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与缩宫素联合预防瘢痕子宫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180例瘢痕子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应用20U缩宫素预防子宫产后出血,研究组应用10U缩宫素+1mg卡前列甲酯栓预防子宫产后出血。观察两组产后2h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后2h、24h出血量为(146.2±30.5)、(252.5±50.5)ml均低于对照组的(242.5±40.5)、(365.5±6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与缩宫素联合预防瘢痕子宫产后效果显著,适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卡前列甲酯栓 缩宫素 预防 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 简介:姚女士47岁了,10年前体检B超发现子宫肌瘤如黄豆大小,没有明显不适,一直也不当回事。2015年阴超见子宫后壁外突低回声区大小58×58×55毫米;2016年复查阴超见子宫后壁肌瘤77×68×78毫米,显示子宫肌瘤逐年增大,有时下腹隐痛,还有便秘,也没有治疗。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后壁 下腹隐痛 低回声 毫米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波动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分析某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依据术后有无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19例)和未再出血组(51例),分析2组病例术前收缩压、舒张压、血肿量,分别统计出术后再出血和未再出血病例的收缩压(SBP)〉150mmHg和〉170mmHg次数及频数百分比,进行术后血压波动与再出血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术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未见明显差异(P〉0.05),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的术后SBP〉150mmHg的频数百分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的术后SBP〉170mmHg的频数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出血较未再出血患者术后血压波动范围大且频数多,提示患者术后再出血与术后血压波动相关。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血压波动 再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方案。方法7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及宫腔纱布填塞,观察组患者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及出血量、子宫切除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为84.8%(28/33),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7%(42/43),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896.23±185.47)ml,显著多于观察组患者的(549.82±132.51)ml(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4.52±1.05)h,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为(9.23±1.56)h,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子宫切除患者,对照组有3例患者需要进行子宫全切,切除率为9.1%(3/33),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能减少出血量,及时控制出血,对降低子宫切除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背带式缝合术 术中出血 子宫切除率
  • 简介:1例41岁的女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0.4g,qd,ivgtt。用药第6天后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急查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呋塞米片利尿去水肿,所有治疗药物继续使用2d。患者的手部、脸面部、腹部、四肢均出现水肿,指压出现洼陷,患者诉因水肿平卧出现喘息困难。生化检查示:β2-MG4.92mg·L^-1,ALT191IU·L^-1,AST128IU·L^-1,LDH452IU·L^-1,HBDH391IU·L^-1。停用莫西沙星注射液,其他抗感染药物继续使用,给予利尿,解毒保肝治疗。停药治疗4d后,患者肝肾损害指标明显下降、水肿好转,停药治疗15d后,患者肝肾功能监测指标恢复正常,面部、四肢水肿消退,双手指尖部位仍旧麻木肿胀,经神经内科1个月的治疗后好转出院。

  • 标签: 莫西沙星 药品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异常 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状态下三羧酸(TCA)循环中间代谢产物的差异,观察糖尿病肾病细胞模型中的代谢紊乱。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组(Highglucose)、棕榈酸组(PA)、棕榈酸复合高糖组(PAhighglucose)。线粒体染色法观察造模后的细胞损伤状况,基于气相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细胞模型中出现的代谢差异,并找出相关差异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方法进一步测定差异化合物的绝对浓度。qPCR测定差异化合物相关通路的酶表达。结果:12、24h内高糖对HK-2细胞的损伤和代谢影响较弱,而棕榈酸在短期内就可以造成肾脏细胞损伤和代谢紊乱,复合因素下的诱导效果更甚。造模细胞内出现的代谢异常中TCA循环占主要部分,其中柠檬酸和琥珀酸水平出现异常升高。并且琥珀酸水平异常主要由其合成酶影响导致。结论:棕榈酸诱导引起细胞中TCA循环代谢异常变化可能与DN相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棕榈酸 琥珀酸
  • 简介:目的探究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50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且在术中出血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了造成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形成原因,同时分析解决出血问题的方法,并以此为本次临床研究依据,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50例术中出血产妇中,有21例产妇是宫缩乏力造成的,占总产妇的42.0%,19例产妇是胎盘因素造成的,2例产妇是凝血障碍造成的,8例是切口撕裂造成的,所有剖宫产产妇通过术中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生命体征均正常,无死亡情况.结论不同产妇个体差异性不同,造成产妇术中出血的原因也存在着差异,根据研究发现宫缩乏力、切口撕裂、胎盘因素等是造成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在预防时,医院应该结合产妇身体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 标签: 剖宫产 术中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在子宫良性病变中的微创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某院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2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8例患者行TVH手术,对照组78例患者行TAH手术(经腹子宫切除术)。对2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发热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H手术早期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远较TA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脱垂子宫 阴式子宫切除术 微创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计算机断层显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单纯CT,单纯MRI检查以及CT联合MRI检查,将其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纯CT,单纯MRI,CT联合MRI的分期诊断确诊率分别为51.2%,62.8%,90.7%,CT联合MRI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单纯的CT或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对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比之单纯CT或MRI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分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2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周期为14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肿体积分别为(10.45±2.45)cm^3和(14.20±3.53)cm^3,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6.44±3.14)cm^3和(16.33±2.98)cm^3(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肿体积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增加,而内皮素(ET)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血清ET与N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能减少脑水肿体积,有利于维护内皮细胞分泌的ET和NO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出血 亚低温治疗 醒脑静 血肿体积 内皮素
  • 简介:目的:比较宫腔镜与阴式病灶切除术联合与不联合药物预处理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于本科室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70例临床案例。按照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与阴式病灶切除进行子宫瘢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每次20mg,bid,连续口服3d)和手术前3d、手术前1d分别给予患者臀部肌肉注射甲氨蝶呤50mg·m-2。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包块大小、血清β-HCG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2.36±1.32)mL、β-HCG恢复时间(16.85±2.96)d、阴道流血时间(5.96±1.05)d、住院时间(8.96±2.32)d、月经来潮(38.86±4.62)d、随访痊愈时间(40.73±2.84)d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妊娠包块大小(2.15±0.86)cm、β-HCG量(398.62±188.55)mIU·mL^-1均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低于对照组(3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预处理联合宫腔镜与阴式病灶切除术能有效提高子宫瘢痕妊娠治疗效果,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联合 甲氨蝶呤 宫腔镜 阴式病灶切除术 子宫瘢痕妊娠
  • 简介:目的总结育龄期伴高雄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我院门诊诊断为PCOS的育龄期患者342例(所有患者均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年龄19~34岁,纳入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性激素、血脂、血糖、胰岛素释放等代谢指标,根据是否有高雄激素血症和(或)体征分为高雄激素组和非高雄激素组,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代谢指标的差异。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等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342例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体征检出率分别为46.8%(160/342)、26.3%(90/342),高雄激素组与非高雄激素组胰岛素抵抗检出率分别为97.6%、99.2%,2组腰围、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提示腰围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值为2.968;体质量指数、腰围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9.424,0.068。结论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检出率几乎100%,伴高雄激素PCOS患者腹型肥胖风险增加,排卵障碍风险增加可能与LH/FSH比值增加有关,而代谢异常与雄激素水平关系不密切。伴高雄激素PCOS胰岛素抵抗与腹型肥胖、肥胖有关。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雄激素 胰岛素抵抗 代谢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针对鼻饲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12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鼻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营养不良发生率、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7±2.4)d,住院费用为(4623±426)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8.3±4.2)d,住院费用为(6631±528)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为1.59%,低于对照组的1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1%,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昏迷的患者实施针对性鼻饲护理的效果比较理想,其可以有效降低鼻饲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出血昏迷 鼻饲 针对性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阴道彩超与MRI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阴道彩超检查,观察组采用MRI检查,对2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感觉舒适度为92.31%,胎儿成像位置范围清晰度为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65.38%、73.08%(P〈0.05);观察组妊娠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57.69%(P〈0.05);观察组漏诊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6.92%(P〈0.05)。结论MRI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进行检测的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及舒适度,优于阴道彩超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瘢痕妊娠 阴道彩超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1例68岁女性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规律服用华法林钠片(10.5mg/周、共6周,12mg/周、共3周),服药期间INR稳定达标。用药第10周患者因咳嗽自行服用止嗽立效丸12∥d,第4天右小腿前侧出现多发瘀斑,INR为6.46。停用华法林钠片,继续服用止嗽立效丸,3d后皮肤瘀斑明显吸收,INR降至2.96。停用止嗽立效丸,继续服用华法林钠片12mg/周,5d后右小腿前侧瘀斑完全消失,INR为2.24。

  • 标签: 华法林 出血 止嗽立效丸
  • 简介:目的探究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84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GVB分为出血组(98例)和未出血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EGVB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史、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血小板计数(PLT)、门静脉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有无红色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t=8.8440、4.5660、7.5919、2.8720、4.3689、3.6832、3.9051、57.6919、23.0039,P〈0.05)。结论有消化道出血史、肝功能分级高、凝血酶原时间长、白蛋白高、PLT低、门静脉内径宽、脾静脉主干内径宽、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和有红色征是肝硬化EGVB的危险因素,对肝硬化EGVB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接受HAG化疗,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HAG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第1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26.9%,观察组为30.0%,虽然观察组的缓解率较高,但是统计分析差异并不显著。两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25例次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43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HAG化疗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降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地西他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调查东南沿海某部在职干部人群的糖代谢异常与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状况;探索糖代谢异常和MS与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获得有效调查人数958人。所有研究对象依次完成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学及实验室检查,同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0.5h与2h),并计算HOMA—IR、HOMA-β、△I30/△G30等。结果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11.38%(男性11.84%,女性7.08%);MS的患病率为11.9%(男性12.54%,女性7.08%)。Logistic回归分析:糖代谢异常的患病风险与年龄、收缩压、腰围、BMI、三酰甘油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01),但与TC、LDL-c无显著相关性。MS的患病风险与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睡眠剥夺及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规律运动是MS发生的保护因素(P=0.003)。结论东南沿海某部在职干部IGR、DM和MS的患病率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其中作训部队较非作训部队的MS患病率低。OGTF试验可更加灵敏、准确地反映糖代谢异常和MS的严重程度,因此在部队体检中,尤其是对年龄〉50岁或合并高TG血症、SBP升高的体检对象应常规行OGTT检查,以期早期发现有无糖代谢异常

  • 标签: 军队干部 糖代谢异常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异位的子宫内膜出现在输尿管组织中,在临床上非常少见,由于其症状及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输尿管粘连松解术和输尿管病变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近日我科诊治1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由于病变范围长达5cm,常用的手术方法无法完成尿路重建,遂采用输尿管膀胱瓣吻合术,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膀胱瓣 子宫内膜 全程肉眼血尿 粘连松解术 血尿症状 回肠代输尿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