,给予吸氧、平喘、利尿、强心、转复心律等治疗,并持续进行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停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第5天,患者胸痛缓解,未再出现心悸、胸闷、气喘,体温36.8℃,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85~100次/min,心律齐.停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第6天,患者无不适感觉,血钾3.8mmol/L,血钙2.11mmol/L.

  • 标签: 心房颤动 阿帕替尼
  • 简介:目的:在中国男性健康志愿者中评价单次口服Ⅳ+V类新药甲磺酸酚妥拉明片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根据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并获得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按照赫尔辛基宣言和GCP指导原则,试验前由研究人员向受试者解释研究性质、目的、风险及其权益,受试者须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18~50岁健康成人,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方可入选.用区组随机化设计方法,按随机表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配至10mg、20mg、30mg、40mg、50mg和60mg剂量组,每组6名受试者.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结果:单次口服10mg~60mg甲磺酸酚妥拉明片,志愿者体温、脉搏、呼吸频事、卧立位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各项指标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仅见面部潮红、鼻塞、头晕头痛或脉率增快(20例)等与药物可能有关的一过性轻微不良反应.9例志愿者在给药后20~30分钟后发生阴茎勃起现象,约持续5分钟左右.结论:36名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甲磺酸酚妥拉明片最大剂量至60mg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

  • 标签: 甲磺酸酚妥拉明 耐受性 健康志愿者
  • 简介:目的:制备甲磺酸帕珠沙星凝胶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凝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λ=247mm处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凝胶的含量。结果:甲磺酸帕珠沙星的pH值6.0—7.0,线性范围为2.0~16.0μg·mL^-1,平均回收率99.75%,RSD为0.41%。其它试验均符合凝胶剂的有关规定。结论:本制剂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性质稳定,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甲磺酸帕珠沙星 凝胶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GC法测定甲磺酸溴隐亭片中甲磺酸溴隐亭的含量.方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联苯胺为内标.结果:线性范围1.0~5.0mg/ml;r=0.9991.回收率为99.4%,RSD=0.74%.结论:方法简便,精确,重现性好,可很好地控制甲磺酸溴隐亭片的内在质量.

  • 标签: 甲磺酸溴隐亭片 气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 简介: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其发病率将是心血管疾病的首位,而人群中轻中度的高血压人群最多,此病一般需要进行终身治疗,降压治疗可以减少或是延缓患者的靶器官受损情况,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寿命。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类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目前也已经成为了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常用药物,本研究就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治疗效果作如下报告。

  • 标签: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社区高血压 终身治疗 疗效观察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人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2年高血压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用药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25.70±1.22)mmHg、舒张压(76.98±3.52)mmHg、不良反应9.30%(4/43),均好于A组患者(143.53±3.10)mmHg、(91.30±3.71)mmHg、18.60%(8/43),数据差异显现统计含义(P<0.05)。结论:文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患者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也明显降低。

  • 标签: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高血压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2年高血压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用药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25.70±1.22)mmHg、舒张压(76.98±3.52)mmHg、不良反应9.30%(4/43),均好于A组患者(143.53±3.10)mmHg、(91.30±3.71)mmHg、18.60%(8/43),数据差异显现统计含义(P<0.05)。结论:文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患者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也明显降低。

  • 标签: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高血压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用于老年高血压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科接诊老年高血压病人2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血压等指标。结果:关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在疗程结束时:试验组的数据分别是(121.05±6.42)mmHg、(77.91±3.25)mmHg,和对照组(132.58±7.96)mmHg、(86.41±4.23)mmHg相比更低(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8.0%,和对照组84.0%相比更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能提升血压控制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舒张压 收缩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23.04月-2024.04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后,其血压及血脂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明显(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平稳,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高血压 血压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血压采用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的效果和复发率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比治疗效果、血压、心率、不良反应、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复发率、心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复发率 甲磺酸氨氯地平片 治疗效果 高血压 血压 不良反应 心率
  • 简介:目的: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评估连续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的耐受性.方法:根据GCP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10名18~40岁健康男性受试者参加连续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耐受性试验,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每次400mg,每日1次,连续10d.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实验室指标包括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结果:入选受试者给药后及给药期间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试验中未见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有2例受试者出现GPT、GOT轻度升高,可能与药物有关,停药1wk后恢复正常.结论:10名健康受试者连续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10d,每日400mg,可安全耐受.

  • 标签: 临床试验 甲磺酸加替沙星 人体耐受性试验:I期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眩晕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天麻素、甲磺酸倍他司汀共同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患者中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进行1至60编号,任意选取其中的30例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余下30例患者则使用天麻素、甲磺酸倍他司汀展开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整体恢复情况以及症状积分进行对比,观察组都存在优势,P

  • 标签: 眩晕症 天麻素 甲磺酸倍他司汀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眩晕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天麻素、甲磺酸倍他司汀共同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患者中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进行1至60编号,任意选取其中的30例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余下30例患者则使用天麻素、甲磺酸倍他司汀展开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整体恢复情况以及症状积分进行对比,观察组都存在优势,P

  • 标签: 眩晕症 天麻素 甲磺酸倍他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