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离心沉淀集菌法的准确度。方法: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录的离心沉淀集菌法为基础,对已知活菌数量的菌液或人工污染定量活菌的药品溶液进行离心操作,测定回收率。结果:3000r·min^-1离心20或30min,活菌细胞损失较大,不利于准确计数;500r·min^-1离心3min,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可在60%以上。结论:离心沉淀集菌法不宜收录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在菌数测定等定量试验中应慎用或不用。

  • 标签: 离心 回收率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香菇多糖的离心沉淀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香菇多糖。方法:把80%乙醇作为高速逆流色谱仪的固定相,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为流动相,对香菇多糖进行梯度洗脱。结果:香菇多糖在高速逆流色谱仪上,成功地分离出不同分子量的多糖组分。结论:借助高速逆流色谱,可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分离纯化菌类多糖的方法——离心沉淀色谱法。

  • 标签: 分离纯化 沉淀色谱法 纯化香菇
  • 简介:现阶段临床虹吸法制备冷沉淀专业设备较少,如何在制备冷沉淀过程中既不影响质量又能快速提高工作效率,成为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此次我们采用一种新型冷沉淀制取设备山东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生产的ZBK-LCD-A1型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简称:制备仪)制取冷沉淀,并参照国家标准质量控制要求对制取的冷沉淀的质量进行比较。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LCD 纤维蛋白原 虹吸法 血浆速冻机
  • 简介:目的:通过对供试液经500f/min离心5min后,考察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在上清液及沉淀中的分配情况及对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用淀粉为供试品制备供试液,分别加入各验证菌,将其离心后对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进行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并与未经离心处理的供试液进行对比。结果: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数少于沉淀物中,细菌的回收率小于40%,霉菌和酵母菌回收率小于5%。结论:供试液经500f/min离心5min后取上清液弃沉淀的处理方式影响药物菌落计数的准确性.佳结果明显偏低.暑一种需改讲的方法.

  • 标签: 离心 细菌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上清液 回收率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观察冷沉淀输注时间对患者输血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62例。根据对患者输注冷沉淀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A1组(44例)以及A2组(18例)。针对A1组患者,其输注第1袋红细胞悬液时间同患者第1单位冷沉淀输注时间间隔在3h之内。针对A2组患者,上述二者的时间超过3h。观察患者的疾病情况表现稳定后,对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以及患者的血浆总量进行准确计算,最终对比两组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在输血量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A1组的44例患者中,患者平均红细胞悬液用量为8.5U,患者平均血浆用量为8.3U;在A2组的18例患者中,患者平均红细胞悬液用量为12U,患者平均血浆用量为14.4U。A1组与A2组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发现,患者输注第1袋红细胞悬液时间同患者第1单位冷沉淀输注时间间隔在3h之内,患者临床用血量较少,从而证明早期对患者实施冷沉淀输注,能够将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的临床输血量有效减少。

  • 标签: 冷沉淀输注时间 严重创伤性失血 输血量
  • 简介:目的:对一例莫西沙星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乳白色絮状沉淀的病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资料,进行配伍实验并总结分析。结果:该例莫西沙星出现乳白色絮状沉淀可能与氟氯西林钠或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附着在输液管壁、排气管有关。结论:临床应熟悉药物理化性质,关注药物配伍,合理安排给药顺序。

  • 标签: 莫西沙星 注射剂 静脉滴注 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