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很多人发现皮肤上出现肿物,会想这个肿物是什么呢?会不会是肿瘤?一想到肿瘤,继而就会紧张。其实,绝大部分人身上都有皮肤肿瘤,而这些肿瘤大多数是良性不需要处理的。那什么是皮肤肿瘤呢?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细胞内的增生性疾病,临床上分为良性和恶性以及易演变为恶性者的癌前期皮肤病。易发年龄:婴幼儿到年长者都可发生。易发部位:任何部位。根据痣细胞的分布部位分为交界痣、混合痣、皮内痣。若痣出现疼痛、瘙痒、灼热、刺痛、破溃、出血,或者突然增大,颜色加深,边缘出现卫星小点,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 标签: 皮肤癌 肿物 皮肤肿瘤 增生性疾病 易发部位 交界痣
  • 简介: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关于有些人说坐飞机旅行可能会把致命疾病传播到自己国家的谣言,被研究者们揭穿了。科学家们称,国际旅行的便利性并非会使疾病大肆传播。恰恰相反,可能会保护人类免受流行性疾病的侵袭。研究人员认为,致命性病菌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增强了数百万人的免疫系统。这表明疾病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变异到无法治愈,因为人们早已学会了抗争疾病的手段。

  • 标签: 皮肤癌 疾病传播 风险 国际旅行 流行性疾病 研究人员
  • 简介:目的;建立重组人皮肤模型用于评价药品包装材料原发性皮肤刺激性的标准。方法:用Epikutis■模型和EpiSkin^TM模型对药品包装材料进行检测,对浸提介质、浓度、时间以及浸提液与模型的接触时间等条件进行选择,建立可行的标准。结果:取平整部位表面积600cm^2,剪碎,加入大豆油100mL,37℃放置24h。使用Epikutis■模型或EpiSkin^TM模型,按重组人皮肤模型皮肤刺激检测方法检测,组织活力平均值应大于80%。结论:所建立的标准可用于药品包装材料原发性皮肤刺激检测。

  • 标签: 皮肤刺激 药包材 Episkin^TM模型 Epikutis■模型
  • 简介:徐州杏林保安堂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七日,由中国中医泰斗原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为赞赏蒋沁霖大夫精求学术、济世救人而题名。

  • 标签: 消风散 皮肤病 临床经验
  • 简介:目的分析活跃期人工破对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3月5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95例孕妇为实验组,对其使用活跃期人工破方法,9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种分娩方法对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活跃期的平均时间及平均产程比对照组短,实验组新生儿的窒息率比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明显。结论活跃期人工破可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提高自然分娩率,能使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 标签: 活跃期 人工破膜 产程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在主动脉夹层覆支架植入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所具有的护理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主动脉夹层覆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9例,将16年5月前手术的2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16年5月后手术的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指标。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各临床护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主动脉夹层覆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可实现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值得在临床中开展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 术后护理 作用影响
  • 简介:分析1例静滴垂体后叶素出院后发生左前臂1处皮肤坏死的原因,并运用现代伤口护理理念进行评估,应用新型敷料给予治疗,经伤口门诊处理,逐渐缓解治愈,进而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将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应用于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重建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收入的所有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缺损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均应用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同期修复缺损组织,观察所有患者的组织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组织缺损状况均得到修复,并且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1±0.9)h。而所有患者的皮瓣制备时间为40-65min,平均时间为(55.4±9.1)min。而实验结果中,患者的皮瓣完全成活率为112(90.32%),其中包括9例远端皮肤坏死、2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感染,9例患者出现皮瓣坏死。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症均痊愈,未见存在生命危险患者。结论在对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组织重建时,可以应用外踝后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能够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外踝后穿支皮瓣;踝关节;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重建;应用价值踝关节以及足跟区皮肤缺损是临床上一种多发伤,并且也是临床对组织进行修复的一项难题1。相较于传统的背部或腹部皮瓣选择方式来说,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修复具有更为灵活的制备方案2。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探究了将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应用于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重建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收入的所有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缺损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本次研究中纳入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4例,所有患者年龄区间介于54-78岁,患者平均年龄数据(61.6±7.2)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资料统计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后纳入本次实验。(P>0.05)。1.2方法在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当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插管,所有患者均采用预防性气管切开,保证患者的呼吸状况。根据患者状况,对患者进行皮瓣缺损修复。在对患者进行气囊止血带下,对患者的皮瓣远端进行切取,将患者的静脉、神经和动脉完全暴露,将其进行切断,结扎,并在远端做好皮瓣制备,将皮瓣周缘切开后掀起,使患者的神经以及营养血管包裹在皮瓣内,纵行将患者的皮肤进行切开,游离患者的静脉浅层,并纵行切开筋膜组织,形成含神经经在内的皮瓣蒂。皮瓣选择完成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损伤皮瓣缝合,注意连接患者的神经,保证患者移植皮瓣的血液供应。1.3评价标准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皮瓣制备时间,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状况,评价皮瓣修复效果。1.4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皮瓣成活率则应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而实验数据应用卡方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而实验数据应用t值进行检验。若p

  • 标签:
  • 简介:1例31岁女性患者,因“皮肤瘙痒两年,加重2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不除外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高胆固醇血症。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阿托伐他汀钙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治疗后瘙痒症状无缓解,药师建议将马来酸氯苯那敏换为舍曲林改善瘙痒症状,经治疗后患者瘙痒缓解但肝功能出现明显波动,考虑为阿托伐他汀钙片与舍曲林的药物相互作用所致,建议将阿托伐他汀钙片更换为瑞舒伐他汀钙片,同时减少舍曲林剂量。临床药师从PBC患者高脂血症药物的选择、瘙痒治疗的有效性、降血脂药物与舍曲林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用药监护与干预。经治疗患者肝功能好转,瘙痒症状缓解,病情平稳后出院。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他汀类药物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特发性性肾病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的检测意义。方法120例肾病患者,将60例特发性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将60例继发性性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免疫球蛋白G(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结果对照组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为23.33%,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为0,观察组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为86.67%,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为80.67%;观察组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及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析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的检测意义对特发性性肾病诊治意义重大,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可以作为鉴别特发性性肾病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磷脂酶A2受体 临床意义 特发性膜性肾病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的靶目标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GFRI能阻断肿瘤细胞EGFR的激活和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EGFRI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由于这类药物可作用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干扰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迁移和附着,使皮肤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停滞和过早分化,常导致皮肤不良反应。EGFRI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90%。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丘疹脓疱样皮疹、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皮肤龟裂、毛细血管扩张、毛发和指甲改变。多数皮肤不良反应可逆且呈药物剂量依赖性。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EGFRI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因此应正确认识皮肤不良反应,并根据反应的严重程度分别处理。1级和2级皮肤不良反应一般不需要停药或调整EGFRI的剂量,但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减少EGFRI剂量或停药,待皮肤损害改善后再继续EGFRI治疗。

  • 标签: 抗肿瘤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疹
  • 简介: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对人肾小球系细胞细胞周期的作用及其抑制人肾小球系细胞周期性增殖的机制。方法5μmol/L的TAC分别培养人肾小球系细胞24、48、72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进一步将人肾小球系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T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TGF-β1组)、TAC组、TGF-β1+TAC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Smad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5μmol/LTAC作用于人肾小球系细胞48h,细胞在S期的比例明显下降了(P〈0.05),在G0/G1期的百分比增加(P〈0.05)。与CTL组相比,TGF-β1组Smad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CTL组相比,TAC组Smad2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TGF-β1组相比,TGF-β1+TAC组Smad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TAC可能通过影响TGF-β1/Smad2信号通路阻断人肾小球系细胞由G1期进入S期而抑制其增值。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增殖 他克莫司
  • 简介:]目的探讨了丙氨酸在保护乙醇致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酒精肝损伤模型法,设3个剂量组92mg/(kg·BW)、183mg/(kg·BW)、550mg/(kg·BW),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无菌水。连续灌胃32d后测各项指标。给予受试物结束时,将模型对照组和各剂量组一次性灌胃给予50%乙醇12mL/(kg·BW),空白对照组给予无菌水。各组动物隔夜禁食16h后处死动物及时进行肝脏生化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受试物550mg/(kg·BW)组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183mg/(kg·BW)组与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脂肪变性平均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L-丙氨酸对小鼠乙醇致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

  • 标签: [] 丙氨酸 酒精性肝损伤 甘油三酯 丙二醛
  • 简介:当今时代医院技术在不断发展,全球信息化脚步不断的迈进,医院要想提高自身的服务效率就需要信息系统的建设,本文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颁发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建立医院信息安全保护等级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 标签: 等级保护系统 医院信息安全 必要性
  • 简介:白果内酯是从银杏叶中提取到的倍半萜内酯,是银杏类制剂抗脑缺血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白果内酯对脑缺血损伤保护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善缺血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抗炎症免疫损伤,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并能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和脑部循环障碍,能全面针对脑缺血损伤的各种病理过程。简述白果内酯对脑缺血损伤保护的药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白果内酯 脑缺血损伤 脑保护 能量代谢改善 抗炎 抗兴奋性氨基酸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炎症性皮肤病伴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皮肤科收治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82例资料,将其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40例;分析和比较其发生细菌感染与血清PCT、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CT、hs-CRP水平测得值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治疗后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CT、hs-CR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水平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清hsCRPR水平测得值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细菌感染与血清PCT、hs-CRP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结论:炎症性皮肤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在皮肤病早期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较低。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高敏C-反应蛋白 炎症性皮肤病
  • 简介:本研究探讨三七-红花有效组分复方对于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给大鼠连续7天口服给予三七-红花有效组分复方。三七-红花有效组分复方能够阻止心肌梗死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显著降低血浆中肌酸激酶MB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以及天冬氨酸转氨酶三种心肌酶的表达;深入研究表明三七-红花有效组分复方能够减少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质-6以及白细胞介质-1β三种炎症因子的产生。此外,三七-红花有效组分复方能降低梗塞组织中caspase-3mRNA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三七-红花有效组分复方通过抗炎和抗凋亡发挥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炎症 细胞凋亡 三七 红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小儿龋齿预防保健中实施氟保护剂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特定时段内在我院接受龋齿预防保健的儿童64例,依据预防保健措施的差异将其以一定的比例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磨牙技术,观察组接受氟保护剂氟保护剂,对比预防后儿童龋齿、再矿化发生率和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龋齿为3.1%,对照组为18.7%,观察组再矿化为25.0%,对照组为3.1%,观察组幼儿龋齿、再矿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恐惧、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25.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龋齿预防保健中实施氟保护剂效果显著,可明显较少龋齿发生率,提高牙齿再矿化,值得推广。

  • 标签: 氟保护剂 小儿龋齿 预防保健 应用价值
  • 简介:氧化苦参碱具有镇静、催眠、降体温、抗癫痫、改善认知功能、保护脑神经和外周神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激活大麻素2型受体和上调电压门控钙离子N型通道表达,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甘氨酸)合成与释放,下调γ-氨基丁酸转运体-1表达,使突触间隙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以及上调γ-氨基丁酸-A受体表达,从而增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功能。γ-氨基丁酸能神经功能的增强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过度表达并下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蛋白激酶Cγ表达,从而下调电压门控钙离子L型通道的表达,抑制钙离子内流,阻滞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产生中枢抑制和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中枢抑制 神经保护 Γ-氨基丁酸 蛋白激酶CΓ