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随着医患危机的不断加深,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医患关系目前状况,从医、患、医疗行为三方面分析医患危机因素,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我国近期医患矛盾不断升级,医患危机频发,给广大卫生行政人员、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和广大学者等敲响警钟。为什么医患现象频发?如何应对医患关系中的不良行为?   一、医患关系目前状况   医患危机,是指重大医疗事件之后,患方或患方聚众大闹医院事件,或者通过媒体过度渲染或炒作,损害医务人员名誉及生命健康权的事件。 [1]我国目前的医患关系不甚乐观,形形色色的不良医患事件屡见不鲜。首都医科大学 2007年做了一项医患关系的调查,对全国 1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医患关系很好或较好的比例是 36.4%,一般的比例是 42.9%,不好或很不好的比例是 20.7%。 [2]医患危机已经成为一种高风险性、高扩散性、高关注性的国计民生理由,合理有效地缓解医患危机,改善医患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作用。   二、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从“医”的角度界定    1.医疗商业贿赂。商业贿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正当经济竞争现象。医疗商业贿赂主要发生在药品、设备采购等方面,医疗人员为了从中获得回扣、折扣、捐赠等不合理经济收入,购买昂贵药材、药品。    2.过度医疗。过度医疗就是不必要的医疗、多余的医疗,甚至不良后果和危害的医疗,是与医疗目的背道而驰的名义上“医疗”。与过度医疗有关的概念,还有过度检查和防御性治疗等。“走廊医生”事件就是过度医疗的典型案例,医院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对患者进行诸多不必要的检查、治疗,甚至还是有害的治疗。    3.医疗资源不规范获得。医疗资源不规范获得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未经患者同意,泄露患者隐私,变卖患者器官等非法利益行为。    4.不规范收费。由于医院具有收取医疗费用的权利,医疗机构在向患者收取医疗费用之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物价政策,不按照医疗收费标准收费,没有依据收费,由此造成看病贵等理由。   (二)从“患”的角度界定    1.医疗“红包”现象。由于社会医疗资源匮乏,社会信任度不高等理由,医疗“红包”现象蔚然成风,甚至不送“红包”反而不正常。更有甚者,医务人员公然向患者索要“红包”,这势必给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被精神病”现象。“被精神病”现象是指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个人,为了某种特殊利益关系,给予与该目的相关的当事人精神压力,甚至送往精神病医院。患者自身因身体理由,已经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再“被精神病”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    3.受传统文化影响。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普通百姓存在这一种身份卑微之感,没有众生平等的生命意识,在严重疾病的极端情况下,不仅 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相轻生的心理,甚至带有同归于尽的报复心理。   (三)从“医疗行为”角度界定    1.沟通交流不畅。医疗过程是一个不断沟通交流的过程,患者向医务人员反映体征,医务人员向患者传递治理措施。但由于知识层面的不对称,加大了医疗过程中互动交流的困难度,甚至出现医务人员厌烦、置之不理等极端现象。    2.管理措施不严。 医院 关系仅限于医生与患者,缺乏第三方监督管理 部门,由于医患关系特殊,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医患关系应对措施   (一)加强医疗卫生体制革,建立 科学 合理的卫生服务体系   政府加大 财政 投入,完善合作医疗保障机制,充分考虑中低收入水平的医疗服务需求。转变城乡医疗服务资源不合理局面,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均等化、均衡化发展。此外,加大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医疗行为,抵制商业贿赂、过度医疗、医疗红包等恶性就医现象。   (二)完善医患纠纷法律法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医闹和非法行医时有发生,对于医疗理由要依法解决,加强法律对医患双方权利的维护,加强对“医闹”等扰乱医疗秩序行为的法律惩罚,加快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制定医患关系法律条例并严格执行。同时加强医德医风的制度化建设,以解决医患冲突,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3]   (三)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公正监管医疗行为   建立第三方医疗服务监管机制,避开医患之间特殊的关系而给患者带来不为人知的过度就医、医疗贿赂、不规范收费等现象发生。同时,加强 医院 内部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切实维护广大患者的知情权。   (四)加强医患沟通,解决医患矛盾   医生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医生应理解患者治病心切,患者也应体谅医生忙碌,理性看待治病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医患关系。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级诊疗政策下社区管理工作对糖尿病 ( diabetes mellitus, DM) 患者病情的改善效果。方法 我社区服务中心与三级医院协和医院在诊疗 DM病患时采用分级诊疗法。在本社区内抽取 DM病患 200 例,对这 200 例 DM病患采用分级诊疗法进行诊疗,对比分析诊疗前后 DM 病患 糖化血红蛋白 (haemoglobin A1c,HbA1c)指标与血糖水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表明,通过分级诊疗法诊疗后,全部病患在 2 年后随访过程中,其 DM 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糖监测结果与诊疗前相比,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改善 DM 病患的血糖水平方面,分级诊疗方式具有非常明显作用。在 DM 病患 社区管理工作 中, 分级诊疗方式 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分级诊疗政策 糖尿病患者 社区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体检中心护理缺陷防范与护理纠纷应对策略。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随机选择 2018.9-2019.9期间在本院体检中心发生的 70例突发事件与纠纷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缺陷防范与护理纠纷应对。结果 在护理缺陷事件中,主要是由体检结果输入有误、采血操作不当所导致的;在护理纠纷中,主要是由体检秩序混乱、环境嘈杂及服务态度不满所导致的;在突发事件中,主要是由低血糖、血压骤然升高及晕血所导致的。结论 若要有效避免护理缺陷与护理纠纷,不仅要提高护理质量,还需创造温馨环境、加强技能培训及转变服务观念。

  • 标签: 体检中心 护理缺陷 护理纠纷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与解决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单位收集的 500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对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进行分析与了解。结果:经过分析得知,在 500份样本中,有 120份是在样本收集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分析前误差的发生,其中涉及到了采集前准备工作不完善、样本采集与采集后发生问题,还有部分样本是因为试剂与设备因素导致分析前误差。结论:在医学检验分析之前需要多方面分析,减少误差因素的发生,提高检验准确性。 【关键词】医学检验;误差因素;对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探讨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与应对措施 。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5 年 8 月 -2017 年 8 月在本院接受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为对象,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 通过回顾式分析 对 15 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 分 组法进行分组,对照组 8 例,观察组 7 例,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模式,观察组则先整理使用抗生素数据,再采取抗生素治疗,对比实验结果。 结果: 从实验结果上看,对照组共有 3 例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占 37.5% ,观察组共有 1 例,占 1.43%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模式更佳。 结论: 滥用抗生素可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因此需要降低不合理使用率,推广科学合理的使用方式。

  • 标签: 应对措施 危害 滥用抗生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探讨血液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应对策略。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7 月在本院血液内科治疗的 50 例患者为对象,针对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 50 例患者采用硬币随机法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比应用成效。 结果: 从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得分 上看,观察组 的得分 为( 95.32±1.16 )分,对照组为( 82.83±1.44 )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对患者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观察组分别为( 89.28±2.27 )分、( 88.72±2.13 )分,对照组为( 69.26±3.18 )分、( 70.31±3.06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采用针对性 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分析血液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血液内科护理 应对策略 风险隐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用药,研究组实施采用用药错误防范机制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对照组主要临床用药误区,并观察2组患儿用药失误发生情况。结果:在临床主要用药误区中,研究组抗生素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占比、抗生素疗程不准确占比、未进行充分的药敏实验占比、药物剂量不恰当占比、应用指征不明确占比、激素用药量超标占比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 呼吸道感染 用药误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门诊西药房是连接患者和医院药品的重要环节,医院门诊病人使用的药品基本上都是由门诊西药房向患者发放。处方调剂的准确性和治疗是关系患者临床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完善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流程对于保证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1]。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不合理处方 成因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与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探究与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或借鉴。方法:从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8年12月这段时间内所接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00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结合临床检验的实际情况展开探究和论述,包括相关影响因素、应对措施的分析在内。结果:在2000次检验结束后,得出共有440次发生失误,其中,在样本处理段失误的占比为13.6%,剩下的都是在样本采集阶段和检验的准备阶段出现,对应比例为20.5%、65.9%。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控制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此时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包括主、客观因素在内,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方可达到检验质量与水平同步提升的预期效果。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探讨 分析与论述
  • 作者: 陈垚 1 李哲 1 朱娅男 2 王利 3 聂智容 4 盛孝敏 5* (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0-06-18
  • 出处:《药物与人》 2020年第04期
  • 机构: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重庆 401120; 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手术室 重庆 401120; 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门诊部 重庆 401120; 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护理部 重庆 401120; 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感控办 重庆 401120)
  • 简介:【摘要】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的院感重点科室,也是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重点环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应急护理措施,重视专科的理论学习和人员物资的调配。及时采取相关有力措施,制定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工作制度与人员流程,消毒物品的处理流程。落实制度流程防控指南的培训与考核、及时管控物资、合理调配、制定相关处理流程、加强人员防护、强化转运工具处理、严格环境的清洁消毒等。提高科内人员日常工作中自我防护意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防护 应急处理流程 护理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